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66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面料层,设有一红外线吸收物质;以及一第二面料层,设有一远红外线物质,且该第二面料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为相反的两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面料层接触形成层叠状态,该第二表面设有摇粒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面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填短纤棉或羽绒为传统用于蓄热保暖的面料结构,虽然有良好的热阻隔性能,面料相对笨重以及需要额外的车缝来固定充填物,是这类蓄热保暖面料的缺点

使用红外线吸收来升温的发热面料,虽然可以经由升温获得保暖效果,其相对薄的结构容易因热传导而导致热量散逸,降低保暖的作用

再者,发热面料一般需要与体表接触来确保升温产生的保暖作用,在发热面料的表面同时需要加上热传导较低的面料来避免升温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单独使用发热面料无法获得高的保暖效果

如何制作兼顾蓄热保暖的单一面料,应使用复合不同功能的面料来达成

[0003]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03510846U
,公开了一种“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包括基布层,该面料还包括蓄热反射层和网布层,蓄热反射层通过第一黏结层黏结覆盖于基布层的一个表面,网布层通过第二黏结层黏结覆盖于蓄热反射层的外表面,蓄热反射层在网布层上的网孔部位露出

[0004]然而,该面料结构使用网布层虽然可以反射体热,而且可提高手感舒适度,避免蓄热反射层直接与皮肤接触造成不适感,但蓄热反射层可传导至皮肤的热能也相对变小,且整体结构有两层黏结层来黏结各层面料,透气性会因此降低,再者,使用一个基底层,会增加面料的厚度,但对保温效果提升有限,因此整体结构在穿着舒适性与保暖性仍有改进的空间

[000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失,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与缺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

[0007]为达成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包含:
[0008]一第一面料层,设有一红外线吸收物质;以及
[0009]一第二面料层,设有一远红外线物质,且该第二面料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为相反的两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面料层接触形成层叠状态,该第二表面设有摇粒绒

[0010]其中,该红外线吸收物质是以粉末形式分布于该第一面料层

[0011]其中,该红外线吸收物质为碳粉

碳管

石墨烯

碳化锆

碳化硅

或是掺杂有镓
(Ga)
和铝
(Al)
的氧化锌粉体

[0012]其中,该远红外线物质是以粉末形式分布于该第二面料层

[0013]其中,该远红外线物质选自包括二氧化硅
(SiO2)、
二氧化钛
(TiO2)、
氧化铝
(Al2O3)、
氧化铁
(Fe2O3)、
氧化锆
(ZrO2)
在内的氧化物,或者,该远红外线物质为碳化硅

碳化


石墨烯

碳粉

碳管

电气石或麦饭石

[0014]借此,该第一面料层吸收外来的热能,同时反射来自身体的热能回到身体,该第二面料层可以吸收体内发散的红外线,而反射远红外线至身体,该第二面料层的第二表面的摇粒绒因为众多的空气隙缝且空气热传导效率最低,可以达到积蓄热能的效果,以提供良好的保暖结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面料层的第二表面间隔设有摇粒绒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的蓄热测试图

[0018]附图标号说明:1‑
第一面料层;2‑
第二面料层;
21

第一表面;
22

第二表面;
23

摇粒绒;
A

一般
PET
面料结构;
B

具有红外线吸收物质的面料结构;
C

具有红外线吸收物质及摇粒绒的面料结构;
H1

光源开启;
H2

光源关闭;
d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0]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面料层1以及一第二面料层
2。
[0021]该第一面料层1设有一红外线吸收物质

具体来说,该红外线吸收物质是指可吸收及辐射红外线的物质,可为如碳粉

碳管或石墨烯等碳材,碳化锆或碳化硅等碳化物,或是掺杂有镓
(Ga)
和铝
(Al)
的氧化锌粉体

该红外线吸收物质是以粉末形式分布于该第一面料层
1。
[0022]该第二面料层2设有一远红外线物质,且该第二面料层2具有一第一表面
21
及一第二表面
22
,该第一表面
21
及该第二表面
22
为相反的两面,该第一表面
21
与该第一面料层1接触形成层叠状态,该第二表面
22
设有摇粒绒
23。
具体来说,该远红外线物质是指当温度上升后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物质,该远红外线物质可选自包括二氧化硅
(SiO2)、
二氧化钛
(TiO2)、
氧化铝
(Al2O3)、
氧化铁
(Fe2O3)、
氧化锆
(ZrO2)
在内的氧化物,或者,该远红外线物质可为碳化硅或碳化锆等碳化物,或者,该远红外线物质可为碳粉

碳管或石墨烯等碳材,或者,该远红外线物质可为电气石或麦饭石等矿石粉末

该远红外线物质是以粉末形式分布于该第二面料层
2。
[0023]该第二面料层2的第二表面
22
设有摇粒绒
23(Polar fleece)。
具体来说,摇粒绒
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面料层,设有一红外线吸收物质;以及一第二面料层,设有一远红外线物质,且该第二面料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为相反的两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面料层接触形成层叠状态,该第二表面设有摇粒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吸收物质是以粉末形式分布于该第一面料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效能的高蓄热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吸收物质为碳粉

碳管

石墨烯

碳化锆

碳化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家严
申请(专利权)人:华楙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