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38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或生活污水中的杂质类型不同,针对其处理的方式也不同,但在对污水净化处理之前,都需要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其中,离心分离法采用内筒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效率更高,应用更为广泛,但固体颗粒在离心作用下易附着在滤网内表面,阻碍水从滤网通过,影响过滤效率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
CN105797478B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污泥脱水机,利用敲击头不断敲击过滤网,使得过滤网振动,防止滤网堵塞

这种方式只能暂时使滤网上附着的污泥掉落,在水流持续通过时,掉落的污泥会随水流再次附着在滤网,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离心脱水装置滤网易堵塞影响过滤效率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机构

支架

离心机构和内滤网机构,离心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滤筒,滤筒沿竖直延伸的第一轴线设置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支架,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滤筒下端封堵;进水机构包括外转筒和水箱,外转筒与第一轴线同轴,且与滤筒固定连接;水箱可上下滑动且与外转筒同步转动地安装于外转筒内;水箱在其重力增加至第一预设值时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并在其重力减小至第二预设值时向上回到初始位置;内滤网机构设置于滤筒内,并随滤筒同步转动;内滤网机构内具有脱水腔和污泥腔,且内滤网机构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内滤网机构在第一形态下脱水腔与污泥腔隔开,内滤网机构在第二形态下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变至第二形态的过程中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并将脱水腔内的污泥挤压至污泥腔;初始状态下,水箱位于初始位置上方,内滤网机构处于第二形态;水箱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使内滤网机构转换至第一形态,水箱向上回到初始位置时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换至第二形态

[0005]进一步地,内滤网机构包括多个过滤单元和多个触发单元,多个过滤单元绕第一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过滤单元均包括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

第四滤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的侧边依次绕竖直的铰接轴铰接,且铰接轴依次为第一铰接轴

第二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第一滤板的另一侧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四滤板的另一侧绕竖直的第四铰接轴铰接;第一挡板与第一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滤板共面,第二挡板与第四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第四滤板共面,使得相邻两个过滤单元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四铰接轴处交叉;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位于第一圆周上且均滑动安装于滤筒内壁,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均可在滤筒内壁上绕第
一轴线转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与滤筒分别通过一个压簧连接,滤筒转动时通过挤压压簧带动过滤单元同步转动;第二铰接轴位于第二圆周上,第四铰接轴位于第三圆周上,其中,第一圆周

第二圆周和第三圆周均与第一轴线同轴,且第二圆周和第三圆周的直径始终小于第一圆周的直径;内滤网机构在第二形态下第三圆周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周的直径,第一挡板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三滤板之间

第二挡板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二滤板之间均具有间隙;内滤网机构在第一形态下第三圆周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周的直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围合出封闭的污泥腔,第一挡板

第二挡板

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围合出封闭的脱水腔;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换至第二形态的过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随第一滤板和第四滤板向远离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使得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第三滤板和第二滤板作用挤压脱水腔内的污泥进入污泥腔;触发单元在水箱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促使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相互远离,进而使第四铰接轴向靠近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内滤网机构从第二形态转换为第一形态,触发单元在水箱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促使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相互靠近,进而使第四铰接轴向远离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

[0006]进一步地,多个触发单元绕第一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触发单元包括第一滑板

第二滑板和压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均滑动安装于滤筒内壁,并均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压簧一端连接第一滑板或第二滑板,另一端连接滤筒,且压簧促使同一触发单元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侧壁抵接;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相互抵接的一面均设置有斜面;压板可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滤筒,并与滤筒之间通过第一拉簧连接,且第一拉簧促使压板向上移动;水箱向下移动时顶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通过顶压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斜面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互远离,进而使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相互远离;水箱向上移动时,压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一触发单元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压簧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进而使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相互靠近

