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86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双拼叠合椭圆结构弧形框架梁模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弧形框架梁施工
,具体为一种基于
BIM
的双拼叠合椭圆结构弧形框架梁模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众多异形结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因其建筑采光性

能源利用率及其建筑美感均较高于常规矩形结构而受到广泛应用

但弧形结构在给建筑带来个性与美感的同时,也给现场施工带来了更多的难度与挑战;弧形建筑结构曲线造型多,阴阳角的平直度

圆润度的精度不易控制,进一步增加模板施工的难度,而模板工程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因此为保证弧形结构的工程质量

成型美感,弧形框架梁模板的施工成为施工难点

技术要点;
[0003]现有的施工方法在模板施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对弧形框架梁成型质量产生人为的误差,造成弧形梁模板拼缝不严密

模板吊装过程不稳等隐患,不仅影响弧形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接触面的成型美感,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传统木模板难以进行弯曲,其耐水耐腐蚀性差

强度低

表面较为粗糙难以快速脱模,施工性能不佳,不能高效地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5](1)
如何解决在模板施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造成弧形梁模板拼缝不严密

模板吊装过程不稳的问题;
[0006](2)
如何解决传统木模板难以进行弯曲,其耐水耐腐蚀性差

强度低

表面较为粗糙难以快速脱模,施工性能不佳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
BIM
的双拼叠合椭圆结构弧形框架梁模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
BIM
专员对现场管理人员及分包单位主要人员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并熟练识别弧形框架梁柱节点图,熟练掌握设计说明和施工图纸,识别弧形框架梁板柱关键节点及主要部位;
[0009]步骤二:结合
CAD
施工图纸

设计说明信息以及建模规范,分析弧形框架梁的平面特征,进一步在施工电子图中将每跨弧形梁板柱拼接点及弧形梁模板的坐标标记,整理坐标数据备用;将收集数据导入
BIM
建模软件,进行弧形框架梁三维模型构建;结合已构建的模型,对弧形框架梁的各关键拼接点及关键部位进行确认,复核;
[0010]步骤三: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及
BIM
模型,将与弧形梁垂直的径向梁显著标记并依次划分出弧形连续梁的分段节点,确定分段弧长,进而进行模板下料等工作;
[0011]步骤四:在三维模型中准确对模板进行下料,分段加工并编号,在现场地面进行预拼装无误后再将模板吊至作业面进行拼装;模板下料

梁底模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梁侧模
板的安装,梁侧模板拼接点连接加固以及弧度控制是重点,除了计算机下料编号对应准确外,还需将弧度项点校核随时跟进,即全站仪的主控网功能运用;
[0012]步骤五:根据三维模型中各点位的坐标值,可以对任意点的位置进行复核,即应用全站仪对各圆弧项点坐标闭合计算;
[0013]步骤六:钢筋绑扎需先从一端开始,以保证连续性;弧形框架梁钢筋的施工要做好钢筋放样和制作等前期准备工作,绑扎钢筋对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确保钢筋的锚固长度

搭接长度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0014]步骤七:弧形连续梁混凝土需连续浇筑,施工缝留置在设计后浇带部位,除此之外,中间不进行施工缝的留设,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采用浇水法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持续湿润,养护时间满足规范要求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一中,运用测量仪器

设备,将
CAD
中建筑轴线

弧度点

框架柱等关键部位进行标注;采用
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模型放样,进一步根据模型放样结果对弧形框架梁模板预先进行分组分块下料,相较于常规模板施工,避免弧形梁模板拼缝不严密

模板吊装过程不稳等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三中,根据初步深化设计完成后的三维模型图,集合弧形梁特征,避开弧形梁每跨的中间点下料,避免弧形梁模板接头部位于弧形连续梁的跨中,避免跨中部位受力薄弱造成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隐患,最后再结合施工人员施工操作的难易情况,对每跨弧长进行分段,每段弧长在
1.6m—5.7m
之间,板模板根据施工情况,每块
1.4
平方米;根据弧形梁特征及
BIM
模型图,分析弧长分段情况并结合弧形连续梁截面大小及高度特征值,进行弧形连续梁的底模板下料准备工作,同时根据轴线起始点对分段模板连续编号,按照编号进行下料,为现场加工

拼装提高便利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四中,模板下料完成后,根据确定的主控点,经过计算对该控制点至各横纵轴线交点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列表记录;距离为直线距离,以毫米为单位,确定弧度方向,经现场地面局部跨预拼装审核无误后,再将弧形梁模板吊至施工部位进行安装;基于
BIM
技术的弧形框架梁结构施工,其模板可一次成型,并能规避返工造成的材料浪费,进而缩短下料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四中,梁

板模板制备时应在模板上放线,保证梁截面尺寸和底模的弧线准确;模板支撑架体搭设前,应先在地面上弹出梁模控制线,以保证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模板支撑架的搭设过程中要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度,在搭设过程中及时检查校正,减小立杆的初始偏心;底模安装过程中,应做好过程标高控制工作,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起拱高度,弧形梁板各分段模板之间拼缝严密,平整度控制在士
3mm
之内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四中,梁侧模板为全新覆膜黑模板;相较于传统木模板,覆膜黑板具有幅面大可提高支模效率

耐水耐腐蚀

强度高

表面光滑易脱模,施工性能好,可根据施工需要加工成任意形状模板,同时提升混凝土接触面观感质量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步骤五中,在士
0.000
以上建筑,则利用平面控制方格网中各内控制点相互交叉复核,复核测量方式与前述测量方式相同;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建筑线,测量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BIM
的双拼叠合椭圆结构弧形框架梁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
BIM
专员对现场管理人员及分包单位主要人员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并识别弧形框架梁柱节点图,掌握设计说明和施工图纸,识别弧形框架梁板柱关键节点及主要部位;步骤二:结合
CAD
施工图纸

设计说明信息以及建模规范,分析弧形框架梁的平面特征,进一步在施工电子图中将每跨弧形梁板柱拼接点及弧形梁模板的坐标标记,整理坐标数据备用;将收集数据导入
BIM
建模软件,进行弧形框架梁三维模型构建;结合已构建的模型,对弧形框架梁的各关键拼接点及关键部位进行确认,复核;步骤三: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及
BIM
模型,将与弧形梁垂直的径向梁显著标记并依次划分出弧形连续梁的分段节点,确定分段弧长,进而进行模板下料等工作;步骤四:在三维模型中准确对模板进行下料,分段加工并编号,在现场地面进行预拼装无误后再将模板吊至作业面进行拼装;模板下料

梁底模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梁侧模板
(1)
的安装,梁侧模板
(1)
拼接点连接加固以及弧度控制是重点,除了计算机下料编号对应准确外,还需将弧度项点校核随时跟进,即全站仪的主控网功能运用;步骤五:根据三维模型中各点位的坐标值,可以对任意点的位置进行复核,即应用全站仪对各圆弧项点坐标闭合计算;步骤六:钢筋
(2)
绑扎需先从一端开始,以保证连续性;弧形框架梁钢筋的施工要做好钢筋
(2)
放样和制作等前期准备工作,绑扎钢筋
(2)
对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确保钢筋
(2)
的锚固长度

搭接
(3)
长度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步骤七:弧形连续梁混凝土需连续浇筑,施工缝留置在设计后浇带部位,除此之外,中间不进行施工缝的留设,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采用浇水法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持续湿润,养护时间满足规范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的双拼叠合椭圆结构弧形框架梁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运用测量仪器

设备,将
CAD
中建筑轴线

弧度点

框架柱等关键部位进行标注;采用
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模型放样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涛关凯杨庆韦鲲鹏吴文清谈成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