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82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上部四周设有防护板,所述操作平台的下方设有稳固箱体,所述稳固箱体内对称活动设有隐藏式移动机构,所述稳固箱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采用预先作用原理结合弹性结构,同时利用楔形面结合杠杆原理,当支撑板向内收起时,万向轮滑出,承载操作平台移动,当支撑板向外撑开时,万向轮滑入稳固箱体内隐藏,由稳固箱体与支撑板支撑操作平台,实现了万向轮动态滑出与隐藏的技术效果,解决了建筑施工平台既需要万向轮(便于移动)又不需要万向轮(与地面进行面与面的接触固定,稳固支撑防倾倒)的矛盾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平台是进行各种砌筑

装修和粉刷等作业时的基础工具,用于承载物料并由施工人员在其中进行各种操作

[0003]建筑施工平台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和物料的总重较重,且人员在施工平台上需来回移动或进行各种操作,建筑施工平台应具备较强的强度和稳定性,更不可晃动

现有的建筑施工平台在使用时,为方便移动均安装有滑轮,在固定地点进行施工操作时将滑轮固定,但仅靠滑轮定位固定存在建筑施工平台倾斜倒塌的风险;若加大固定底面则存在操作复杂,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采用预先作用原理结合弹性结构,设置了隐藏式移动机构,利用楔形面结合杠杆原理,设置了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当支撑板向内收起时,万向轮滑出承载操作平台移动,当支撑板向外撑开时,万向轮滑入稳固箱体隐藏,稳固箱体与支撑板共同承载支撑操作平台,增加了操作平台固定支撑的覆盖面积防止倾倒塌陷,同时实现了万向轮动态滑出与隐藏的技术效果,解决了建筑施工平台既需要万向轮(便于移动)又不需要万向轮(与地面进行面与面的接触固定,稳固支撑防倾倒)的矛盾性技术难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上部四周设有防护板,所述操作平台的下方设有稳固箱体,所述稳固箱体内对称活动设有隐藏式移动机构,所述稳固箱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所述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对称设于隐藏式移动机构的两侧,其中,所述隐藏式移动机构包括抵撑滑块

万向轮和伸缩连接柱,所述抵撑滑块对称活动设于稳固箱体的内部,所述万向轮分别对称转动设于抵撑滑块的下部,所述伸缩连接柱分别均布设于抵撑滑块的下部,所述伸缩连接柱分别设于万向轮的两侧,所述抵撑滑块分别通过伸缩连接柱与稳固箱体的底板相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柱的外侧分别套接设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分别连接伸缩连接柱与稳固箱体的底板

[0006]作为优选地,所述抵撑滑块的两端分别设有楔形斜面,所述楔形斜面呈对称设置,所述楔形斜面提供滑移轨迹与挤压受力点

[0007]进一步地,所述稳固箱体的底板上贯穿对称设有让位槽,所述抵撑滑块分别活动设于让位槽的上方,所述万向轮分别活动设于让位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稳固箱体的上部内嵌均布设有电动伸缩撑柱,所述操作平台通过电动伸缩撑柱活动设于稳固箱体的上方,使操作平台可进行高度调节,所述稳固箱体的左
右两侧壁上分别贯穿设有活动槽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活动槽的上方,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侧壁上分别不贯穿设有挤压滑动槽,所述稳固箱体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贯穿对称设有动力齿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包括支撑板

挤压板

连接柱

动力电机和动力齿轮,所述支撑板分别转动设于稳固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呈
U
形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分别转动设于活动槽内,所述连接柱贯穿连接设于支撑板的上端,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滑动设于挤压活动槽内,所述挤压板分别水平滑动设于限位槽内,所述挤压板的一端转动设于支撑板的内侧,所述挤压板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动力柱,所述动力柱分别搭接设于楔形斜面上,所述动力齿轮分别转动设于动力柱的两端,所述动力齿轮分别啮合设于动力齿槽内,所述动力电机的分别滑动设于稳固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动力齿轮电连接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动力柱的外壁分别与楔形斜面相切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呈倾斜面设置