[0007]进一步地,水箱与外转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外转筒内设置有第一弹性挡块和第二弹性挡块,第一弹性挡块和第二弹性挡块结构相同,且第一弹性挡块位于第二弹性挡块下方;水箱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弹性挡块与水箱下端面抵接,增加水箱向下移动的阻力,至水箱内污水重量增加至第一预设值时在重力作用下越过第一弹性挡块向下移动;水箱位于极限位置时,第二弹性挡块与水箱上端面抵接,增加水箱向上移动的阻力,至水箱内污水重量减少至第二预设值时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越过第二弹性挡块向上移动

[0008]进一步地,滤筒上端设置有上盖,上盖封堵滤筒上端,上盖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进水口与脱水腔连通;每个进水口上方均设置有顶推柱;水箱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口,且出水口与进水口一一对应;每个出水口上方均设置有封堵塞,每个封堵塞均与水箱通过第三拉簧连接,第三拉簧促使封堵塞向下移动并封堵出水口;水箱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水箱与上盖抵接,顶推柱穿过出水口并顶推封堵塞向上移动使出水口与进水口连通;水箱向上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封堵塞在第三拉簧的作用下封堵出水口

[0009]进一步地,离心机构还包括排污仓,排污仓固定于滤筒下端;滤筒底部中心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污泥腔与排污仓

[0010]进一步地,外转筒内壁设置有避让孔,第一弹性挡块包括挡柱和弹簧,挡柱和弹簧均水平延伸且均安装于避让孔,弹簧一端与外转筒连接,另一端与挡柱连接,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机构

支架

离心机构和内滤网机构,离心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滤筒,滤筒沿竖直延伸的第一轴线设置且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支架,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滤筒下端封堵;进水机构包括外转筒和水箱,外转筒与第一轴线同轴,且与滤筒固定连接;水箱可上下滑动且与外转筒同步转动地安装于外转筒内;水箱在其重力增加至第一预设值时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并在其重力减小至第二预设值时向上回到初始位置;内滤网机构设置于滤筒内,并随滤筒同步转动;内滤网机构内具有脱水腔和污泥腔,且内滤网机构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内滤网机构在第一形态下脱水腔与污泥腔隔开,内滤网机构在第二形态下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变至第二形态的过程中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并将脱水腔内的污泥挤压至污泥腔;初始状态下,水箱位于初始位置上方,内滤网机构处于第二形态;水箱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使内滤网机构转换至第一形态,水箱向上回到初始位置时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换至第二形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滤网可变形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滤网机构包括多个过滤单元和多个触发单元,多个过滤单元绕第一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过滤单元均包括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

第四滤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的侧边依次绕竖直的铰接轴铰接,且铰接轴依次为第一铰接轴

第二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第一滤板的另一侧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四滤板的另一侧绕竖直的第四铰接轴铰接;第一挡板与第一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滤板共面,第二挡板与第四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并与第四滤板共面,使得相邻两个过滤单元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四铰接轴处交叉;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位于第一圆周上且均滑动安装于滤筒内壁,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均可在滤筒内壁上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与滤筒分别通过一个压簧连接,滤筒转动时通过挤压压簧带动过滤单元同步转动;第二铰接轴位于第二圆周上,第四铰接轴位于第三圆周上,其中,第一圆周

第二圆周和第三圆周均与第一轴线同轴,且第二圆周和第三圆周的直径始终小于第一圆周的直径;内滤网机构在第二形态下第三圆周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周的直径,第一挡板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三滤板之间

第二挡板与相邻过滤单元的第二滤板之间均具有间隙;内滤网机构在第一形态下第三圆周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周的直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围合出封闭的污泥腔,第一挡板

第二挡板

第一滤板

第二滤板

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围合出封闭的脱水腔;内滤网机构从第一形态转换至第二形态的过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随第一滤板和第四滤板向远离第一轴线方向移动,使得脱水腔与污泥腔连通,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第三滤板和第二滤板作用挤压脱水腔内的污泥进入污泥腔;触发单元在水箱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促使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相互远离,进而使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兴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