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77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系统对冷却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储能箱体需具备液冷功能

目前储能箱体一般为铝型材拼焊结构,底部采用带空腔型腔,空腔用作液冷流道,即底部集成液冷系统

[0003]现有的集成液冷系统,通常采用多个流道相互串联的方式,用于冷却液流通,对储能系统降温处理,采用此种方式,在冷却液进入流道初期,能够快速的对储能系统的局部进行降温,但随着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处于流道末端处的储能系统,将无法得到有效的降温处理,导致储能系统无法得到均匀的降温处理,其次,由于多个流道相互之间采用串联的方式连通,倒是流道的长度较长,冷却液在流道内流动的流阻增大,导致冷却效果降低,越来越无法满足储能系统的冷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技术方案:电池冷却板,包括至少两组冷板,沿
X
轴向并列放置,所述冷板(1)为
Y
轴向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第二开口的中空结构,每组所述冷板内沿
X
轴向线性排列设有若干隔板筋,所述隔板筋将冷板内的中空结构分隔形成连通且回折的通道;进液集流管,沿
X
轴向设置在冷板端部且对冷板第一开口封堵,所述进液集流管侧壁开设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冷板的中空结构连通;出液集流管,沿
X
轴向设置在冷板端部且对冷板的第二开口封堵,所述出液集流管侧壁开设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与冷板的中空结构连通,在进液集流管

出液集流管和冷板的相互配合下,建立与冷板(1)数量相同的并行流道,用于对电池模组降温

[0006]优选的,所述隔板筋的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隔板筋在冷板内的分布如下:相邻两个隔板筋的活动端与固定端交错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隔板筋包括隔液筋和挡液筋,所述隔液筋的两端均为活动端,所述挡液筋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隔板筋在冷板内的分布如下:挡液筋的活动端与固定端交错分布;挡液筋的两侧分布设置有数量相同的隔液筋

[0008]优选的,所述进液集流管一端部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集流管另一端安装有堵塞块,所述出液集流管一端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集流管另一端部安装有堵塞块

[0009]优选的,还包括:两组横梁,沿
Y
轴向设于两端部的所述冷板上,所述横梁与所述冷板一体挤出成型;
若干加长梁,设于所述横梁两端且与横梁位于同一轴线上;四组边梁,首尾相连形成矩形框,用于对冷板

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套接限位

[0010]优选的,所述边梁包括:矩形管;若干安装孔,线性阵列设于矩形管顶部;加强筋,沿矩形管长向安装在矩形管内,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矩形管一体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冷板

隔板筋和横梁采用
6063
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所述边梁

进液集流管

出液集流管和加长梁均采用
6061
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2]电池冷却板的冷却方法,通过上述所述的电池冷却板来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A


通过进液集流管端部的进液口向进液集流管内输送冷却液,冷却液通过过流孔流入多个冷板内;步骤(
B


流入冷板内的冷却液在隔板筋形成的连通且回折的通道内流动,形成多股冷却液流道,对电池模组降温处理,并在过流孔的相互配合,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过流孔流入出液集流管内,冷却液在每组冷板内均形成循环流道,来对冷板对应位置的电池降温处理;步骤(
C
),步骤
B
中冷板(1)的总流阻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r
为单组冷板的流阻

[0013]优选的,
B1、
当冷板内相邻两个隔板筋的活动端与固定端交错分布时,在进液集流管

出液集流管和冷板的配合下,每组冷板内形成一股冷却液流道,即冷却液总流道数量与冷板数量相同;
B2、
当冷板内挡液筋的两侧分布有数量相同的隔液筋时,在进液集流管

出液集流管和冷板的配合下,每组冷板内形成
N
股冷却液流道,即冷却液总流道与
N
倍的冷板数量相同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冷却板及其冷却方法,在冷板上均设有独立的回折通道,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在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与冷板的相互配合下,使每组冷板内均形成相互独立的冷却液流道,对储能系统降温处理;首先,由于每组冷板内均形成独立的冷却液流道,每组冷板对储能系统冷却效果相同,即可实现对储能系统不同位置进行均匀的降温,有效避免处于通道末端的储能系统的位置降温效果差的问题出现;其次,由于每组冷板内的通道相互独立,使通道长度缩短,即可实现冷却液总流阻降低,提高对储能系统的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内部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边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液路径流向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液路径流向示意图二

[0016]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为:
1、
冷板;
2、
隔板筋;
3、
进液集流管
4、
隔液筋;
5、
过流孔;
6、
出液集流管;
7、
进液口;
8、
出液口;
9、
堵塞块;
10、
横梁;
11、
加长梁;
12、
边梁;
1201、
矩形管;
1202、
安装孔;
1203、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电池冷却板,包括至少两组冷板
1、
横梁
10、
加长梁
11、
若干隔板筋
2、
进液集流管
3、
出液集流管
6、
进液口
7、
出液口
8、
堵塞块9和边梁
12
,本实施例中采用三组冷板1,所述冷板1沿
X
轴向并列放置,所述冷板1为
Y
轴向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冷板(1),沿
X
轴向并列放置,所述冷板(1)为
Y
轴向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开口

第二开口的中空结构,每组所述冷板(1)内沿
X
轴向线性排列设有若干隔板筋(2),所述隔板筋(2)将冷板(1)内的中空结构分隔形成连通且回折的通道;进液集流管(3),沿
X
轴向设置在冷板(1)端部且对冷板(1)第一开口封堵,所述进液集流管(3)侧壁开设有过流孔(5),所述过流孔(5)与冷板(1)的中空结构连通;出液集流管(6),沿
X
轴向设置在冷板(1)端部且对冷板(1)的第二开口封堵,所述出液集流管(6)侧壁开设有过流孔(5),所述过流孔(5)与冷板(1)的中空结构连通,在进液集流管(3)

出液集流管(6)和冷板(1)的相互配合下,建立与冷板(1)数量相同的独立并行流道,用于对电池模组降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筋(2)的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隔板筋(2)在冷板(1)内的分布如下:相邻两个隔板筋(2)的活动端与固定端交错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隔液筋,所述隔液筋以数量相同的方式设置在隔板筋的两侧且与隔板筋平行,将隔板筋边侧的一个通道分割成多个并行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集流管(3)一端部开设有进液口(7),所述进液集流管(3)另一端安装有堵塞块(9),所述出液集流管(6)一端部开设有出液口(8),所述出液集流管(6)另一端部安装有堵塞块(9)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横梁(
10
),沿
Y
轴向设于两端部的所述冷板(1)上,所述横梁(
10
)与所述冷板(1)一体挤出成型;若干加长梁(
11
),设于所述横梁(
10
)两端且与横梁(
10
)位于同一轴线上;四组边梁(
12
),首尾相连形成矩形框,用于对冷板(1)

进液集流管(3)和出液集流管(6)套接限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
12
)包括:矩形管(
1201
);若干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赟蒋利波司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特帕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