[0011]作为优选地,当所述动力齿轮分别处于动力齿槽靠近稳固箱体的两侧边缘的位置时,所述动力柱与楔形斜面的下端相切,所述连接柱处于挤压滑动槽的下端,所述万向轮处于稳固箱体内,所述支撑板的下端斜面与所述稳固箱体的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稳固箱体和支撑板与地面接触提供稳定地支撑,且打开的支撑板扩大了支撑覆盖面积,防止施工操作过程中操作平台倾斜倒塌;当所述动力齿轮分别运行至动力齿槽靠近稳固箱体的内侧边缘的位置时,所述动力柱与楔形斜面的上端相切,所述连接柱处于挤压滑动槽的上端,所述万向轮通过抵撑滑块的推动滑出稳固箱体,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处于万向轮下端的上方,此时,整个建筑施工平台可通过万向轮移动,解决了建筑施工平台既需要万向轮(便于移动)又不需要万向轮(与地面进行面与面的接触固定,稳固支撑防倾倒)的矛盾性技术难题

[0012]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的前侧与所述防护板嵌合转动设有开合门,所述操作平台的前方连接设有攀爬梯,所述攀爬梯设于开合门的下方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机与电动伸缩撑柱分别通过遥控器控制

[0014]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采用预先作用原理结合弹性结构,设置了隐藏式移动机构,利用楔形面结合杠杆原理,设置了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当支撑板向内收起时,挤压板挤压楔形斜面,使抵撑滑块挤压万向轮滑出,进而承载操作平台移动,收起的支撑板缩小了平台底座的覆盖面积,方便移动;当支撑板向外撑开时,挤压板不再挤压楔形斜面,抵撑滑块复位,万向轮滑入稳固箱体隐藏,稳固箱体与支撑板共同承载支撑操作平台,增加了操作平台固定支撑的覆盖面积防止倾倒塌陷,同时实现了万向轮动态滑出与隐藏的技术效果;另外,通过电动伸缩撑柱可调节操作平台的施工高度,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建筑施工地形,解决了建筑施工平台既需要万向轮(便于移动)又不需要万向轮(与地面进行面与面的接触固定,稳固支撑防倾倒)的矛盾性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隐藏式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隐藏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中
A

A
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移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1、
操作平台,
11、
防护板,
12、
开合门,
13、
攀爬梯,
2、
隐藏式移动机构,
21、
抵撑滑块,
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的上部四周设有防护板(
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的下方设有稳固箱体(3),所述稳固箱体(3)内对称活动设有隐藏式移动机构(2),所述稳固箱体(3)的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4),所述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4)对称设于隐藏式移动机构(2)的两侧,其中,所述隐藏式移动机构(2)包括抵撑滑块(
21


万向轮(
22
)和伸缩连接柱(
23
),所述抵撑滑块(
21
)对称活动设于稳固箱体(3)的内部,所述万向轮(
22
)分别对称转动设于抵撑滑块(
21
)的下部,所述伸缩连接柱(
23
)分别均布设于抵撑滑块(
21
)的下部,所述伸缩连接柱(
23
)分别设于万向轮(
22
)的两侧,所述抵撑滑块(
21
)分别通过伸缩连接柱(
23
)与稳固箱体(3)的底板相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柱(
23
)的外侧分别套接设有辅助弹簧(
24
),所述辅助弹簧(
24
)分别连接伸缩连接柱(
23
)与稳固箱体(3)的底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撑滑块(
21
)的两端分别设有楔形斜面(
211
),所述楔形斜面(
211
)呈对称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箱体(3)的底板上贯穿对称设有让位槽(
31
),所述抵撑滑块(
21
)分别活动设于让位槽(
31
)的上方,所述万向轮(
22
)分别活动设于让位槽(
31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箱体(3)的上部内嵌均布设有电动伸缩撑柱(
32
),所述操作平台(1)通过电动伸缩撑柱(
32
)活动设于稳固箱体(3)的上方,所述稳固箱体(3)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贯穿设有活动槽(
33
)和限位槽(
34
),所述限位槽(
34
)设于活动槽(
33
)的上方,所述限位槽(
34
)的相对侧壁上分别不贯穿设有挤压滑动槽(
35
),所述稳固箱体(3)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贯穿对称设有动力齿槽(
36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倒塌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式防护侧撑机构(4)包括支撑板(
41


挤压板(
42


连接柱(
43


动力电机(
45
)和动力齿轮(
46
),所述支撑板(
41
)分别转动设于稳固箱体(3)的两侧,所述支撑板(
41
)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旭明赵云川闫毅志王立志李林林刘明亮刘小军冯建通郭锐杨进平陈汝先成兵兵丁聪敏贾达李升景清俊魏义强曹钰袁瑞东侯霖李秀珍杨远洪张岩李红波郝晓瑜李成功郝剑涛殷娜王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