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6788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
,具体涉及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s)
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清洁能源系统

燃料电池可通过质子交换膜拆分为阳极氢气氧化和阴极氧气还原的两个半反应,因此安全性高

然而由于氧还原反应
(ORR)
动力学缓慢,
PEMFCs
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阴极的电催化

通常,将铂纳米颗粒
(Pt NPs)
均匀分散在碳材料上得到的铂碳催化剂
(Pt/C)
在商业化的
PEMFCs

ORR
,以及阳极的氢氧化反应具有出色的活性

因此在降低成本
(
降低铂负载
)
和提高功率密度
(
提高催化活性
)
的同时,确保
PEMFCs
的长期耐用性成为下一个挑战

然而,
Pt/C
催化剂的降解是
PEMFCs
严重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
PEMFCs
的恶劣操作条件,例如燃料短缺和启动
/
关闭事件,会加速催化剂降解,导致原本附着强度一般的
Pt NPs
生溶解

分离和团聚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以及碳载体发生腐蚀

[0003]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活性
Pt NPs
上引入屏障是一种缓解催化剂失活的有效策略

有人提出,用薄层包裹
Pt NPs
能有效防止其溶解

分离和团聚

例如,用二氧化硅层覆盖
Pt NPs
可增强其耐久性,该催化剂在
1000
次循环的加速耐久性测试
(ADT)
后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ECSA)
和颗粒尺寸几乎不变

碳层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化学惰性,也被广泛采用

通过形成碳包覆的
Pt NPs
来保护活性
Pt NPs(C@Pt/C)。Tong
等人报道了超薄
(

0.8nm)
碳层包裹的
Pt/CNTs
在2万次循环的加速耐久性测试
(ADT)
后的
ECSA
值不变
。Li
等人发现,简单的热退火可以将油胺配体转化为超薄的碳壳,在不牺牲
Pt NPs
的尺寸单分散性的情况下,获得了具有优异
ORR
活性和稳定性的石墨壳包覆
Pt
催化剂

重要的是,将该催化剂制备成
MEAs
,在
20k
循环后,在工作电流密度为
0.8A cm
‑2时,电池仅表现出
11mV
的电压损失

尽管有大量的例子验证了利用碳层包裹
Pt NPs
可缓解其降解,但引入碳层后,会导致催化剂性能的降低
。Ji
等人通过高温退火1‑
十八烯和
5mL
油胺合成了碳包裹的
Pt NPs(C@Pt/C

L)
,通过原位
TEM

ICP

MS
研究发现,
C@Pt/C

L
抗碳腐蚀和铂溶解的能力明显增强,该结果说明了在
Pt NPs
上引入保护层可以提高催化耐久性

但他们通过
ORR
极化曲线测试发现碳层的引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活性的丧失

这是由于这些保护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活性位点,并且可能会阻塞活性位点,导致活性铂表面不可避免的堵塞和暴露铂位点比例的减少

同时,催化剂的碳层过厚也会阻碍电子从金属向碳的转移,从而削弱
ORR
活性,也会显著降低催化活性

而电子穿透效率随层厚的减小而增大,所以包裹催化剂的碳层不应该超过4层

同时碳层应该具有微孔,该类微孔既可以避免催化剂被离聚体所毒害,又能允许氧气和水与催化位点接触

因此在碳层包裹过程中,要控制亚纳米级保护层的厚度,因为保护层过厚会阻碍电催化过程中反应物的进入,而过薄的碳层不能充分保护铂;同时还需要控制碳层微孔的含量,如果微孔过少或不存在微孔,则
Pt NPs
的催化活性会降低;另一方面微孔过多,耐久性反而会降低

因此,需要优化包裹
Pt
的碳层结构,均衡催化剂的活性和耐久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以
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铂负载非常低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比较难实现高负载,也同时会因高负载而存在分散不均匀的情况

而在改性过程中,可能存在负载量过高在退火过程中更容易团聚形成大颗粒
Pt
纳米粒子而导致催化剂性能下降的问题,所以对于
40wt

Pt
负载或更高的催化剂还鲜见报道

因此,如何控制包裹
Pt
的碳层结构达到在提高
Pt/C
催化剂稳定性的同时不降低催化剂的
ORR
性能对于燃料电池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表面包裹有适宜数目的碳层,同时在包裹的碳层中具有合适的微孔结构,该微孔碳层包裹燃料电池的催化剂结构可以在保持
Pt/C
催化剂
ORR
活性的同时,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催化剂同时具有优异的
ORR
活性以及稳定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采用碳化化合物和配体化合物同时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制得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
[0006]所述配体化合物的分解温度低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的差值小于
400℃。
[0007]本专利技术中配体化合物的分解温度低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这样才能保证在碳化过程中可以形成微孔结构,若配体化合物的分解温度远高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则会出现碳化化合物完成碳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碳化化合物和配体化合物同时对催化剂进行处理,制得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所述配体化合物的分解温度低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与碳化化合物的碳化温度的差值小于
40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
(1)

(3)
中的一项:
(1)
所述碳化化合物包括苹果酸

多巴胺

聚多巴胺

油胺

三聚氰胺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吡咯

苯胺

聚苯胺

间苯二酚

甲醛树脂

葡萄糖

蔗糖

单宁酸中的至少一种;
(2)
所述配体化合物包括碳酸

亚硫酸

次氯酸

一水合氨

氯化铵

甲酸

草酸

草酸铵

碳酸氢铵

碳酸铵

尿素

硫脲

缩二脲

甲基脲基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
所述催化剂为
Pt/C

Pt

M/C
催化剂;其中,
M

Co

Ni

Mn

Pd

Sn

Au

Ag

Ir

Ru

Cu

Fe
中的至少一种,铂的负载量为
20

70wt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
Pt
的含量与碳化化合物

配体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
(1

20)

(0.05

2)。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催化剂与碳化化合物和配体化合物

溶剂混合,超声分散,搅拌,离心,干燥,得到粉末;
S2、
将所得的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制得所述微孔碳层包裹的燃料电池催化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
(1)

(7)
中的一项:
(1)
步骤
S1
中所述溶剂的加入量为催化剂

碳化化合物和配体化合物总质量的6~
100
倍;
(2)
步骤
S1
中所述溶剂为醇溶液或醇水溶液;
(3)
步骤
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权赵明全徐贝莫善云卢诗文严科晶杨云松叶思宇邹渝泉唐军柯
申请(专利权)人: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