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散热系统以及集成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699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包括:冷凝盒,外设有散热翅片组;排汽装置,用于向外界排放蒸汽;蒸汽输入管,连接所述冷凝盒,并且向所述冷凝盒输入由烹饪器产生的蒸汽;蒸汽输出管,连接所述冷凝盒与所述排汽装置;第一散热风道,设有第一引风机构,所述蒸汽输入管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第二散热风道,设有第二引风机构,所述散热翅片组位于第二散热风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散热系统以及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散热系统以及集成灶,应用在厨房家电的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一种将灶具

抽油烟机

烹饪器等多个装置集成在一起的厨房电器设备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集成灶内的烹饪器内产生的蒸汽排出后,会在台面

墙体等多处形成大量的水渍,需要用户去处理,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并且会导致厨房的环境较为潮湿,容易出现发霉等影响到饮食健康的问题

使用集成灶的灶具进行烹饪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台板以及周围的温度升高,使用集成灶的烹饪器进行烹饪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集成灶内部环境温度升高,都会对集成灶相应部分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散热系统以及集成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包括:
[0006]冷凝盒,外设有散热翅片组;
[0007]排汽装置,用于向外界排放蒸汽;
[0008]蒸汽输入管,连接所述冷凝盒,并且向所述冷凝盒输入由烹饪器产生的蒸汽;
[0009]蒸汽输出管,连接所述冷凝盒与所述排汽装置;
[0010]第一散热风道,设有第一引风机构,所述蒸汽输入管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
[0011]第二散热风道,设有第二引风机构,所述散热翅片组位于第二散热风道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灶具

台板,所述灶具包括顶盖板和底盘,所述台板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上;
[0013]所述烹饪器的顶部设有顶板,并且位于所述底盘的下方,所述顶板和所述底盘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0014]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台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板和底盘之间具有空间,并且形成空气隔热层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设有冷凝盒安装孔,所述冷凝盒穿过所述冷凝盒安装孔并且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蒸汽输入管连接在冷凝盒的底板上,所述顶盖板设有散热翅片组安装孔,所述散热翅片组外设在所述冷凝盒的顶板上,并且穿过所述散热翅片组安装孔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盒的顶板设有导热槽,所述散热翅片组设置在所述导热槽内,所述导热槽内设有导热材料层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盒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上部位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盘之间的空间内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盒的底板倾斜设置,使得形成在所述冷凝盒内底面上的冷凝水流向所述冷凝盒连接所述蒸汽输入管的一端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盒的底板倾斜方向适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的冷却风的流向,使得所述冷凝板的底板底面可以和冷却风接触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蒸汽转接管

蒸汽排放管;
[0022]所述蒸汽转接管贯穿所述顶板,其顶端连接所述蒸汽输入管,其底端连接所述蒸汽排放管,所述蒸汽排放管连接所述烹饪器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盒连接蒸汽输入管的一端和所述蒸汽转接管顶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蒸汽输入管的长度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和所述底盘的后侧设有后侧板,所述第一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所述蒸汽输入管位于所述第一引风机构的前方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板的顶面形成有支撑部和凹槽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台板,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台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所述散热翅片组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凹槽部的槽底面上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引风机构设置在顶盖板和底盘之间,所述第二引风机构的进风口设置在灶具的侧边,所述第二引风机构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凹槽部的槽壁上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部的槽壁包括前槽壁和后槽壁,所述第二引风机构的出风口设置在前槽壁的中部,所述散热翅片组安装孔靠近后槽壁的中部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部的槽底面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燃烧器安装凸台,所述燃烧器安装凸台用于安装贯穿所述台板的燃烧器,所述前槽壁

所述后槽壁和所述燃烧器安装凸台之间具有间隙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部的左右两端在灶具的两个侧边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排风口,使得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形成了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散热翅片组的第一风路

