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Mn18~24%的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857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Mn18~24%的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由C:0.002~0.2%;Mn:18~24%;Si:0~4%;Al:0~5%;P≤0.015%;S≤0.01%;N≤0.008%;或Cr:1~6%;Cu:0.1~0.5%;Nb:0.01~0.6%;Ti:0.01~0.1%;V:0.01~0.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余量Fe构成;经真空熔炼铸造,均匀化退火,经热轧后制成钢板或棒材;电阻焊或热轧制成管坯;管坯经固溶及时效处理;均匀延伸率≥50%,屈服强度300~400MPa;经30%膨胀变形后,均匀延伸率≥20%,屈服强度560~760MPa,屈强比0.62~0.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工业实体膨胀管用含MnlS 24%的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实体膨胀套管SET (Solid Expandable Tubular)技术是以实现“节省”井眼尺寸为 目的,在井眼中将套管柱径向膨胀至所要求的直径尺寸的一种钻井、完井和修井新技术。应 用该技术可以使得下入的套管层数增加,给深井、复杂地质条件的钻井和井身结构带来“革 命性”的影响和重大技术经济效益。它可以将井眼变“瘦”显著降级开发成本。它将“单一 井径”成为可能。实体膨胀套管技术目前由少数几个公司所垄断,主要包括威德福公司、贝克石油 工具公司、TIW公司、亿万奇公司、哈里伯顿公司等,其中应用该技术最成熟的是亿万奇公 司。许多关键技术,如实体膨胀管用钢、膨胀套管连接技术、作业工具以及其他配套技术等 属于商业保密,将该技术引进国内成本较高。实体膨胀管用钢是影响实体膨胀套管技术推 广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膨胀施工的顺利实施,膨胀管应具有优良的膨胀性能并且要求材料在膨 胀之后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强度。传统的铁素体珠光体材料在发生一定量的冷变形之后, 塑性会显著降低,使用不安全性较大。为了保证膨胀施工的顺利实施,可膨胀管应具有较低 的屈服强度、低屈强比、优良的塑性(特别是均勻塑性变形能力)、较大的形变强化性能以 保证经过较大的膨胀变形过程中变形均勻、不发生开裂等良好的膨胀性能并且要求材料在 膨胀之后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高均勻延伸率、高塑性、高抗拉强度特 性的含MnlS 24%的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使管材所制得的膨胀管在膨胀扩径过程中 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优良的均勻变形能力,同时保证扩径后管体兼备高的强度和足够的 塑性。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一种含MnlS 24%的合金管材及其制造方法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含MnlS 24%的合金管材由如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C 0. 002 0. 2 % ;Mn :18 24 % ;Si :0 4 % ;A1 :0 5 % ;P ≤ 0. 015 % ; S≤0. 010%;N≤0. 008%;或在此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Cr :1 6%;Cu :0. 1 0. 5%; Nb 0. 01 0. 6% ;Ti 0. 01 0. 1% ;V 0. 01 0. 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余量Fe。(2)上述材料经熔炼铸造,铸锭在1200°C进行3 4小时的均勻化退火,以改善合 金元素的偏析,钢锭经热轧或冷轧后制成钢板或棒材;通过直缝电阻焊制管或通过热轧制 成无缝管。(3)经(2)工艺所得管坯经1000 1150°C固溶处理后得到完全奥氏体组织。管坯随后在150 450°C条件下进行200 800s的时效处理,获得组织性能更加稳定的可膨胀管。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机制和孪晶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机制即TRIP效应和TWIP效应共同作 用来提高材料的塑性。TRIP效应和TWIP效应常出现于奥氏体合金中。TRIP效应的发生 有利于材料强度的增加;TWIP效应的发生有利于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提高。发生TRIP效 应和TWIP效应的奥氏体钢的均勻延伸率超过50 %,断裂强度超过800MPa,这是一般的铁 素体珠光体合金或马氏体合金所无法比拟的。本专利技术合金具有高均勻延伸率、高塑性、低 屈服强度、低屈强比,高加工硬化能力等特点总延伸率> 60%,均勻延伸率> 50%,屈服 强度300 400MPa,抗拉强度800 900MPa,屈强比(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0. 34 0. 53。低的屈服强度保证了膨胀过程的平稳启动,高的均勻延伸率保证了膨胀管在膨胀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高的加工硬化能力保证了膨胀管有着良好的均勻变形能力并且 保证了膨胀施工完成之后管体强度大幅度增加。