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550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利用图像进行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有效对摄像机进行保护,无法有效的对无人机导致后期损毁较为彻底进行缓冲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无人机主体以及红外摄像头,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设有同一个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红外摄像头转动至无人机主体内并使红外摄像头朝上,放置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图像进行三维建模
,尤其涉及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产无人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崛起,我国的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开始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领较大份额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在专业市场的应用增多,多旋翼无人机成为民用无人机的主流机型,在航测

农业

水利

环境

物流

防灾减灾

影视制作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0003]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的航拍工具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测绘工程中的三维建模,为节省人力投入

提升人员安全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

[0004]现有的无人机在进行测绘图像采集时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技术中在通过无人机进行图像采集时往往将摄像机放置在无人机的底部,当无人机坠落时,只是将摄像机收入机体内,但是摄像机俯方向仍是面朝下方,进而无人机坠落地面时,产生的冲击力仍会致使摄像机损坏,无法对摄像机进行保护;无人机在坠落时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缓冲,无法对其进行防护,导致无人机坠落后损毁较为彻底,导致后期无法对其进行维修后再次使用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文件提出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有效对摄像机进行保护,无法有效的对无人机导致后期损毁较为彻底进行缓冲的缺点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包括:无人机主体以及红外摄像头,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设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放置板;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基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基座之间转动贯穿有同一个支架腿;转动结构,设置在无人机主体内,用于将红外摄像头转动至无人机主体内,并使红外摄像头朝上对红外摄像头进行防护;制动结构,设置在无人机主体内,用于对放置板进行制动,即避免外界的砂石进入无人机主体内又避免坠落时放置板出现转动致使红外摄像头与无人机主体出现碰撞;防护结构,设置在支架腿的外壁,用于消减无人机主体坠落时的冲击力并对无人机主体整体将防护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相互远离一侧内壁的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设有螺纹段,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
两个支板,且转动杆靠近矩形槽的一端转动贯穿支板,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环,且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贯穿固定环,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同步轮,且两个第二同步轮分别位于两个凹槽内,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同步轮,且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矩形槽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放置板制动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顶部设有销槽;驱动其中一个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放置板和红外摄像头转动
180
°
,将红外摄像头转动至无人机主体内,并面朝上,在无人机主体坠落地面时,由于红外摄像头面朝上,放置板和垫板均能够对红外摄像头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进而对红外摄像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封闭板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对放置板进行制动,避免无人机主体坠落时放置板出现转动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制动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底部内壁的
U
型板,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滑动贯穿有延伸至滑槽内的铁质销杆,且铁质销杆与销槽相卡合,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且拉簧的另一端与
U
型板固定连接,所述
U
型板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铁质销杆配合的矩形磁铁,所述
U
型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拉绳,且拉绳绕设在转动杆的外壁;在放置板转动时,转动杆通过拉绳带动
U
型板移动,矩形磁铁对铁质销杆产生磁吸并解除对封闭板的制动,便于将放置板转动至无人机主体中,当放置板转动
180
°
后,矩形磁铁与铁质销杆错位,铁质销杆插入销槽内对封闭板制动,进而在后期无人机主体坠落地面时能够对放置板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避免放置板出现转动导致红外摄像头与无人机主体出现碰撞,同样能够避免外界砂石进入无人机主体内对无人机主体内部的元器件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套设在支架腿外壁的两个扭簧,两个所述扭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扭簧远离基座的一端与支架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腿的两端外壁均设有多个弧形槽,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块,且支架腿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弧形槽相配合的弧形块,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且支架腿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无人机主体内的滑动杆,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且转动杆通过螺纹段与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杆固定连接;转动杆通过螺纹段带动第二连接板

滑动杆和限位块向中间移动,无人机主体坠落地面时,支架腿向外侧转动,首先通过扭簧能够对坠落的冲击初步进行消减,且支架腿转动时通过弧形块与弧形槽的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向外侧移动,第二磁铁环与第一磁铁环之间的斥力再一次对冲击力进行消减,另外限位块对滑动块的阻挡避免支架腿继续转动,从而能够使支架腿有效的对无人机主体进行防护,从而避免无人机主体坠落时损坏的过于彻底,另外坠落时还能够通过环形气囊对无人机主体进行防护

缓冲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块与滑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环和第二磁铁环,且第一磁铁环与第二磁铁环为同极磁铁,所述支架腿的外壁转动套
设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橡胶球;支架腿转动时通过弧形块与弧形槽的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向外侧移动,第二磁铁环与第一磁铁环之间的斥力对冲击力进行消减,对无人机主体进行防护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阻尼,所述减震阻尼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滑板,且弧形滑板滑动连接在凹槽内,所述弧形滑板的底部与固定环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主体(1)以及红外摄像头(6),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设有矩形槽(2),所述矩形槽(2)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均设有凹槽(8),两个所述凹槽(8)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设有同一个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放置板(3);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基座(
25
),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基座(
25
)之间转动贯穿有同一个支架腿(
26
);转动结构,设置在无人机主体(1)内,用于将红外摄像头(6)转动至无人机主体(1)内,并使红外摄像头(6)朝上对红外摄像头(6)进行防护;制动结构,设置在无人机主体(1)内,用于对放置板(3)进行制动,即避免外界的砂石进入无人机主体(1)内又避免坠落时放置板(3)出现转动致使红外摄像头(6)与无人机主体(1)出现碰撞;防护结构,设置在支架腿(
26
)的外壁,用于消减无人机主体(1)坠落时的冲击力并对无人机主体(1)整体将防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1)相互远离一侧内壁的两个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外壁设有螺纹段(
34
),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板(
10
),且转动杆(9)靠近矩形槽(2)的一端转动贯穿支板(
10
),所述凹槽(8)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环(
37
),且转轴(4)的两端分别转动贯穿固定环(
37
),所述转轴(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同步轮(
12
),且两个第二同步轮(
12
)分别位于两个凹槽(8)内,两个所述转动杆(9)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同步轮(
11
),且第一同步轮(
11
)与第二同步轮(
12
)通过同步带(
13
)传动连接,所述矩形槽(2)的一侧设有滑槽(
14
),所述滑槽(
14
)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放置板(3)制动的封闭板(
15
),所述封闭板(
15
)远离放置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
16
),且第一弹簧(
16
)的另一端与滑槽(
14
)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
15
)的顶部设有销槽(
1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1)底部内壁的
U
型板(
19
),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内壁滑动贯穿有延伸至滑槽(
14
)内的铁质销杆(
17
),且铁质销杆(
17
)与销槽(
18
)相卡合,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
21
),所述固定块(
21
)靠近放置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
20
),且拉簧(
20
)的另一端与
U
型板(
19
)固定连接,所述
U
型板(
19
)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铁质销杆(
17
)配合的矩形磁铁(
22
),所述
U
型板(
19
)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
23
),且第一连接板(
23
)滑动连接在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一连接板(
23
)的一侧设有拉绳(
24
),且拉绳(
24
)绕设在转动杆(9)的外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测绘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套设在支架腿(
26
)外壁的两个扭簧(
27
),两个所述扭簧(
27
)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基座(
25
)固定连接,所述扭簧(
27
)远离基座(
25
)的一端与支架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强苏欣邹国健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