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流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132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2
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泵,涉及泵送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泵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流体泵,属于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流体泵是一种可用于泵送流体的设备,其通过对流体施加压力使得流体可受力而定向流动,从而使得流体可转移至目标区域

[0003]相关技术中,流体泵通过外部压力源将压力传输至流体泵内,以使流体泵具有泵送流体的功能,但这样的流体泵需要与外部压力源连接,从而导致流体泵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流体泵需要引入外部压力源导致流体泵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泵,包括:
[0006]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腔体;
[0007]第二壳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的第一腔体连通;
[0008]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一腔体流向所述第二腔体;
[0009]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可受驱形变,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二壳体的体积均增大或者减小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一壳体外部流向所述第一腔体;
[0011]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断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二腔体流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泵在运行过程中满足公式:
Q

f
Δ
V
,其中,
Q
为所述流体泵的泵送流量,
f
为所述第二腔体在最小体积和最大体积之间的变化频率,
Δ
V
为所述第二腔体的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的差值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将所述第二壳体包覆于内,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还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具有间隙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间隔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部分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第一开口和
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可受驱向所述第一开口拉伸,或向所述第三开口收缩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为柔性结构件,所述第一壳体被配置为受驱可形变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阀体

弹性件和阀芯,所述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阀体开设有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且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弹性件支撑于所述阀芯,以使所述阀芯可封堵于所述阀口,所述阀芯被配置为受驱可与所述阀口分离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阀口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五开口,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片体的第六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和所述第六开口相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片体到所述第二片体的方向上于所述第一片体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并于所述第二片体上形成第二投影区域,所述第一投影区域覆盖于所述第五开口,所述第二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六开口内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向阀还包括连接片体,所述连接片体开设有第七开口,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分别与所述连接片体的相背两侧贴合,所述第七开口与所述第五开口和所述第六开口均相对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同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泵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壳体由介电弹性体电致动器制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

[0022]本申请提出的流体泵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腔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体均可容置流体,第二腔体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且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开口,使得流体仅可由第一腔体流向第二腔体

第二壳体可受驱形变,当第二壳体位于第一腔体内的部分的体积和第二腔体的体积均增大时,第二壳体占用的第一腔体内的空间会增大,使得第一腔体内可用于容置流体的空间的体积减小

在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需要保持相等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体积可改变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无需引入外部压力源作用于第一腔体内的流体,可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流体可受驱向第二腔体内流动,以达到泵送流体的目的

从而使得本申请的流体泵在结构简单紧凑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泵送流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

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二腔体的体积最小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二腔体的体积最大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一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第一单向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00

第一壳体,
110

第一腔体,
120

第二开口,
130

第四开口,
[0033]200

第二壳体,
210

第二腔体,
220

第一开口,
230

第三开口,
[0034]300

第一单向阀,
310

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
(100)
,具有第一腔体
(110)
;第二壳体
(200)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
(110)
内,所述第二壳体
(200)
具有第一开口
(220)
和第二腔体
(210)
,所述第二腔体
(210)
通过所述第一开口
(220)
与所述的第一腔体
(110)
连通;第一单向阀
(300)
,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
(220)
,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一腔体
(110)
流向所述第二腔体
(210)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
(200)
被配置为可受驱形变,以使所述第二腔体
(210)
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
(110)
内的第二壳体
(200)
的体积均增大或者减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
(400)
和第三单向阀
(500)
,所述第一壳体
(100)
开设有第二开口
(120)
,所述第一腔体
(110)
通过所述第二开口
(120)
与第一壳体
(100)
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
(400)
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
(120)
,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一壳体
(100)
外部流向所述第一腔体
(110)
;所述第二壳体
(200)
开设有第三开口
(230)
,所述第二腔体
(210)
通过所述第三开口
(230)
与所述第二壳体
(200)
的外部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口
(230)
与所述第一腔体
(110)
断开,所述第三单向阀
(500)
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
(230)
,以使流体可由所述第二腔体
(210)
流向所述第二壳体
(200)
的外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泵在运行过程中满足公式:
Q

f
Δ
V
,其中,
Q
为所述流体泵的泵送流量,
f
为所述第二腔体
(210)
在最小体积和最大体积之间的变化频率,
Δ
V
为所述第二腔体
(210)
的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的差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
(100)
将所述第二壳体
(200)
包覆于内,所述第一壳体
(100)
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
(120)
连通的第四开口
(130)
,所述第四开口
(130)
还与所述第一壳体
(100)
的外部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
(100)
和所述第二壳体
(200)
均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壳体
(100)
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200)
,所述第二壳体
(200)
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
(100)
的内壁具有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
(220)
和所述第三开口
(230)
位于所述第二壳体
(200)
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开口
(120)
和所述第四开口
(130)
位于所述第一壳体
(100)
的相对两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婵刘辛军姜淞文汤超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