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及其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56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包括带车轮的车身,设置于车身内带动车轮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可将惯性能传递给车轮的惯性机构,其中车身上设有外接部,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设置在外接部上,其输出端与惯性机构相连接,通过将车身连接到发射器上并将发射器提供的动能传递给驱动机构而实现驱动机构带动车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惯性机构蓄能,当驱动机构无法再带动车轮转动是惯性机构将储蓄的惯性能传回给驱动机构而实现带动车轮继续转动,而且利用动力机构产生动能传递给玩具车比起利用弹性势能将玩具车射出去更具灵动性,能使玩具车行驶距离的更远,更具趣味性和竞争性,配合发射器可多种不同方式操作,能够受到小孩子的长期青睐,可广泛应用于玩具车行业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玩具车,具体是一种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及其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 射器。
技术介绍
现今的玩具车,分为电动玩具车和手动玩具车,其中电动玩具车由于需要消耗电 池电能,所以费用相对较高,而且也相对比较容易损坏,而现有的手动玩具车,又大致分为 手推行走的玩具车和利用弹性势能转变成动能行走的玩具车,手动玩具车的缺点是玩具车 行走的路程不远,时间短促,很难得到小孩子的长时间青睐,玩耍时单调乏味、趣味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玩法多样,行驶路程 远、时间 长的且造型美观的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在此基础上还提供一种通过手摇或电动产 生并传递动能的趣味性强的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射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包括带 车轮的车身,设置于车身内带动车轮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可将惯性能传递给车轮的惯性机 构,其特点是所述车身上设有外接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设置在外接部上,其输出端与 惯性机构相连接,通过将车身连接到发射器上并将发射器提供的动能传递给驱动机构而实 现驱动机构带动车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惯性机构蓄能。其中,上述外接部设置在车身的后部,所述外接部开设有槽孔,上述驱动机构安装 在车身后部内腔中且其输入端位于外接部槽孔处,将玩具车连接到发射器上时所述槽孔处 的驱动机构的输入端与发射器上传递动能的部件相连接。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接受发射 器动能的单向齿轮和与车轮连接的动力齿轮组,所述单向齿轮的一侧齿牙对着上述槽孔, 所述单向齿轮的另一侧齿牙通过与传动齿轮相啮合而实现与上述惯性机构和动力齿轮组 相连接。为了实现玩耍时玩具车能自动固定在发射器上,上述外接部的上端设有固定结 构,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个向下凹陷的方形扣槽,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实现玩具车与发射器相 连接。—种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射器,包括发射壳体、安装在发射壳体上的动力机构和 传动机构,其特点是所述发射壳体的前部设有供上述玩具车连接的发射位,其后部设有供 手持的把手,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在发射位中,将上述玩具车连接到发射器上而使 发射器的传动机构与玩具车的驱动机构相联动,所述动力机构将产生的动能通过传动机构 传递到玩具车的驱动机构上并通过松开对玩具车的定位而使玩具车行驶出去。其中,上述发射位前部中间开设有一个条形孔,上述传动机构安装在靠近发射位 的发射壳体内部且其输出端位于所述条形孔处,将玩具车连接到发射器上时,玩具车的槽 孔与发射器的条形孔相对齐且玩具车的驱动机构与发射器的传动机构相连接。为配合玩具车的固定结构,使玩具车能固定在发射器上,上述发射位中设有固定 玩具车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端部带有扣边的扣板以及起承托作用的托板,所述 扣板安装在发射壳体的上部且其扣边伸出在发射壳体的发射位中,所述托板设置在发射位 前部的下端中间位置,通过所述扣板扣住玩具车的凹位并通过托板承托起玩具车的底部而 实现将玩具车固定在发射位上。 为了在玩耍过程中能耍酷,该专利技术的把手设计成可相对发射壳体转动,当所述把 手转到与发射壳体呈90°且所述控制按钮位于上方时,通过按压把手的控制按钮可实现将 定位结构的扣板的扣边所在端向上翘起而使定位在发射器上的玩具车脱离开来;而当把手 转到与发射壳体呈0°时则可手握着把手来携带该发射器。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机构可以是手动机构,也可以是电动机构。