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72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对所测区域的油层根据沉积微相进行砂体划分,获取油层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再根据获取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根据结合地震反演资料及普通稠油的四性关系建立的边际油层的四性关系标准,对油层进行识别,确定油层边界;采用井网优化模型获取开发边际油层的最优井网和最优井距;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确定边际油层的开发方式,通过井网优化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最优注采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普通稠油边际油田开采
,特别是涉及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际上将稠油称为重质原油,美国等国家将
API
度在
10

20
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将
API
度小于
10
的原油称为沥青

在我国,将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
50cp
的原油称为稠油,分为普通稠油

特稠油和超稠油

普通稠油一般指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在
10000cp
以下的稠油

[0003]稠油是二十一世纪最为现实的战略接替资源:世界稠油资源约为
8150
亿吨,占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
70

。2018
年全球稠油产量
1.43
亿吨,占原油总产量比重为
3.95


我国稠油资源量
43.5
亿吨,主要集中在新疆

辽河

胜利

河南

渤海等油田

[0004]全球普通稠油资源量约占整个稠油资源的
1/4
左右,大多数可以采用常采的方式开发,相对于特稠油和超稠油,开采成本低,开发效益好

但是,以往普通稠油开采油藏条件界限要求较高,随着优质资源动用开发程度越来越高,边际油层越来越得到稠油开发工作者的重视,所以重新研究普通稠油油藏动用下限,实现普通稠油边际油层的识别及有效动用技术突破,才能满足油田的产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稠油的边际油层难以有效识别和开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包括:
[0007]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的技术方案,对所测区域的油层根据沉积微相进行砂体划分,获取油层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再根据获取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根据结合地震反演资料及普通稠油的四性关系建立的边际油层的四性关系标准,对油层进行识别,确定油层边界;采用井网优化模型获取开发边际油层的最优井网和最优井距;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确定边际油层的开发方式,通过井网优化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最优注采参数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根据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结合油层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再根据边际油层的四性标准确定油层边界,再设计边际油层的井网分布和井距,最后进行油层开采和注采参数优化

能够对普通稠油的边际油层进行有效识别和开采

普通稠油边际油层的识别和有效开采对稠油油藏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育情况是根据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通过与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判断得到的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还通过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对油层边际的发育情况进行判断,使对普通稠油边际油层的识别结果更准确

[0011]进一步地,还结合构造位置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发育情况是根据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通过与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判断得到,还结合构造位置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进一步提高对边际油层识别准确率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四性关系包括岩性

物性

含油性和电性;所述边际油层的四性关系标准如下:岩性标准为粉砂岩,含油性标准为油迹显示

含油饱和度
55


物性标准为孔隙度
18


渗透率
100mD、
电性标准为
RT/R0≥2.3、
Δ
t≥300
μ
s/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主体区油层,普通稠油边际油层采用新的四性关系,提高对油层边界的识别精确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最优井网为反七点法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反七点法作为井网,根据边际油层与主体区油层的砂体发育情况的区别,采用反七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油层开采效率

[0017]进一步地,所述最优井距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在井网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对获取的反七点法井网进行井距优化,分别对不同井距下的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得到开采效率最高的井距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根据边际油层与主体区油层的砂体发育情况的区别,获取的最优井距能够提高油层开采效率

[0019]进一步地,所述边际油层的开发方式通过储层改造后化学驱的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储层改造后化学驱的方式进行油层开发,能够增加注入流体粘度,改善流度比,抑制指进的作用,使油层开采效率进一步提高

[0021]进一步地,所述最优注采参数包括:注水井日注水量

化学剂浓度

化学剂段塞量

化学剂注入顺序

采注比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进行注采参数的优化,利用各个参数的最优组合达到最高的油层开采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26]1)




录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并刻画各油层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通过与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判断油层发育情况

相比主体区油层,普通稠油边际油层需结合地震属性反演资料,构造与砂体叠合关系辅助四性关系判断油层

而主体区油层主要凭借钻



录井资料即可判断是否为油层

[0027]普通稠油边际油层一般井控程度较低,远离主体区,并非为单一物源控制,往往是多个物源的末端交汇处,砂体发育程度差,认识难度大

首先要根据钻



录井资料进行油层精细对比划分,精确划分出单砂体,区分出不同物源砂体,并对砂体展布特征和砂体物性
分布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测区域的油层根据沉积微相进行砂体划分,获取油层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再根据获取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根据结合地震反演资料及普通稠油的四性关系建立的边际油层的四性关系标准,对油层进行识别,确定油层边界;采用井网优化模型获取开发边际油层的最优井网和最优井距;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确定边际油层的开发方式,通过井网优化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最优注采参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育情况是根据单砂体展布特征和物性分布特征,通过与构造形态叠合情况判断得到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结合构造位置判断油层的发育情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稠油边际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性关系包括岩性

物性

含油性和电性;所述边际油层的四性关系标准如下:岩性标准为粉砂岩,含油性标准为油迹显示

含油饱和度
5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刘宁李长宏刘宇费永涛刘士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