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607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测试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进步,对汽车空调的性能控制也在不断向着自动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设定汽车空调的性能目标

参数设置之前,需要根据标定的热负荷模型对空调的负载大小进行估算,从而提供准确空调数据,实现精准座舱温度

湿度条件的同时,节约汽车空调的使用成本

[0003]但是,车辆的所在环境

行驶状况

零部件

组装材料均可能存在不同,同时,整车状态在生产

驾驶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和生产状态,导致目前标定热负荷模型的难度较大,可靠性较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

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
/
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便于建立车辆热负荷模型,提高车辆热负荷模型的设定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车辆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在车辆座舱设置加热器;调整所述参数环境的环境参数值,使得所述加热器分别在不同的环境参数值下,对处于预设初始温度值的车辆座舱进行加热,并在所述车辆座舱达到预设目标温度值时,确定所述加热器的输入功率;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建立车辆热负荷模型

[0007]可选地,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车辆外设置风量测试台,并在所述车辆座舱设置车内压力点,其中,将所述车内压力点的气压值确定为座舱气压值;将所述车辆座舱进行密封,并将所述风量测试台的通风口接入密封的车辆座舱;根据所述风量测试台调整所述通风口的出风压力值,以确定多个出风压力值对应的漏风压差,并利用所述风量测试台确定各所述出风压力值对应的车辆漏风量,其中,所述漏风压差通过所述座舱气压值和所述出风压力值确定;根据预设空气比热容

预设单位温度差对所述车辆漏风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车辆漏风量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根据各所述漏风压差

各所述漏风压差分别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确定车辆内外压差与漏风热负荷之间的第一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0008]可选地,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包括:若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车辆所在环境与所述车辆座舱之间的环境温度差,则将所述环境温度值的目标温度值确定为温差参数值;获取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并根据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

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值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加热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根据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对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根据根据各所述温差参数值

各所述温差参数值分别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差与传导热负荷之间的第二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二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0009]可选地,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还包括:若所述环境参数还包括车辆所受的光照强度,则将所述光照强度的目标温度值确定为光照参数值;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和环境温度差值;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

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值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加热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环境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二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

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对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三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0010]可选地,获取车辆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之后,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光线角度;根据所述光线角度对所述光照参数值进行计算,得到实际光强值;根据所述实际光强值对所述光照参数值进行更新

[0011]可选地,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包括:将车辆划分为车身部分和玻璃部分;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一光照面积和第二光照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光照面积为所述车身部分所受的光照面积,所述第二光照面积为所述玻璃部分所受的光照面积;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一光照面积

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二光照面积对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车身部分的光照吸收比

所述玻璃部分的光照吸收比

所述玻璃部分的光照透射比;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

所述车身部分的光照吸收比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车身热负荷之间的车身辐射关系,并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

所述玻璃部分的光照吸收比

所述玻璃部分的光照透射比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玻璃热负荷之间的玻璃辐射关系,其中,所述车身热负荷为所述车身部分的辐射热负荷,所述玻璃热负荷为所述玻璃部分的辐射热负荷;根据所述车身辐射关系和所述玻璃辐射关系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热负荷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车辆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并在车辆座舱设置加热器;调整所述参数环境的环境参数值,使得所述加热器分别在不同的环境参数值下,对处于预设初始温度值的车辆座舱进行加热,并在所述车辆座舱达到预设目标温度值时,确定所述加热器的输入功率;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建立车辆热负荷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车辆外设置风量测试台,并在所述车辆座舱设置车内压力点,其中,将所述车内压力点的气压值确定为座舱气压值;将所述车辆座舱进行密封,并将所述风量测试台的通风口接入密封的车辆座舱;根据所述风量测试台调整所述通风口的出风压力值,以确定多个出风压力值对应的漏风压差,并利用所述风量测试台确定各所述出风压力值对应的车辆漏风量,其中,所述漏风压差通过所述座舱气压值和所述出风压力值确定;根据预设空气比热容

预设单位温度差对所述车辆漏风量进行计算,得到所述车辆漏风量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根据各所述漏风压差

各所述漏风压差分别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确定车辆内外压差与漏风热负荷之间的第一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包括:若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车辆所在环境与所述车辆座舱之间的环境温度差,则将所述环境温度值的目标温度值确定为温差参数值;获取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并根据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

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值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加热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根据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对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温差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根据根据各所述温差参数值

各所述温差参数值分别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差与传导热负荷之间的第二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二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输入功率确定各所述环境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车辆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与所述车辆热负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车辆热负荷之间的热负荷映射关系,还包括:若所述环境参数还包括车辆所受的光照强度,则将所述光照强度的目标温度值确定为光照参数值;
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和环境温度差值;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车辆内外压差值

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值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加热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一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并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环境温度差值从所述第二热负荷关系中确定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漏风热负荷值

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传导热负荷值对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输入功率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分别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并将所述第三热负荷关系加入所述热负荷映射关系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车辆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之后,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光线角度;根据所述光线角度对所述光照参数值进行计算,得到实际光强值;根据所述实际光强值对所述光照参数值进行更新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光照参数值

各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确定所述光照强度与辐射热负荷之间的第三热负荷关系,包括:将车辆划分为车身部分和玻璃部分;获取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一光照面积和第二光照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光照面积为所述车身部分所受的光照面积,所述第二光照面积为所述玻璃部分所受的光照面积;根据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一光照面积

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第二光照面积对所述光照参数值对应的辐射热负荷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车身部分的光照吸收比

所述玻璃部分的光照吸收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柳慈翀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