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弯管和具有该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78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送弯管和具有该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该输送弯管包括耐磨管、支撑管和位于所述耐磨管和支撑管之间的填充层,所述耐磨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中线为直线。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输送混凝土泥浆时,过渡段能够调整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使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与输送直管的延伸方向保持基本一致,减小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直管端部靠近外侧部分的冲击,减小该部分的磨损速度,延长输送直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输送直管不同部分之间磨损速度的差别,使输送直管各部分具有相近的使用寿命,提高输送直管材料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磨耐压输送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弯管,还涉及到一种具有该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建筑作业时,一般通过适当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将混凝土输送到预定 的地点,以实施预定的作业。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泥浆在适当压力作用下通过输送 管到达预定的地点,以在远离搅拌站的位置进行混凝土浇注或灌注作业。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一方面,输送管的内壁要承受混凝土泥浆的持续性冲蚀和 磨损;另一方面,输送管要承受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在向较高处或较远处输送混凝土泥 浆时,输送管要承受更高的压力作用。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管内壁的冲蚀和磨损要求输送管 的内壁具有较高的硬度;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要求输送管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冲 击性。为了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当前,一般用耐磨管和支撑管组合形成输送管。耐磨 管可以通过热处理等方式获得较高的硬度,以提高输送管内壁的耐磨性能;但是,耐磨管在 获得较高硬度的同时,其韧性和耐冲击性就会降低。为了防止耐磨管在高压作用下脆裂, 在耐磨管外设适当的支撑管。支撑管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金属材料制作,包覆在耐磨管外, 以承受混凝土泥浆的压力作用,承受压力冲击,防止耐磨管脆裂,同时提高输送管的整体强 度、韧性和耐冲击性能。通过耐磨管和支撑管组合能够保证输送管具有较高整体强度和较 强的耐磨性能,以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为了保证支撑管对耐磨管的支撑作用,通常在支 撑管与耐磨管之间还设置有填充层,以使支撑管能够通过填充层对耐磨管提供相应的支撑 力。在混凝土泥浆流动方向上,输送管一般是由输送弯管和输送直管相连形成;请参 考图1,该图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泥浆在从输送弯管流动到输送直管时的状态示意图。高 速高压的混凝土泥浆从输送弯管Iio流动到输送直管120时,对输送直管200端部靠近外 侧部分121产生很大的冲击,使输送直管200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磨损速度较快;进而使 该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的使用期限短于其他部分,这样,在该端部靠近外侧部分121磨穿 时,其他部分的耐磨管还具有相应的厚度,然而,此时需要将整个输送直管替换才能输送混 凝土泥浆。这不仅缩短了输送直管200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输送直管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弯管,以降低混凝土泥浆对输 送直管端部靠近外侧部分的冲击,延长输送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输送直管材料的利用率。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包括耐磨管、支撑管和位 于所述耐磨管和支撑管之间的填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中线为直线。优选的,所述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厚度大于其内侧部分的厚度。优选的,所述过渡段的长度大于其内径的1/5。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包括至少两节顺序相接的支撑管段。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具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支撑管管壁;所述填充层由金属 结构胶形成。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端部还具有径向伸出的扣边,所述扣边侧面与耐磨管端面相 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内表面或所述耐磨管的外表面具有导流沟槽。优选的,所述导流沟槽以螺旋状延伸。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输送机械包括输送管,所述 输送管包括相连的输送直管和输送弯管,所述输送弯管为上述任一种输送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中,耐磨管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 且过渡段为中线为直线的直管段;这样,在混凝土泥浆通过过渡段流入输送直管时,过渡段 能够调整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使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方向与输送直管的延伸方向保持基 本一致,减小混凝土泥浆对输送直管端部靠近外侧部分的冲击,减小该部分的磨损速度,延 长输送直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输送直管不同部分之间磨损速度的差别,使输送直管各 部分具有相近的使用寿命,提高输送直管材料的利用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厚度大于其内侧部分的厚度; 该技术方案可以延长过渡段的外侧部分的使用时间,延长耐磨管的整体使用寿命,节省耐 磨材料。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过渡段的长度大于耐磨管内径的1/5,这样可以保证对混 凝土泥浆流动方向的调整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管端部与过渡段端部之间通过扣边将支撑管与 耐磨管之间的空间在端部密封,可以为填充层的形成提供便利,并有利于提高填充层的质 量,使支撑管能够为耐磨管提供可靠且均勻的支撑力,提高输送弯管的整体强度。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管的内表面或耐磨管的外表面具有导流沟槽;这样 可以为金属结构胶的流动提供方便,提高填充层的质量。在提供上述输送弯管的基础上,提供的具有上述输送弯管的混凝土输送机械也具 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泥浆在从输送弯管流动到输送直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弯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I部分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耐磨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利用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弯管输送混凝土泥浆时的状态示意 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耐磨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图省略了剖面线;图8是图2中的II-II部分放大图;图9是支撑管段4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的III-III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铸造支撑管段的工艺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的装配工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应当说明的是,虽然本文件中,以输送混 凝土为例进行对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进行描述,但本技术提供的输送弯管不限 于输送混凝土泥浆,也可以输送其他与混凝土泥浆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能的材料。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件中,输送弯管的部分中线为弧线,以弧线的中心参照,靠 近该中心的位置为内侧,远离该中心的位置为外侧;此处的中线为输送弯管形成的通流通 道的中心线。请参考图2,该图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弯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实 施例一提供的输送弯管包括耐磨管200、填充层300和支撑管400 ;耐磨管200具有较高硬 度和耐磨性,可以由高铬白口铸铁、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支撑管400由具有 高韧性、高强度、耐冲击的材料制成,可以由碳含量低于0. 25%的低碳钢制成。所述填充层 300位于耐磨管200与支撑管400之间,支撑管400能够通过填充层300为耐磨管200提供 足够的支撑力,提高输送弯管的整体强度和韧性。请参考图3,该图是图2中I-I部分放大图;支撑管400包括两节支撑管段410。 两节支撑管段410在预定位置相对接,并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本例中,两节支撑管段410 并呈对称布置,在输送弯管的中间对接并固定。支撑管400包括两节支撑管段410的益处 在于一方面,在装配时,可以将两节支撑管段410分别套在耐磨管200外,再将两节支撑管 段410固定在一起,这样能够在降低支撑管段410的装配尺寸精度的情况下,满足装配的工 艺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支撑管段410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弯管,包括耐磨管(200)、支撑管(400)和位于所述耐磨管(200)和支撑管(400)之间的填充层(3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管(200)的至少一端具有过渡段(220),所述过渡段(220)的中线为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清莲李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