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80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阀芯组件,阀芯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阀腔;阀体组件具有连通口,连通口包括第一连通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热管理系统需要用到多通路的控制阀以控制流路,控制阀能够实现两种以上的工作模式

控制阀包括阀体

阀芯,阀芯可旋转地设置于阀体具有的阀腔内,阀体具有位于阀腔内壁的多个流通口,如图
29 所示,现有的多通阀将多个流通口
G
设置于同一高度,为容纳这些流通口
G
,将各个流通口
G
沿阀腔的周向布置,阀腔的周向长度或者说径向尺寸需要较大,并间接地导致流经控制阀的流阻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阀,能够减小阀腔的径向尺寸

[000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阀芯组件,所述控制阀具有阀腔,所述阀芯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所述阀体组件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形成所述阀腔的壁;所述连通口包括第一连通口

第二连通口

第三连通口

第四连通口

第五连通口;所述阀芯组件具有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一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定义高度方向,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阀芯组件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
,
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口与第三连通口的高度不同

[000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阀中,沿高度方向,第二连通口与第三连通口的高度不同,可减少同一高度上的连通口数量,进而减小阀腔的径向尺寸

附图说明
[0006]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控制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示出了图1所示控制阀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示出了图1所示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
[0009]图4示出了图1所示控制阀的侧视示意图;
[0010]图5示出了图4所示控制阀沿
A

A
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6示出了图4所示控制阀的阀壳体沿
A

A
线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7示出了图5所示控制阀的阀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8示出了图4所示控制阀沿
B

B
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9示出了图4所示控制阀沿
C

C
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
10
示出了图4所示控制阀的第二阀芯部沿
B

B
线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有阀腔
100
,阀芯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阀腔
100
,阀芯组件2能够在驱动部5的带动下转动

阀芯组件2能够绕轴
X

X
旋转,驱动部内可具有位置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阀芯组件2的转动角度

定义高度方向
H
,高度方向
H
与阀芯组件2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本申请中的“轴”均指的是阀芯组件2的轴,“周向”均指的是阀芯组件2的周向,“径向”均指的是阀芯组件2的径向或者与阀芯组件2的径向平行的方向

[0043]如图5至图9所示,阀体组件1具有七个连通口,包括第一连通口
101、
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三连通口
103、
第四连通口
104、
第五连通口
105、
第六连通口
106、
第七连通口
107
,七个连通口位于形成阀腔
100
的壁

阀体组件1具有五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
111、
第二接口
112、
第三接口
113、
第四接口
114、
第五接口
115。
第二连通口
102
与第三接口
113
连通,第五连通口
105
与第一接口
111
连通,第四连通口
104
与第五接口
115
连通,第三连通口
103
与第四接口
114
连通,第一连通口
101
和第六连通口
106
均与第二接口
112
连通,第七连通口
107
与第四接口
114
连通

阀芯组件2位于阀腔 100
的部分具有第一导通部
211
和第二导通部
221
,导通部能够连通两个以上的连通口,以实现至少两个接口之间的连通

阀芯组件2能够开启或封闭连通口,“封闭连通口”指的是截断该流通口与阀腔
100
的连通或者说流通,“开启连通口”指的是将该流通口与阀腔
100
连通,或者将该流通口与至少一个导通部连通

[0044]如图5至图9所示,阀体组件1包括阀盖
17、
阀壳体
16、
分隔壁部
11
,分隔壁部
11
至少部分位于阀壳体
16
内,阀盖
17
封闭阀壳体
16
上端的开口

阀体组件1包括第一腔3和第二腔4,分隔壁部
11
分隔第一腔3和第二腔
4。
位于第一腔3的流体与位于第二腔4的流体的温度可能不同,分隔壁部
11
能够将第一腔3和第二腔4流体分隔,减少第一腔3和第二腔4的流体掺混,提高热效率

具体地,第二连通口
102、
第六连通口
106
和第三连通口
103
设置于形成第一腔3的壁,第四连通口
104、
第五连通口
105、
第一连通口
101、
第七连通口
107
位于形成第二腔4的壁

