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18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两组吊挂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过梁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修时,由于要对户型空间进行优化改造,门洞移位

新建门洞是常有之事

而过梁是门洞

窗口上方的承重梁,用来承受门洞

窗口上方的墙体重量和上部梁板的载荷,并将载荷分散到两边墙体,保证结构稳定和安全,防止门框或窗户变形

[0003]在进行门洞施工时,先砌筑门洞两侧的墙体,墙体砌筑至门洞的设计高度,并在两侧墙体的顶部内侧预留缺口,作为过梁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施工位,混凝土过梁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侧墙体的连接施工位处,以将载荷分散到两边墙体

传统砌筑工程施工阶段,门

窗现浇混凝土过梁通常采用木支撑系统,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进行二次浇筑施工,存在立柱不垂直

无水平拉结着力点

缺少统一的搭设标准等隐患,安全性不高,且在立柱的搭设,会对施工人员的通行造成困扰,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现浇混凝土过梁施工安全性以及减少对施工人员通行困扰,本申请提供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包括:两组吊挂组件,两组吊挂组件分别挂设在门洞两侧的墙体顶部,所述吊挂组件的连接端向下延伸;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横向设置于两组吊挂组件的连接端之间;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竖向设置在横向杆件上;封底构件,所述封底构件横向放置于顶撑组件上端,所述封底构件两端分别抵至门洞两侧墙体的内侧;两个侧模板,两个侧模板内侧

封底构件表面以及墙体顶部的连接施工位内侧形成过梁结构的浇筑腔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过梁结构浇筑施工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点从底面转换至墙体顶部,吊挂组件代替了立柱支撑结构,可以施工人员的通行提供空间,另外,通过用支撑杆件连接墙体两侧的吊挂组件的连接段,作为支撑桥梁,并通过将顶撑组件安装在支撑杆件上,并对封底构件进行支撑,封底构件可作为底模板,并与两侧模板构成过梁浇筑模板,并与两侧墙体的连接施工位形成过梁浇筑腔,浇筑成型的过梁横跨于两侧墙体,以将载荷分散到两边墙体,在浇筑施工中,吊挂组件

支撑杆件以顶撑组件构成稳定的支撑体系,浇筑过程产生的载荷可分散至两侧墙体,有利于提高过梁施工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0007]优选的,吊挂组件包括两个
L
型杆,两个
L
型杆分别挂设在墙体正面和墙体背面,所述
L
型杆的水平部设置于墙体顶部,所述
L
型杆的竖直部向下延伸,所述
L
型杆竖直部的下端为吊挂组件的连接端;所述
L
型杆的水平部贯穿侧模板,所述侧模板滑动连接于水平部;当所述吊挂组件吊设于墙体顶部时,所述侧模板位于
L
型杆的竖直部与墙体之间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吊挂组件吊挂于墙体顶部时,同时也完成侧模板就位步骤,由于侧模板滑动连接于水平部,使得侧模板可沿水平部滑动,可使侧模板朝墙体方向移动,便于侧模板提前贴紧于墙体就位,有利于提高过梁模板结构安装效率

[0009]优选的,支撑杆件包括两根横杆,两根所述横杆分别位于墙体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横杆依次贯穿两组所述吊挂组件中相对设置的竖直部的连接端;所述顶撑组件纵向架设在两根横杆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挂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各自分为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墙体的正面和背面,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通过将顶撑组件纵向架设在支撑组件的两根横杆上,使得支撑组件承受的载荷可通过支撑组件和吊挂组件均匀分散至墙体处,有利于提高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顶撑组件包括支撑座

竖向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的竖向螺纹杆

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上端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端的卡槽部,所述卡槽部卡接设置在封底构件下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部与封底构件卡接,对封底构件起到定位作用,并通过转动竖向螺纹杆,可实现连接座以及卡槽部的升降功能,有利于竖向调整封底构件的高度位置,以提高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的适应性

