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导轨玻璃升降器,包括第一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导轨玻璃升降器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升降器
,尤其是一种双导轨玻璃升降器
。
技术介绍
[0002]在商用汽车中,为了增加车窗的观察效果,通常会采用双导轨形式的玻璃升降器,这样才能给车门留出更大的安全透视区域,但是目前双导轨结构在使用时,由于钢索以及钢索驱动件的位置影响,使得透视区域极大地受到影响,不能扩大透视区域,影响结构使用效果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导轨玻璃升降器,其结构简单,尽可能扩大透视区域,并且便于生产加工,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导轨玻璃升降器,包括第一轨道
、
第二轨道以及驱动座,所述第一轨道低于第二轨道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有滑板,所述驱动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轮,所述滑板通过钢索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上至上而下转动设置有第一换向轮
、
第二换向轮以及第三换向轮,所述第二换向轮靠近第一换向轮设置,所述第二换向轮偏离第一换向轮与第三换向轮所处的线性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上至上而下设置有第四换向轮和第五换向轮,所述钢索由驱动座出发依次经过第一换向轮
、
第三换向轮
、
第二换向轮
、
第四换向轮以及第五换向轮后回归驱动座形成环线
。
[0005]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种结构,钢索在这种走线设计下,由于第二换向轮靠近第一换向轮设置,使得由第二换向轮与第四换向轮之间的钢索部分尽量抬高,从而留出足够大的透视区域,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使用效果好
。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靠近第二轨道设置,所述驱动座上形成有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所述钢索由第一出线口穿出并由第二出线口回归,所述第一出线口延长线与第二出线口延长线的夹角设置为
85
°
~
95
°
,所述第一出线口朝向第一换向轮设置
。
[0007]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尽可能增加安全透视区域,使得留出的空间尽量大,并且走线顺畅,保证对钢索的驱动效果,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线口与第五换向轮之间设置有导引管,所述导引管朝向第五换向轮弯折设置
。
[0009]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样设置,保证钢索的走向顺畅,减少钢索与出线口位置的摩擦,使得出线走线更为顺畅,提高结果的使用效果,同时可以保证留出足够的安全透视区域,提高整体结构的透视效果
。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线口与第一换向轮之间以及第二换向轮与第四换向轮之间分别设置有线套,所述钢索穿过线套设置,所述线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线套的定位扣
。
[0011]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钢索走向进行引导,避免钢索耷拉,同时通过定位
扣,可以对线套进行固定,保证可以留出足够的安全透视区域,保证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上对应第一换向轮
、
第二换向轮以及第三换向轮侧向设置有若干定位凸起,所述第二轨道上对应第四换向轮以及第五换向轮侧向设置有限位凸起
。
[0013]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凸起与换向轮之间的间隙,保证钢索可以通过,保证钢索位置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加工也十分便捷,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轨道上端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双导轨玻璃升降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轨道
1、
第二轨道2以及驱动座4,所述第一轨道1低于第二轨道2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上分别设置有滑板3,所述驱动座4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轮,所述滑板3通过钢索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上至上而下转动设置有第一换向轮
11、
第二换向轮
12
以及第三换向轮
13
,所述第二换向轮
12
靠近第一换向轮
11
设置,所述第二换向轮
12
偏离第一换向轮
11
与第三换向轮
13
所处的线性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2上至上而下设置有第四换向轮
21
和第五换向轮
22
,所述钢索由驱动座4出发依次经过第一换向轮
11、
第三换向轮
13、
第二换向轮
12、
第四换向轮
21
以及第五换向轮
22
后回归驱动座4形成环线
。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种结构,钢索在这种走线设计下,由于第二换向轮
12
靠近第一换向轮
11
设置,使得由第二换向轮
12
与第四换向轮
21
之间的钢索部分尽量抬高,从而留出足够大的透视区域,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使用效果好
。
[001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4靠近第二轨道2设置,所述驱动座4上形成有第一出线口
41
和第二出线口
42
,所述钢索由第一出线口
41
穿出并由第二出线口
42
回归,所述第一出线口
41
延长线与第二出线口
42
延长线的夹角设置为
88
°
,所述第一出线口
41
朝向第一换向轮
11
设置
。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尽可能增加安全透视区域,使得留出的空间尽量大,并且走线顺畅,保证对钢索的驱动效果,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线口
42
与第五换向轮
22
之间设置有导引管
43
,所述导引管
43
朝向第五换向轮
22
弯折设置
。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样设置,保证钢索的走向顺畅,减少钢索与出线口位置的摩擦,使得出线走线更为顺畅,提高结果的使用效果,同时可以保证留出足够的安全透视区域,提高整体结构的透视效果
。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线口
41
与第一换向轮
11
之间以及第二换向轮
12
与第四换向轮
21
之间分别设置有线套
4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导轨玻璃升降器,包括第一轨道
、
第二轨道以及驱动座,所述第一轨道低于第二轨道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有滑板,所述驱动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轮,所述滑板通过钢索与驱动轮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上至上而下转动设置有第一换向轮
、
第二换向轮以及第三换向轮,所述第二换向轮靠近第一换向轮设置,所述第二换向轮偏离第一换向轮与第三换向轮所处的线性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上至上而下设置有第四换向轮和第五换向轮,所述钢索由驱动座出发依次经过第一换向轮
、
第三换向轮
、
第二换向轮
、
第四换向轮以及第五换向轮后回归驱动座形成环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轨玻璃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靠近第二轨道设置,所述驱动座上形成有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所述钢索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新平,王锦涛,张虎军,杜兵龙,王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来宾市天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