该材料在经过30%的塑性变形后,总延伸 率彡30%,均勻延伸率彡20%,屈服强度达到560 760MPa,抗拉强度达到800 lOOOMPa, 屈强比0.62 0.80。管体力学性能达到API标准对80ksi IlOksi钢级套管力学性能的 要求。要在室温下获得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必须加入合金元素降低奥氏体的Ms点。C是 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C可以起到固容强化的作用而提高合金的 强度。但是C含量不宜过高否则形成的金属碳化物很难在热处理过程中被消除,对合金的 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C含量高会导致合金焊接性能的降低;Mn是稳定奥氏体形 成元素,当合金中的C含量一定时,随着Mn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最终在室 温下得到热力学稳定的奥氏体。。综合考虑合金的加工性和焊接性,合金中C含量控制在 0. 002 0. 2%, Mn含量控制在18 24%。在本专利技术中奥氏体钢TRIP效应和TWIP效应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调节合金元素C,Mn 的含量来控制奥氏体合金的层错能(stacking fault engery)加以实现的。通过合金层错 能的调节,使合金发生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发生TRIP/TWIP双效应。TRIP效应所需的临 界应变值小于TWIP效应,所以变形开始阶段以TRIP效应为主要增韧机制,在变形的中后期 以TWIP效应为主要增韧机制此外,在TRIP/TWIP效应的协同作用下,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得 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合金还可以通过添加Si、Al等元素对其层错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调 节。Si在该合金中的作用,首先可以使该合金的堆垛层错能降低,其次Si可以起到固容强 化的作用,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Si可以改变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并且Si可以减少合 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产生的氧化皮的数量,Si的含量控制在0 4%之间。Al可以提高合 金的堆垛层错能,是实现TWIP效应非常有效的元素,同时Al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热变形过 程中的流变应力,延迟动态再结晶,提高合金再结晶激活能细化合金的组织,但是Al含量 的过高不利于合金的铸造性能,因此Al含量控制在0 5%之间。P可以提高该合金的强 度,但P的存在会导致合金的塑性的降低,因此P的含量控制在0. 015%以下,S对该合金的 热加工性能有着不利的影响应控制在0.010%以下。N在很多低合金高强钢中都必须加以 严格的控制,但是对于奥氏体合金而言,N是一种有益的元素,N对于奥氏体合金而言可以 起到强烈的固溶强化作用同时对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没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可以改善合金的焊接性,因此本合金对N的含量没有做严格的限制,但是刻意的添加N来提高合金的性能需 要专门的设备会大幅度提高合金的生产成本。Cr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蚀性,同时Cr 的加入也可以起到固容强化的作用,在本合金中Cr的含量控制在1 6%就可满足套管的 耐蚀性要求;适量Cu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但Cu过高含量会 恶化合金性能,因此Cu含量为0. 1 0. 5%。 奥氏体合金在加热冷却过程中没有相变的发生,因此难以用热处理的方式细化合 金的组织,并且合金在加热保温的过程中,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Mn18~24%的合金管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由如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  C:0.002~0.2%;Mn:18~24%;Si:0~4%;Al:0~5%;P≤0.03%;S≤0.03%;N≤0.008%;或在此组成的基础上添加Cr:1~6%;Cu:0.1~0.5%;Nb:0.01~0.6%;Ti:0.01~0.1%;V:0.01~0.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余量Fe;  (2)上述材料经熔炼铸造,铸锭在1200℃进行3~4小时的均匀化退火,钢锭经热轧或冷轧后制成钢板或棒材;通过直缝电阻焊制管或通过热轧制成无缝管;  (3)经(2)工艺所得管坯经1000~1150℃固溶处理后得到具有完全奥氏体组织,管坯随后在150~450℃条件下进行200~800s的时效处理,获得组织性能更加稳定的可膨胀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耀荣上官丰收李德君杨龙刘永刚宋生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