[0013]优选的,所述侧模板与
L
型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纵向螺纹杆

螺纹连接于所述纵向螺纹杆外周面的螺纹套筒以及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筒外周面的连接杆,所述纵向螺纹杆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
L
型杆水平部背离侧模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杆远离螺纹套筒的一端连接于侧模板外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往侧模板内侧的过梁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时,连接杆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杆将浇筑施工产生的载荷传递至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的整个支撑体系,另外,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可驱使侧模板往远离墙体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侧模板拆模效率

[0015]优选的,所述侧模板外侧设置有楔形部,楔形部位于侧模板的底部,且所述楔形部的尖端朝下设置,所述卡槽部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片,当所述顶撑组件将封底构件向上顶推至两块侧模板之间,且所述封底构件的上表面与墙体连接施工位的底壁齐平时,所述限位片抵紧楔形块的斜切面,所述侧模板内侧抵紧于封底构件侧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侧模板进一步限制,通过卡槽部的限位片与侧模板的楔形部进行配合抵紧,有利于提高侧模板与封底构件侧部的贴合紧密程度,有利于提高模板系统的密封性

[0017]优选的,所述封底构件为混凝土重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混凝土重块重量较重,在拆模阶段,在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的顶撑组件撤出后,混凝土重块随自身重力也能和已经成型的过梁实现分离,有利于提高模板系统的脱模效率

[0019]一种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 墙体砌筑:砌筑门洞两侧墙体,墙体顶部先砌筑至过梁设计高度,并在两边墙体内侧预留缺口,作为过梁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施工位;
S2
:拼装支撑体系:将若干顶撑组件放置在两边墙体之间,横杆贯穿吊挂组件的竖直部以及若干顶撑组件的支撑座,两块侧模板往相互远离方向翻转,将封底构件卡接在若干顶撑组件的卡槽部;
S3
:支撑体系就位:将吊挂组件抬高至墙体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吊挂组件,两组吊挂组件分别挂设在门洞
(1)
两侧的墙体
(2)
顶部,所述吊挂组件的连接端向下延伸;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横向设置于两组吊挂组件的连接端之间;顶撑组件
(8)
,所述顶撑组件
(8)
竖向设置在横向杆件上;封底构件
(9)
,所述封底构件
(9)
横向放置于顶撑组件
(8)
上端,所述封底构件
(9)
两端分别抵至门洞
(1)
两侧墙体
(2)
的内侧;两个侧模板
(11)
,两个侧模板
(11)
内侧

封底构件
(9)
表面以及墙体
(2)
顶部的连接施工位
(6)
内侧形成过梁结构
(4)
的浇筑腔
(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包括两个
L
型杆
(7)
,两个
L
型杆
(7)
分别挂设在墙体
(2)
正面和墙体
(2)
背面,所述
L
型杆
(7)
的水平部
(71)
设置于墙体
(2)
顶部,所述
L
型杆
(7)
的竖直部
(72)
向下延伸,所述
L
型杆
(7)
竖直部
(72)
的下端为吊挂组件的连接端;所述
L
型杆
(7)
的水平部
(71)
贯穿侧模板
(11)
,所述侧模板
(11)
滑动连接于水平部
(71)
;当所述吊挂组件吊设于墙体
(2)
顶部时,所述侧模板
(11)
位于
L
型杆
(7)
的竖直部
(72)
与墙体
(2)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件包括两根横杆
(6)
,两根所述横杆
(6)
分别位于墙体
(2)
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横杆
(6)
依次贯穿两组所述吊挂组件中相对设置的竖直部
(72)
的连接端;所述顶撑组件
(8)
纵向架设在两根横杆
(6)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组件
(8)
包括支撑座
(83)、
竖向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
(83)
的竖向螺纹杆
(82)、
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上端的连接座
(84)
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座
(84)
上端的卡槽部
(81)
,所述卡槽部
(81)
卡接设置在封底构件
(9)
下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过梁模板免立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
(11)

L
型杆
(7)
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5)
,所述连接组件
(5)
包括纵向螺纹杆
(52)、
螺纹连接于所述纵向螺纹杆
(52)
外周面的螺纹套筒
(53)
以及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筒
(53)
外周面的连接杆
(54)
,所述纵向螺纹杆
(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宇伍清李合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佳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