第一导通部
211
位于第一腔3,第二导通部
221
位于第二腔
4。
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组件
(1)
和阀芯组件
(2)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具有阀腔
(100)
,所述阀芯组件
(2)
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阀腔
(100)
;所述阀体组件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形成所述阀腔
(100)
的壁;所述连通口包括第一连通口
(101)、
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三连通口
(103)、
第四连通口
(104)、
第五连通口
(105)
;所述阀芯组件
(2)
具有第一导通部
(211)
和第二导通部
(221)
;在所述阀芯组件
(2)
的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所述第二导通部
(221)
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
(104)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在所述阀芯组件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导通部
(221)
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所述第五连通口
(105)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定义高度方向
(H)
,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阀芯组件
(2)
的轴的延伸方向平行;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与第三连通口
(103)
的高度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
(2)
能够绕所述轴旋转;形成所述阀腔
(100)
的壁包括底壁
(14)
和侧壁
(12)
,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底壁位于所述阀腔
(100)
的一侧,所述侧壁
(12)
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第三连通口
(103)、
第四连通口
(104)、
第五连通口
(105)
均位于所述侧壁
(12)
,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位于所述底壁
(1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与第三连通口
(103)
的高度不同;所述阀体组件具有第一接口
(111)、
第二接口
(112)、
第三接口
(113)、
第四接口
(114)、
第五接口
(115)
;所述多个连通口还包括第二连通口第六连通口
(103106)、
第七连通口
(107)
;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与所述第三接口
(113)
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
(104)
与所述第五接口
(115)
连通,所述第五连通口
(105)
与所述第一接口
(111)
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和第七连通口
(107)
均与所述第四接口
(114)
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第六连通口
(106)
均与所述第二接口
(112)
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通口
(106)
的口部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所述第五连通口
(105)
的口部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所述第四连通口
(104)
的口部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所述第七连通口
(107)
的口部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的中心与所述阀芯组件
(2)
的轴同轴或大致同轴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中心与所述第六连通口
(106)
的中心绕所述轴以间隔0°

10
°
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七连通口
(107)
的中心与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的中心绕所述轴以间隔0°

10
°
的方式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口
(104)、
第一连通口
(101)、
第五连通口
(105)、
第七连通口
(107)
沿所述阀芯组件
(2)
的周向依次排列,所述第六连通口
(106)
的中心与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的中心绕所述轴以间隔
120
°

180
°
的方式配置
,
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中心与第七连通口
(107)
的中心绕所述轴以间隔
120
°

180
°
的方式配置;所述第四连通口
(104)
的中心与第五连通口
(105)
的中心绕所述轴以间隔
120
°

180
°
的方式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在所述阀芯组件
(2)
的外壁部具有第一开口
(212)
;所述第二导通部
(221)
在所述阀芯组件
(2)
的外壁部具有第二开口
(222)
;所述第一开口
(212)
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三连通口
(103)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所述第二开口
(222)
的中部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的口部的高度方向的范围;沿垂直于所述轴方向,所述第一开口
(212)
与所述第二开口
(222)
的开口朝向相背;所述第二开口
(222)
的周向两端绕所述轴以间隔
160
°

200
°
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开口
(212)
的周向两端绕所述轴以间隔
160
°

200
°
的方式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部
(221)
在所述第二开口
(222)
的高度范围内仅具有所述第二开口
(222)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在所述第一开口
(212)
的高度范围内仅具有所述第一开口
(212)
;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的一部分与所述轴同轴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阀芯部
(21)
的轴向一侧形成开口,所述第一导通部
(211)
与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总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
(101)、
第五连通口
(105)、
第四连通口
(104)、
第七连通口
(107)
沿所述阀芯组件
(2)
的周向旋转对称布置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至少包括以下四种工作模式供选择: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三接口
(113)
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一导通部

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四接口
(114)
连通;所述第二接口
(112)
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

第二导通部

第四连通口与所述第五接口
(115)
连通;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接口
(113)
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一导通部

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四接口
(114)
连通;所述第二接口
(112)
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

第二导通部

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接口
(111)
连通;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三接口
(113)
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一导通部

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接口
(112)
连通;所述第四接口
(114)
通过所述第七连通口

第二导通部

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接口
(111)
连通;第四工作模式,所述第三接口
(113)
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
(102)、
第一导通部

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接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