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移动电箱的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02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移动电箱的电梯轿厢。一种电梯轿厢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壁,其限定用于容纳乘客的内部空间;以及电箱(25),其通过安装件(30)安装至侧壁。安装件(30)布置成允许电箱(25)相对于侧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竖直地平移。直地平移。直地平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移动电箱的电梯轿厢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电箱。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轿厢可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多种构件,其包括可能需要不时检查的一个或多个电箱。
[0003]已知的是,提供位于电梯轿厢的吊顶中或上方的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能够在收起位置与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部署位置中,工作平台在电梯轿厢内位于如下的高度处:使得维护人员能够站在工作平台上并且通过电梯轿厢吊顶中的开口接近电梯构件。典型地,这样的工作平台从至少一对悬挂臂悬挂下来。EP3587333 A1公开了工作平台,其通过至少一个剪式机构可移动地安装至支承框架。EP3943432 A1公开了工作平台,其通过可延伸的悬挂机构可移动地安装至支承框架。
[0004]通过利用可折叠的工作平台,可减小井道的顶部与电梯轿厢的顶之间的架空(overhead)距离,因为维护人员可主要站在电梯轿厢的内部内,并且还要接近电梯轿厢的吊顶上方的构件。然而,电梯轿厢的顶部上的任何构件(诸如电箱和控制件)可限制架空距离可被最小化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壁,其限定用于容纳乘客的内部空间;以及电箱,其通过安装件安装至一个或多个侧壁中的侧壁,其中安装件布置成允许电箱相对于侧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竖直地平移。
[0006]通过将电箱安装在电梯轿厢侧壁上,而不是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上,可进一步最小化架空距离。因此,在电梯轿厢的操作期间,电箱可处于“低高度”(即,第一)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中,电箱在顶上方延伸到的高度被最小化,因此允许电梯轿厢和系统的架空距离减小。然而,在这样的位置中,电箱可能难以由维护人员够到或检查。因此,当电箱需要由维护人员检查时,电箱可移动至电梯轿厢上方的“延伸”(即,第二)位置,以允许接近电箱。
[0007]在一些示例中,电梯轿厢包括顶,并且安装件布置成允许电箱从第一位置竖直地平移至第一位置上方的第二位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电箱至少在第二位置中在顶上方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在第二位置中在顶上方至少部分地延伸,维护人员能够从顶上的位置或从允许接近顶上的构件的平台(即,站台或可折叠的工作平台)接近包含在电箱内的构件。
[0008]在一些示例中,顶包括支承框架,其中工作平台可悬挂地连接到支承框架,并且能够在内部空间上方的收起位置与悬挂在内部空间内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这样的示例中,当工作平台处于操作位置时,维护人员能够站在工作平台上,使得他们身体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内,但是他们仍然能够通过电梯轿厢吊顶中的开口接近顶上的电梯构件(所述开口当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由该工作平台填充)。这允许井道的顶部与顶
之间的架空距离减小。
[0009]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电箱的50%或更多在顶上方延伸。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电箱的总体积的50%或更多在顶上方延伸。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电箱的总高度的50%或更多在顶上方延伸(即,其中高度限定为沿平行于井道的纵向轴线(即,电梯轿厢的行进轴线)的方向从电箱的最上表面至电箱的最底表面的距离)。例如,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从箱的最顶点至顶的距离大于从箱的最底点至顶的距离。
[0010]将认识到的是,电箱的最顶点可限定为电箱的如下的部分:如果电箱沿向上方向移动(例如,与电梯轿厢一起),例如,如果电箱在由维护人员接近之后没有返回至第一位置并且电梯轿厢正常操作,则该部分理论上将提供井道吊顶与电箱之间的第一接触点。类似地,电箱的最底点可限定为电箱的如下的部分:如果电箱(理论上)沿向下方向移动,直到建立与井道底板的接触,则该部分理论上将提供井道底板与电箱之间的第一接触点。照此,最顶点和最底点可由从电箱突出的线或构件的位置限定。
[0011]相比之下,将认识到的是,箱可被认为是具有六个表面,它们形成基本上长方体的形状。照此,电箱的最上表面限定为该长方体的上表面或顶表面(例如,忽略可在该表面上方突出的任何构件,诸如线),即,长方体电箱的平行于且面向井道吊顶的表面。类似地,电箱的最底表面限定为长方体的底表面(例如,忽略可在该表面下方突出的任何构件,诸如线),即,长方体电箱的平行于且背离井道吊顶并面向井道底板的表面。在一些示例中,最顶点可位于最上表面上,和/或最底点可位于最底表面上。在一些示例中,最顶点位于最上表面上方,和/或最底点位于最底表面下方。
