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764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式车体,移动式车体上设置有池体,池体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预沉淀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生化
+
生态”处理技术(如生态沟渠

沉淀

过滤

氧化

生态净化等)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存在以下缺点:一

修建固定尾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且无法应对养殖尾水在一年中只集中排放一段时间

集中处理一段时间的特性,造成空间和时间的浪费,经济效益的损失

[0003]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单元面积占比:尾水处理设施单元面积应根据养殖品种

养殖密度

产量

排水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尾水治理设施单元包括生态沟渠

沉淀池

过滤坝

曝气池

生态净化池等,其总面积须达到养殖总面积的一定比例,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其设施面积建议要求如下:(1)鳜



鳢等肉食性鱼类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8%
;罗非鱼

四大家鱼及其它养殖品种的则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6%。
(2)虾类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5%
,蟹类的则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3%。
(3)龟鳖类

鳗鲡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
10%。
[0004]通常情况下,采用钢砼或者砖混结构修建各处理单元,总占地面积几乎为养殖面积的
10%
,若一个淡水养殖场面积为
300
亩,其用于处理尾水的设施单元总占地面积就要应不小于
19980
平方米,在现今保护耕地面积不流失

寸土寸金的时候,如此大的占地面积很难满足

[0005]二

现有设施需要修建大型沉淀池或贮存底泥的构筑物,才能保证尾水排放达到相应的标准限值,而贮存底泥的构筑物长期堆放底泥

未及时转移等都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0006]现阶段建设的沉淀池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去除,多采用钢砼结构形式

沉淀池面积占治理设施总面积的
30

40
%,且需要尽量设置在养殖场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便于捞取处理沉淀物

而养殖池塘内的底泥需要通过泵抽出排入相应的贮存底泥的堆放池体中,占地面积大,在底泥堆放期间,还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影响

[0007]三

现有尾水处理设施多为固定结构,一旦建成,必须长期使用,否则就会出现设施闲置的情况

由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受养殖习惯

养殖品种生长周期

底泥清理周期等因素影响,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需求集中在某个时段,集中处理时排水量大

排底污泥量也大,若建成固定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一方面需要养殖户空出单独的鱼塘用于建设尾水处理系统,另一方面在不排放尾水的时期也需要运维人员维护尾水处理系统中生化工艺的微生物活性(如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等),还需要单独建设用于底泥贮存和干化等构筑物

给养殖单位带来必须减少养殖面积

减少产量

腾出空地建设固定设施及构筑物来满足尾水治理的困扰

此外,无法调配变化的排水和排泥周期,且如果养殖规模扩大,固定式尾水处理系统面临扩容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应对变化的水量和水质,抗水质和水量冲击影响能力较弱

[0008]四

无法有效去除养殖排放尾水中残留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这些养殖尾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严重威胁了生物及生态环境

[0009]在水产养殖活动中,抗生素常被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或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促进养殖生物生长,然而仅有
20%~30%
的抗生素被吸收利用,其余的抗生素随着食物残渣和粪便排放,最终进入水环境,因此水产养殖业被认为是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移动式车体,所述移动式车体上设置有池体,所述池体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预沉淀区

缺氧反应区

好氧反应区和抗生素吸附区,所述池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预沉淀区的底部相通;所述预沉淀区的顶部通过第一输水管与缺氧反应区的底部相通,所述缺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一填料,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顶部通过第二输水管与好氧反应区的底部相通,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二填料,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好氧反应区的顶部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抗生素吸附区的底部相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区内设置有抗生素吸附填料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池体为金属池体,所述金属池体与移动式车体之间设置有减震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预沉淀区内设置有竖直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的内径大于上端的内径,所述导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圆锥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尖端朝上,所述进水管与导流管连通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泥压滤机,所述底泥压滤机的一端连接有进泥管和冲洗管,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螺旋输送管,所述底泥压滤机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预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通过管道与进泥管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抗生素吸附区内由两个竖直的折流板分隔为充分吸附区

中间过渡区和出水区,所述第三输水管与充分吸附区的底部相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填料包括第一活性炭纤维填料

第二活性炭纤维填料和第三活性炭纤维填料,所述第一活性炭纤维填料

第二活性炭纤维填料和第三活性炭纤维填料分别设置在充分吸附区

中间过渡区和出水区内,且所述第一活性炭纤维填料

第二活性炭纤维填料和第三活性炭纤维填料的孔径依次增大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性炭纤维填料包括多个填料层,每个填料层包括多个水平的填料柱,所述填料柱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骨架和多孔活性炭纤维层,至少一个填料层的填料柱上嵌套有多个粗糙型碳纤维套,所述粗糙型碳纤维套的外壁设置有毛刺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车体(1),所述移动式车体(1)上设置有池体(2),所述池体(2)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预沉淀区(3)

缺氧反应区(4)

好氧反应区(5)和抗生素吸附区(6),所述池体(2)的侧壁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与预沉淀区(3)的底部相通;所述预沉淀区(3)的顶部通过第一输水管(8)与缺氧反应区(4)的底部相通,所述缺氧反应区(4)内设置有第一填料(9),所述缺氧反应区(4)的顶部通过第二输水管(
10
)与好氧反应区(5)的底部相通,所述好氧反应区(5)内设置有第二填料(
11
),好氧反应区(5)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12
),好氧反应区(5)的顶部通过第三输水管(
13
)与抗生素吸附区(6)的底部相通,所述抗生素吸附区(6)内设置有抗生素吸附填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为金属池体,所述金属池体与移动式车体(1)之间设置有减震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区(3)内设置有竖直的导流管(
14
),所述导流管(
14
)下端的内径大于上端的内径,所述导流管(
14
)的下方设置有圆锥形的挡板(
15
),所述挡板(
15
)的尖端朝上,所述进水管(7)与导流管(
14
)连通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泥压滤机(
16
),所述底泥压滤机(
16
)的一端连接有进泥管(
17
)和冲洗管(
18
),另一端设置有排泥口(
19
),所述排泥口(
19
)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螺旋输送管(
20
),所述底泥压滤机(
16
)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21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区(3)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
22
),所述排泥泵(
22
)通过管道与进泥管(
17
)相连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生素吸附区(6)内由两个竖直的折流板(
23
)分隔为充分吸附区(
24


中间过渡区(
25
)和出水区(
26
),所述第三输水管(
13
)与充分吸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黔磊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乾源智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