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71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取野生环颈雉和圈养环颈雉不同骨骼肌差异显著的基因位点;针对所述基因位点进行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检测,并验证甲基化位点;设计相应的引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技术
(MS

HRM)
量化环颈雉骨骼肌
(
胸大肌

臂三头肌

腓肠肌

股二头肌

颈升肌
)
差异基因位点的甲基化率,达到鉴别野生和圈养环颈雉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

种类最多

市场最活跃的野生动物养殖体系,约有
100
多个物种实现了人工养殖和合法利用,包括药用

毛皮

观赏

伴宠等用途

但野外种群受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和相应地方法规的保护,禁止或限制捕猎和商业化利用

因此,一些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在市场上经常以人工养殖动物的名义售卖,以获得非法利益,逃避法律责任

执法实践中有
70
%的案件需要鉴别涉案动物来源于野外还是养殖场

但是至今还缺乏直接进行科学鉴定的方法,只能通过“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标识”制度所包含的审批手续等间接证明动物来源

环颈雉是列入

中国畜禽资源目录

的食用鸟类,得到大规模饲养,而其野外种群被列为“三有”动物而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保护实践中来源鉴定需求较大

[0003]肌肉是环颈雉利用的主要部位,而肌肉作为代谢率很高的组织,其蛋白

脂肪酸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等组成随环境的更新速度很快,且地域性明显,只能在特定条件下用于动物来源的鉴别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操作简单

高准确率

低成本的鉴别肌肉产品来源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1)
提取野生环颈雉和圈养环颈雉不同骨骼肌差异显著的基因位点;
[0008](2)
针对基因位点进行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检测,并验证甲基化位点;
[0009](3)
设计相应的引物进行
PCR
扩增;
[0010](4)
构建不同引物的甲基化率标准曲线,以及样本甲基化
Tm
值得到差异甲基化位点,获得各位点的单点判别力和联合判别力;
[0011](5)
通过野生和圈养之间的差异达到鉴别环颈雉的来源

[0012]进一步地,步骤
(1)
中,骨骼肌包括胸大肌

臂三头肌

腓肠肌

股二头肌

颈升肌

[0013]进一步地,步骤
(2)
中,甲基化位点包括
LOC116231076、LOC116242223、LOC116232884、ATAD2B、EGFL6、HS2ST。
[0014]进一步地,步骤
(3)
中,
LOC116231076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1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2

[0015]LOC116242223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3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4

[0016]LOC116232884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5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6

[0017]ATAD2B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7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8

[0018]EGFL6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9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10

[0019]HS2ST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11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12。
[0020]进一步地,步骤
(3)
中,
PCR
扩增的条件为:
[0021]预变性阶段:
95℃
预变性
2min
;随后进入循环扩增阶段:
95℃
预变性
10s、
最佳退火温度退火
20s、72℃
延伸
30s
,整个扩增阶段循环
40


[0022]进一步地,步骤
(5)
中,差异为标准曲线

判别力

重复性和灵敏度的不同数值

[0023]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
MS

HRM
技术定量检测环颈雉不同骨骼肌差异基因位点的甲基化率,即基于
WGBS
下机数据和
MS

HRM
技术所建立的一套筛选甲基化检测位点的方法学流程,通过在野生和圈养两组之间的差异达到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可应用于更多动物甲基化差异位点的筛选

[0025]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

通量高

成本低

耗时少

高效且适用范围广
——
采用配有
HRM
分析模块的荧光定量
PCR
仪,一次可以同时检测
90
例样本,通量高,耗时少

本专利技术不仅是鉴别野生和圈养环颈雉的方法,也为建立其它动物的同类鉴定方法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六个位点甲基化率标准曲线图
(

A、B、C、D、E、F
分别为
LOC116231076、LOC116242223、LOC116232884、ATAD2B、EGFL6、HS2ST
的甲基化率标准曲线;
Δ
Tm
为该位点当前甲基化率对应的
Tm
减去甲基化率为
10
%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野生环颈雉和圈养环颈雉不同骨骼肌差异显著的基因位点;(2)针对所述基因位点进行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检测,并验证甲基化位点;(3)设计相应的引物进行
PCR
扩增;(4)构建不同引物的甲基化率标准曲线,以及样本甲基化
Tm
值得到差异甲基化位点,获得各位点的单点判别力和联合判别力;(5)通过野生和圈养之间的差异达到鉴别环颈雉的来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骨骼肌包括胸大肌

臂三头肌

腓肠肌

股二头肌

颈升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甲基化位点包括
LOC116231076、LOC116242223、LOC116232884、ATAD2B、EGFL6、HS2ST。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鉴别环颈雉来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
LOC116231076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1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2
;所述
LOC116242223
的上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3
,下游引物序列为
SEQ ID NO.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春王文慧张琦于梦佳陈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