其中手动机构可以是利 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来提供动能,也可以是直接利用手动来提供动能;电动机构可以是 利用电能或太阳能等转化成能量来带动马达转动而产生动能。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在玩具车的车身上设置用于连接发射器的外接部,且将带动车轮 转动的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设置在外接部上以接受发射器提供的动能,其输出端与惯性机构 相连接,故驱动机构所接受的动能一部分传递到车轮上,一部分传递到惯性机构上,而惯性 机构在动能驱动下惯性转动,当驱动机构的停止转动时惯性机构则将惯性转动的动能传回 给驱动机构从而继续带动车轮转动,因此可使玩具车行走得更远、行驶时间更长,故玩耍起 来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小孩子的喜好;又由于车身内还设有拉绳装置,通过拉动拉绳装置 的拉绳也可带动驱动机构转动而实现玩具车行走,因此该玩具车即可通过发射器来提供动 能,也可以通过拉动拉绳来提供动能,故该玩具车的玩法多样化,使该玩具车的玩法不会单 调,进一步提高了其趣味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配备有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射器,在发射器的 前端设有连接玩具车的发射位,其后端设有把手,发射器的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在发射 位上,将玩具车连接到发射位上时发射器的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玩具车的驱动机构的输入 端相连接,从而实现可用发射器来使玩具车的车轮转动;而且该把手可以相对转动,把手 上设有控制发射器的定位结构松开的控制按钮,当要发射玩具车时把手需转动与发射器垂 直,手竖着握把手并用拇指按控制按钮来发射玩具车,给人一种耍酷的感觉;而且该发射器 的动力机构即可以是手动机构,也可以是电动机构,不同的动力机构有不同的操作玩法,可 大大满足小孩子的猎奇心,利用动力机构产生动能传递给玩具车比起利用弹性势能将玩具 车射出去更具灵动性,能使玩具车行驶距离的更远,更具趣味性和竞争性。综上所述,本发 明所述的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其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行驶路程远,配合发射器可多种不同 方式操作,极具趣味性强,可广泛应用于玩具车行业上。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玩具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玩具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发射器的把手转动后立体结构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发射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发射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发射器与玩具车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发射器与玩具车连接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发射器与玩具车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发射器与玩具车连接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及图3所示,一种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包括带车轮11的车身1,设置于车身 1内带动车轮11转动的驱动机构2以及可将惯性能传递给车轮11的惯性机构3,为了使得 玩具车可以行驶的更远、趣味性更强,该专利技术在车身1上设有外接部,驱动机构2的输入端 设置在外接部上,其输出端与惯性机构3相连接,故驱动机构2所接受的动能一部分传递到 车轮11上,一部分传递到惯性机构3上,而惯性机构3在动能驱动下惯性转动,当驱动机构 2的停止转动时惯性机构3则将惯性转动的动能传回给驱动机构2从而继续带动车轮11转 动,因此可使玩具车行走得更远、行驶时间更长,故玩耍起来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小孩子 的喜好。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外接部设置在车身1的后部,该外接部后部中间开设有槽 孔10,而驱动机构2安装在外接部内部且其输入端位于槽孔10处。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 的玩具车的车身1中还设有一个齿轮箱20,该驱动机构2包括单向齿轮21、动力齿轮组22、 传动齿轮23和加速齿轮组24,其中单向齿轮21安装在该齿轮箱20内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包括带车轮(11)的车身(1),设置于车身(1)内带动车轮转动的驱动机构(2)以及可将惯性能传递给车轮(11)的惯性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上设有外接部,所述驱动机构(2)的输入端设置在外接部上,其输出端与惯性机构(3)相连接,通过将车身(1)连接到发射器上并将发射器提供的动能传递给驱动机构(2)而实现驱动机构(2)带动车轮(11)转动的同时带动惯性机构(3)蓄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