沿着前槽壁和燃烧器安装凸台之间间隙流向对应排风口的第二风路

沿着后槽壁和燃烧器安装凸台之间间隙流向对应排风口的第三风路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部的槽底面在靠近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中部斜坡面,用于引导由所述出风口输出的冷却风沿第一风路流动,并且先流向所述台板的底面再流向散热翅片组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底面在中部斜坡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部斜坡面,用于引导由所述出风口输出的冷却风沿第二风路流动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槽壁对应所述燃烧器安装凸台部分的形状和燃烧器安装凸台的边缘相匹配,所述后槽壁对应所述燃烧器安装凸台部分的形状和燃烧器安装凸台的边缘相匹配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槽壁的中部具有向后凹陷形成的凹壁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组安装孔位于所述槽底面对应凹壁结构的部分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汽装置设置在所述台板的台面上,所述台板设有台板开孔,所述顶盖板设有顶盖板开孔,所述蒸汽输出管穿过顶盖板开孔以及台板开孔连接排汽装置

[0035]一种集成灶,包括所述冷却散热系统

[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7]1.
通过第一散热风道

第二散热风道,分别对蒸汽输入管

散热翅片组进行冷却,使得蒸汽在由烹饪器排向排汽装置的气路路线中得到两次冷却散热的作用,有效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使得排放到外界的蒸汽含水量较低

温度较低,从而减少了在台板

墙面等部位形成的水渍,便于用户处理,蒸汽温度的降低也能够避免出现用户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0038]2.
蒸汽在蒸汽输入管

冷凝盒

蒸汽输出管以及排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盒
(3)
,外设有散热翅片组
(31)
;排汽装置
(4)
,用于向外界排放蒸汽;蒸汽输入管
(53)
,连接所述冷凝盒
(3)
,并且向所述冷凝盒
(3)
输入由烹饪器
(2)
产生的蒸汽;蒸汽输出管
(54)
,连接所述冷凝盒
(3)
与所述排汽装置
(4)
;第一散热风道
(61)
,设有第一引风机构
(611)
,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位于第一散热风道
(61)
内;第二散热风道
(62)
,设有第二引风机构
(621)
,所述散热翅片组
(31)
位于第二散热风道
(6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灶具
(1)、
台板
(7)
,所述灶具
(1)
包括顶盖板
(11)
和底盘
(12)
,所述台板
(7)
设置在所述顶盖板
(11)
上;所述烹饪器
(2)
的顶部设有顶板
(21)
,并且位于所述底盘
(12)
的下方,所述顶板
(21)
和所述底盘
(12)
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61)
;所述顶盖板
(11)
和所述台板
(7)
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6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
(11)
和底盘
(12)
之间具有空间,并且形成空气隔热层
(63)。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
(12)
设有冷凝盒安装孔
(12

1)
,所述冷凝盒
(3)
穿过所述冷凝盒安装孔
(12

1)
并且安装在所述底盘
(12)
上,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连接在冷凝盒
(3)
的底板上,所述顶盖板
(11)
设有散热翅片组安装孔
(11

1)
,所述散热翅片组
(31)
外设在所述冷凝盒
(3)
的顶板上,并且穿过所述散热翅片组安装孔
(11

1)。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
(3)
的顶板外设有导热槽
(32)
,所述散热翅片组
(31)
设置在所述导热槽
(32)
内,所述导热槽
(32)
内设有导热材料层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
(3)
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61)
内,上部位于所述顶盖板
(11)
和所述底盘
(12)
之间的空间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
(3)
的底板倾斜设置,使得形成在所述冷凝盒
(3)
内底面上的冷凝水流向所述冷凝盒
(3)
连接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的一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
(3)
的底板倾斜方向适配第一散热风道
(61)
内的冷却风的流向,使得所述冷凝板的底板底面可以和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61)
内的冷却风接触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转接管
(52)、
蒸汽排放管
(51)
;所述蒸汽转接管
(52)
贯穿所述顶板
(21)
,其顶端连接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其底端连接所述蒸汽排放管
(51)
,所述蒸汽排放管
(51)
连接所述烹饪器
(2)。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
(3)
连接蒸汽输入管
(53)
的一端和所述蒸汽转接管
(52)
顶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的长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
(21)
和所述底盘
(12)
的后侧设有后侧板
(22)
,所述第一引风机构
(611)
设置在所述后侧板
(22)
上,所述蒸汽输入管
(53)
位于所述第一引风机构
(611)
的前方
。12.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
(11)
的顶面形成有支撑部
(111)
和凹槽部
(112)
,所述支撑部
(111)
支撑台板
(7)
,所述凹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马朝阳颜运宇潘硕姚家前马利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