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24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包括扇叶本体和底板,所述扇叶本体的底端连接有桅杆,所述桅杆的底端设有密封圆盒,所述密封圆盒的底端连接有直立筒,所述直立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导电筒,所述导电筒位于所述直立筒的内部,所述密封圆盒的内部设有磁体机构,所述磁体机构包括一对永磁体和一对磁阻尼体,一对所述永磁体的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圆盒的内部,一对所述磁阻尼体分别套装在所述导电筒的外壁两侧,一对所述永磁体与一对所述磁阻尼体分别处于同于水平面,所述导电筒的外壁设有切割磁感线机构,所述切割磁感线机构包括第一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

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

草原牧区

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随着近些年来,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不断革新

[0003]目前,最主要的风机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机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提升转动速度,以此促使发电机发电,但是,此类通过驱动叶片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并且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区域,还需要配合重型吊机才能完成装配作业,较为费事;其次,旋转的叶片还可能对附近栖息的鸟类造成伤害,进而影响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包括扇叶本体和底板,所述扇叶本体的底端连接有桅杆,所述桅杆的底端设有密封圆盒,所述密封圆盒的底端连接有直立筒,所述直立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导电筒,所述导电筒位于所述直立筒的内部,所述密封圆盒的内部设有磁体机构,所述磁体机构包括一对永磁体和一对磁阻尼体,一对所述永磁体的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圆盒的内部,一对所述磁阻尼体分别套装在所述导电筒的外壁两侧,一对所述永磁体与一对所述磁阻尼体分别处于同于水平面,所述导电筒的外壁设有切割磁感线机构,所述切割磁感线机构包括第一线圈

第二线圈

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套装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外侧,所述第四线圈套装在所述第三线圈的外侧

[000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构成第一切割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构成第二切割线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割线圈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切割线圈的顶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尺寸范围为
0.5

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本体与桅杆的连接处设有摆幅机构,所述摆幅机构包括顶圆板

底圆板

若干加强桩

连接座和缆绳,所述顶圆板与所述底圆板之间穿插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桩,所述底圆板的底端中心位置安装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连接缆绳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缆绳的底端贯穿导电筒,并与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板体

环形槽

导电槽

抗压条和螺纹孔,所述板体的表面分别设置环形槽与导电槽,所述环形槽与导电槽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导电槽与所述导电
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直立筒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环形槽的内部,所述板体的内部安装有若干抗压条,所述板体的边角分别设置螺纹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圆盒包括盒体

顶盖和底盖,所述盒体的顶端安装顶盖,所述顶盖的顶端与所述桅杆的底端相互连通,所述盒体的底端安装底盖,所述底盖的底端与所述直立筒的顶端相互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本体

桅杆与密封圆盒的材质均为
PP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本体设置为圆锥形,且所述扇叶本体的顶端尺寸大于扇叶本体的底端尺寸

[0015]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选用地基:首先,在风场气流较大的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并选取地质较为坚固的区域进行打孔定桩,用以确保底板在稳固的同时,并保障扇叶本体可以跟随气流摆动;
S2、
搭建设施:通过使用碰撞螺栓,使其将底板固定在步骤
S1
选取的区域,并进行顶部结构的搭建,通过逐步将直立筒

密封圆盒

桅杆与扇叶本体进行依次装配,使得构成该发电结构的主体,其中,通过将摆幅机构预先安装到扇叶本体的内部,并进行穿插,从而便于后期的整体搭建,再通过将切割磁感线机构

导电筒与磁体机构进行位置调向,使其确保该发电结构构成电磁感应的发电功能;
S3、
风力测试:经过步骤
S2
,使得该发电结构在指定风场中进行摆动运行,并通过采集不同风力的发电数值,使其对永磁体与磁阻尼体之间的受力数值进行统计,并绘制相应的相应的变化曲线图,从而判断该发电结构最大接收风力摆动的范围是否符合规格;
S4、
电力检测:在经过步骤
S2
的安全测试,再将导电筒外接到调控电路,使其进行对该发电结构的电力进行变压调流处理,直至检测出的电力符合存储的要求,再将该发电结构接通电源存储设备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该发电结构安装在自然风,使其风力驱动扇叶本体进行摆动,并传导到桅杆,使得桅杆根据风速产生共振,共振后扇叶本体顶部会持续产生涡激涡流,产生持续震动,桅杆带动切割磁感线机构一起高频震动,震动切割磁场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节省了占地空间,也通过逐层搭建的方式是,使得该发电结构的装配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取消传统的转动扇叶结构,有利于保护附近栖息的鸟类,减少对其造成的伤害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剖视图
;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切割磁感线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摆幅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底板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使用方法流程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的磁体受力曲线图

[0019]附图标记:
100、
扇叶本体;
200、
底板;
2001、
板体;
2002、
环形槽;
2003、
导电槽;
2004、
抗压条;
2005、
螺纹孔;
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本体(
100
)和底板(
200
),所述扇叶本体(
100
)的底端连接有桅杆(
400
),所述桅杆(
400
)的底端设有密封圆盒(
300
),所述密封圆盒(
300
)的底端连接有直立筒(
500
),所述直立筒(
500
)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
200
)的顶端,所述底板(
200
)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导电筒(
900
),所述导电筒(
900
)位于所述直立筒(
500
)的内部,所述密封圆盒(
300
)的内部设有磁体机构(
700
),所述磁体机构(
700
)包括一对永磁体(
7001
)和一对磁阻尼体(
7002
),一对所述永磁体(
7001
)的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圆盒(
300
)的内部,一对所述磁阻尼体(
7002
)分别套装在所述导电筒(
900
)的外壁两侧,一对所述永磁体(
7001
)与一对所述磁阻尼体(
7002
)分别处于同于水平面,所述导电筒(
900
)的外壁设有切割磁感线机构(
800
),所述切割磁感线机构(
800
)包括第一线圈(
8001


第二线圈(
8002


第三线圈(
8003
)和第四线圈(
8004
),所述第一线圈(
8001
)套装在所述第二线圈(
8002
)的外侧,所述第四线圈(
8004
)套装在所述第三线圈(
8003
)的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
8001
)与第二线圈(
8002
)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构成第一切割线圈,所述第三线圈(
8003
)与第四线圈(
8004
)处于同一水平面,并构成第二切割线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线圈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切割线圈的顶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尺寸范围为
0.5

1.5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本体(
100
)与桅杆(
400
)的连接处设有摆幅机构(
600
),所述摆幅机构(
600
)包括顶圆板(
6001


底圆板(
6002


若干加强桩(
6003


连接座(
6004
)和缆绳(
6005
),所述顶圆板(
6001
)与所述底圆板(
6002
)之间穿插连接若干所述加强桩(
6003
),所述底圆板(
6002
)的底端中心位置安装连接座(
6004
),所述连接座(
6004
)的底端连接缆绳(
600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
6005
)的底端贯穿导电筒(
900
),并与所述底板(
200
)的顶端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扇叶风力发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200
)包括板体(
2001


环形槽(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顺达环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