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瑜珅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84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包括手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动静脉血栓形成和粥样硬化等栓塞症状是血管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甚至致死率

既往的药物溶栓时间窗限制严格且并发症较多,外科手术取栓有创伤大

失血多等缺点,介入导管溶栓术虽降低了手术创伤,但往往需要较长的留置导管时间,病人耐受性较差

尤其对高龄病人和重度缺血病人,风险更高

[0003]近年来机械血栓旋切术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传统技术的难题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旋切导管旋转刀头将血管内的栓塞物,例如血栓或粥样硬化,将血管内的栓塞物旋转切除并传送出体外

然而,现有的机械血栓旋切术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旋切破碎后的小栓塞物会粘附在导管内壁,栓塞物不断累积导致导管内部卡滞,大大降低影响手术效率

更为严重的,一旦无法及时排出的游离血栓或粥样硬化向远端逃逸,还会危机病人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多数旋切导管旋切端不能完全顺应较为迂曲的血管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旋切导管的使用

[0004]此外,由于旋切导管手柄端电机高速旋转时,会出现导管主体结构及手柄摆动

导管主体摆动大时,会对导管主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切割破碎不均匀,摆动增大使得传递到旋切刀头的有效能量减少,降低旋切效果,甚至损伤血管内壁;同时较大的摆动还使操作者的手握震感更加明显,手术医生舒适感降低

[0005]因此,需要一种能将体内旋切破碎后的栓塞物及时排出体外的旋切导管,该旋切导管可顺应血管形态变化,且能降低导管主体及手柄的无益摆动,增强旋切端有益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旋切效果,及时将血管内旋切破碎后的栓塞物排出体外,本专利技术中披露了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0007]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包括手柄

导管和旋切治疗端;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旋切治疗端;所述手柄设置有旋转发生器,所述导管内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旋转发生器和所述旋切治疗端;
[0008]所述传动杆上缠绕有螺旋叶片;
[0009]所述手柄还包括抽吸组件;
[0010]所述抽吸组件连接所述导管

[0011]优选地,所述旋转发生器包括微电机

调振片

驱动齿轮

从动齿轮

驱动轴和从动轴;1‑
17
密封顶环;
[0012]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微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调振片设置于所述微电机外侧

[0013]优选地,所述抽吸组件包括三通主体

三通侧支和侧支管;
[0014]所述三通主体连接所述侧支管和所述导管,所述侧支管连接所述三通侧支

[0015]优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鲁尔接头

近端连接管

应力扩散管

上壳体和下壳体;
[0016]所述近端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轴,所述鲁尔接头设置于所述近端连接管的另一端,所述应力扩散管设置于所述三通主体与所述导管的连接处

[0017]优选地,所述导管包括支撑段和软段,所述旋切治疗端设置于所述软段的端部

[0018]优选地,所述旋切治疗端包括刀片

栓帽和远端连接环;
[0019]所述栓帽通过所述远端连接环连接所述导管,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栓帽内部

[0020]优选地,所述侧支管材质为
PVC

PP
,壁厚为
0.5mm

3.0mm。
[0021]优选地,所述导管规格为4‑
16F
,所述导管管体外层材质为
PI
,中间层材质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内层材质为织密度为
PPI 30

100
[0022]优选地,所述支撑段为编织结构,织密度为
PPI 30

100。
[0023]优选地,所述软段为
coil
结构,螺距为
0.3

1.5mm。
[0024]本专利技术过微电机驱动的旋转发生器带动螺旋叶片高速旋转对血管内血栓或粥样硬化产生吸附作用,并通过刀片进行切除破碎;通过安装有限质量的调振片,增加微电机的定子的转动惯量,使得微电机的摆动幅度减小,也使其传递到旋切治疗端的摆动幅度减小,确保了切割破碎均匀稳定,降低对血管的损伤;同时降低操作者的手握震感,使用时手感更舒适;导管管体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其中内层和外层均为摩擦阻力小的高分子材料,中层采用两段式金属结构,最大限度降低了管体内部螺旋叶片转动阻力以及导管外部与血管壁的摩擦阻力;导管管体头端为软段,可根据血管形态变换进行不同程度的弯曲,在较为迂曲的血管中仍能保持顺应性;抽吸组件将切除破碎后的血栓或粥样硬化及时排除血管,避免游离血栓逃逸,提高旋切手术安全性;防止旋切治疗端内部堵塞,保证旋切手术可靠性;均匀稳定的旋转功能以及有效的抽吸功能,使得本专利技术中的旋切导管可大幅降低工作状态下螺旋叶片1‑8运行转速,提高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图1为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实施例的零部件立体分解图;
[0030]图4为旋切治疗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旋切治疗端实施例和导管实施例的零部件立体分解图;
[0032]图6为旋转发生器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结构图;
[0033]图7为抽吸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在上述附图中,各图号标记分别表示:
[0035]1,电动手柄;
[0036]1‑1,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血管内旋切导管,包括手柄

导管和旋切治疗端;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旋切治疗端;所述手柄设置有旋转发生器,所述导管内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旋转发生器和所述旋切治疗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上缠绕有螺旋叶片;所述手柄还包括抽吸组件;所述抽吸组件连接所述导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旋切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发生器包括微电机

调振片

驱动齿轮

从动齿轮

驱动轴和从动轴;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微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通过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调振片设置于所述微电机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旋切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包括三通主体

三通侧支和侧支管;所述三通主体连接所述侧支管和所述导管,所述侧支管连接所述三通侧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内旋切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鲁尔接头

近端连接管

应力扩散管

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近端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轴,所述鲁尔接头设置于所述近端连接管的另一端,所述应力扩散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佳佳唐瑜珅
申请(专利权)人:唐瑜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