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9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品在死亡和暴露于温度变化

氧气不足等环境条件下,会发生代谢酶的活性变化,进而导致次黄嘌呤的积累

次黄嘌呤一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三磷酸腺苷
(ATP)

二磷酸腺苷
(ADP)

单磷酸腺苷
(AMP)

肌苷酸
(IMP)

次黄嘌呤核苷
(HxR)

次黄嘌呤
(Hx)

尿酸
(UA)。
[0003]次黄嘌呤的产生与水产品早期的新鲜度和变质程度密切相关

不同的水产品,积累途径会有所差别

次黄嘌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某些水产品中,如鱼类和贝类,次黄嘌呤的含量可能会受到一些细菌的污染和生长而导致增加

因此,研究次黄嘌呤在水产品中的含量和来源,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策略

[0004]现有技术中,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毛细管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化学方法

这些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如需要大型仪器,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成本较高,很少用于现场分析
>。
因此,迫切希望开发一种简单

快速

低成本的次黄嘌呤检测方法

[0005]比色法
(colorimetry)
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比色法可以通过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
(
定性分析
)
和测量紫外吸收值
(
定量分析
)
,从而实现靶标检测

比色法一般需要探针识别和信号转导

近年来,在信号转导方面出现了一种新材料
——
纳米酶


2007
年四氧化三铁的类酶效应被报道以来,纳米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作为新兴的转导介质,纳米酶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且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催化功能

此外,催化活性可以通过修饰形貌和尺寸来调节,产生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催化剂,成为跨越材料科学

生物传感

生物化学和医学诊断领域的重要桥梁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
CN 109856102 A
公开了一种检测水产品次黄嘌呤的生物传感器,基于铂纳米
(Pt NPs)
的催化活性,构建了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产品中次黄嘌呤
Hx
的含量

但是其成本较高,纳米材料的用量较大,所需时间较长,操作更为复杂,并且未进行关于纳米材料的相关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更为关键的是,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因其不需要昂贵的荧光标记物或激发光源从而使得制备成本远低于荧光生物传感器,并且比色变化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一般较低,因此比色生物传感器在一些复杂的实际样品中更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简单的溶剂混合法获得具有高催化效率的纳米材料
NiPt NPs
,然后利用纳米材料
NiPt NPs
与黄嘌呤氧化酶
(XOD)
构成的生物传感器检测
次黄嘌呤,能够简单快速地测定出次黄嘌呤含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本专利技术还对纳米材料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这为纳米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
取待测溶液样品,加入黄嘌呤氧化酶,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15
分钟,得初步孵育液;
[0011](2)
将初步孵育液
、TMB(
四甲基联苯胺
)
溶液

乙酸溶液和
NiPt NPs
溶液混合,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30
分钟,得孵育液;
[0012](3)
利用比色法测定孵育液在
652nm
处的最大吸收值;
[0013](4)
代入次黄嘌呤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待测溶液样品中次黄嘌呤的浓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待测溶液样品是水产品经预处理得到的,所述水产品选自鱼





贝等鲜活品,具体可选自皮皮虾

基围虾

三疣梭子蟹

蛤蜊

鲍鱼

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
TCA(
三氯乙酸
)

(
该方法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方法
)
提取水产品中的次黄嘌呤,得待测溶液样品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1)
中,所述黄嘌呤氧化酶的浓度为
0.2U/mL。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的具体操作为:将
20
μ
L
的初步孵育液
、27
μ
L

TMB
溶液
、93
μ
L
的乙酸溶液和1μ
L

NiPt NPs
溶液混合,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30
分钟,得孵育液,其中,
TMB
溶液的浓度为
8mM
;乙酸溶液的浓度为
1M

pH
值为
5.0

NiPt NPs
溶液的粒子浓度为
6.8
×
10

11
M。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中,
NiPt NPs
溶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
10mg
氯铂酸
、7mg
氯化镍
、8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取待测溶液样品,加入黄嘌呤氧化酶,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15
分钟,得初步孵育液;
(2)
将初步孵育液
、TMB
溶液

乙酸溶液和
NiPt NPs
溶液混合,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30
分钟,得孵育液;
(3)
利用比色法测定孵育液在
652nm
处的最大吸收值;
(4)
代入次黄嘌呤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待测溶液样品中次黄嘌呤的浓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溶液样品是水产品经预处理得到的,所述水产品选自鱼





贝等鲜活品;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
TCA
法提取水产品中的次黄嘌呤,得待测溶液样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品选自皮皮虾

基围虾

三疣梭子蟹

蛤蜊

鲍鱼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
中,所述黄嘌呤氧化酶的浓度为
0.2U/mL。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2)
的具体操作为:将
20
μ
L
的初步孵育液
、27
μ
L

TMB
溶液
、93
μ
L
的乙酸溶液和1μ
L

NiPt NPs
溶液混合,在
37℃
条件下共孵育
30
分钟,得孵育液,其中,
TMB
溶液的浓度为
8mM
;乙酸溶液的浓度为
1M

pH
值为
5.0

NiPt NPs
溶液的粒子浓度为
6.8
×
10

11
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次黄嘌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2)
中,
NiPt NPs
溶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将
10mg
氯铂酸
、7mg
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董文慧毛相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