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印机,其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无关而可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在该打印机中,设有: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其收容有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202);第一检测部,其在打印机(201)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检测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在打印机(201)处于与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检测伴随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机,其保持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技术介绍
例如,在对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中,存在如“纵向设置”和 “横向设置”那样,通过变化设置姿势而能够使用的类型。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如下类 型并不是轴支承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卷心部,而是通过设成从下方支承卷绕成辊 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结构,由此来实现记录介质的更换的容易化。在从下方支承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结构的打印机中,打印机内记录介质稳 定的位置基于该打印机的设置姿势而不同。伴随于此,适于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处于规定量 以下的情况、所谓的“近端(二 7 工> K )的检测”的检测位置根据打印机的设置姿势而不 同。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已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具 有收容部和纸终端检测机构,该收容部收容有辊卷状的记录纸且具有多个引导部,该多个 引导部随着记录纸的辊卷径变小而使记录纸位于规定位置;该纸终端检测机构通过向记 录纸的卷心部的空间部放入检测器而检测该记录纸的剩余量变成规定量以下的情况,并且 在纸终端检测机构中,检测器以与引导部分别对应的方式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收容部中(例 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另外,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另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 中,具有设置姿势能够以二种变更的打印机主体、设于打印机主体的印字部、设于打印机主 体且具有与打印机主体的设置姿势的变更无关而支承辊卷纸的外周面的载置面的辊卷纸 收容部、检测因辊卷纸的自重引起的中心部的变位的辊卷纸变位检测机构,其中,辊卷纸变 位检测机构包括具有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的机构,该机构以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打印 机主体的支点轴为中心而摆动自如,且该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与从支点轴向不同的两 个方向延伸出而以二种变化的辊卷纸的自重引起的中心部的变位对应而分别变位;对由于 第一致动器的变位以及第二致动器的变位而基于伴随共同发生的支点轴的转动的状态变 动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切换的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当前,作为实现近端检测的技术,还有例如如下所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 中,具有纸张支架和纸张终端检测机构,该纸张支架收容有辊卷状的纸张并且具有引导部, 该引导部使缩径的纸张位于规定的收容位置,该纸张终端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器相对于被收 容于该纸张支架的纸张的端面的接触状况,而检测纸张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还具有对应该打印机的设置状态的多个引导部,且与其相应,还具有与各引导部对应 的多个检测器,并且,这些多个检测器被配置在由与多个引导部对应的纸张的缩径过程中 的辊卷中心的各轨迹和连结各轨迹的纸张支架的内表面形成的范围内(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3)。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48022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78528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23422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每次变化打印机 的设置姿势时,基于设置姿势而必须使纸终端检测机构旋转,导致近端的检测相关的设定 操作繁杂。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第一致动器与 第二致动器被制成一体化的一个构件,从而导致无法独立地对基于各致动器的检测精度进 行调整。即,存在无法对应设置姿势来对近端的检测精度进行调整的问题。还有,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随着纸张的消耗 而纸张支架内的辊卷状的纸张位置变动了的情况下、即在纸张支架内辊卷状的纸状散乱的 情况下,检测精度降低,且难以确保良好的近端的检测精度。另外,例如也有通过打印机的使用者目视设于卷绕成辊卷状的记录介质的终端部 分(始卷部分)的标志来把握记录介质的剩余量,而不利用近端的检测功能的情况。在这种 情况下,由于打印机制成的近端的检测及通告反而繁琐,因此需要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在上述专利文献1 3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将近端的检测功 能无效,必须通过软件的控制来进行将近端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操作,导致用于将近端的检 测功能无效的操作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打印机的设 置方向无关,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近端) 的打印机。另外,本专利技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 现通用性的提高的打印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其从收容记录介质 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 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 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 录介质,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 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 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 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 到仅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基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而使第一 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由此,不会伴随复杂的控制,而容易且可靠地 仅使适于打印机的设置方向的检测部有效,并且容易且可靠地将未被有效的检测部的功能 无效,从而能够基于仅仅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结构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剩余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 告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检测部或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通告所述记录介质处于 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 情况下,能够通告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对打印机的使用 者传递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由一个单元构成,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单元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体地使第一检测部及第二检测部移动。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仅 使第一检测部或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具有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侧面施力并与该侧面抵接的突起部,且检 测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移动,所述突起部进入所述卷心部分的空间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突起部的机械动作作为检测对象,不会被伴随印字之际的记 录介质的输送而记录介质的活动所左右,而能够检测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记录介质中心 的卷心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记录介质变为规定剩余量以 下的情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机,其从收容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该记录介质卷绕成辊卷状,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与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第一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打印机处于与所述第一设置状态不同的第二设置状态时,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并且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一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第二检测部,其检测随着被保持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保持部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心部分达到规定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移动到仅使所述第一检测部及所述第二检测部中的任一者的检测有效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轻浩之,山本铁弥,向岛克敏,松岛严,
申请(专利权)人: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西铁城精电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