[0012]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电箱在顶上方延伸到如下的程度:以便允许在侧面接近包含在电箱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构件。当需要执行维护操作时,这允许维护人员接近电箱内的电构件。
[0013]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二位置时,电箱的最底表面基本上与顶平行。例如,当电箱处于第一位置时,电箱的最上表面位于顶上方,基本上与顶平行,或者位于顶下方。例如,当电箱处于第一位置时,从箱的最顶点至顶的平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从箱的最底点至顶的距离。
[0014]在一些示例中,当电箱处于第一位置时,从电箱的最顶点至顶的距离在顶上方小于135 mm。
[0015]在一些情形下,可设想的是,维护人员可在检查之后忘记将电箱返回至“低高度”位置,这可导致当电梯轿厢正常操作时电箱与井道的顶接合,并且因此被损坏。这可通过将电箱布置成在与井道吊顶碰撞的情况下在重力作用下回落来避免。因此,在一些示例中,安装件包括(例如,弹性)锁定构件,其布置成将电箱固定在第二位置中,其中锁定构件布置成当大于电箱的重量的向下力施加在其上时被克服,使得电箱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可包括安全裕度,例如,使得人可意外地压在电箱上,而不会克服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构件可布置成当显著大于电箱的重量的向下力施加在其上时被克服。因此,在一些示例中,锁定构件布置成当为电箱的重量的至少1.5倍(例如为电箱的重量的至少2倍,例如为电箱的重量的至少3倍)的向下力施加在其上时被克服。
[0016]在一些示例中,(例如,弹性)锁定构件为弹性部件,其布置成使得当(例如,显著
地)大于电箱的重量的向下力施加在其上时,弹性部件的弹性偏压被克服,并且电箱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照此,电箱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其中锁定构件可恢复到其中性位置。
[0017]在一些示例中,安装件包括至少一个引导构件,其布置成引导电箱的竖直平移和/或设定电箱可平移的距离。例如,电箱包括第一突起,其布置成与引导构件接合并且引导竖直平移。在一些示例中,引导构件包括引导槽,其布置成接收电箱上的第一突起,任选地,其中在电箱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突起沿着引导槽移动。
[0018]在一些示例中,安装件包括两个引导构件,它们布置成在电箱的任一侧(例如,在电箱的相对侧上)。在包括引导槽的示例中,电箱包括在电箱的相对侧上的两个第一突起,其中每个第一突起构造成接收在两个引导槽中的一个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突起为螺母或螺钉。这意味着第一突起可抵靠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梯轿厢(1),其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壁(4a, 4b),其限定用于容纳乘客的内部空间(2);以及电箱(25),其通过安装件(30)安装至所述一个或多个侧壁(4a, 4b)中的侧壁(4a),其中所述安装件(30)布置成允许所述电箱(25)相对于所述侧壁(4a)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竖直地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轿厢(1)进一步包括顶(3),并且其中所述安装件(30)布置成允许所述电箱(25)从所述第一位置竖直地平移至所述第一位置上方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电箱(25)至少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在所述顶(3)上方至少部分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顶(3)包括支承框架(8),并且其中工作平台(12)可悬挂地连接到所述支承框架(8),并且能够在所述内部空间(2)上方的收起位置与悬挂在所述内部空间(2)内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当所述电箱(25)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箱(25)的50%或更多在所述顶(3)上方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电箱(25)在所述顶(3)上方延伸到如下的程度:以便允许在侧面接近包含在所述电箱(25)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当所述电箱(25)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箱的最底表面(26b)基本上与所述顶(3)平行。7. 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当所述电箱(2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箱的最顶点(28)至所述顶(3)的距离在所述顶上方小于135 mm。8.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安装件(30)包括锁定构件(45),其布置成将所述电箱(25)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其中所述锁定构件(45)布置成当大于所述电箱(25)的重量的向下力施加在其上时被克服,使得所述电箱(25)能够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