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96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口;截污装置,设置于集水口处,排水管道中的雨水经过集水口进入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体和滤芯,第一截污体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过水通孔,第一截污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过水通孔;滤芯设置于第一截污体的底部,滤芯覆盖第一过水通孔和第二过水通孔;沉降装置,设置于排水管道的底部,排水管道内的雨水经过沉降装置沉降后进入截污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且城区不透水面积加大,暴雨时城市道路径流量激增,道路排水设施面临着极大压力,若未能快速排除路面径流则极易引起城市内涝,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

另一方面,道路地表积累有大量污染物,如颗粒物

油类

盐分





有毒物质和生活垃圾等,在降雨过程中随地表径流冲刷至排水管渠或直接进入地表水环境,将会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

[0003]在雨水排水系统中,一般通过排水管道连接至市政主管道中,但排水管道只有排水功能,但没有处理净化径流污染物功能,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污染,因此在雨水排水系统中内设置带有沉降

截污功能的设施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结构,能够对雨水中污染物进行沉降

对雨水进行截污过滤进而减少其中的污染物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结构,包括:
[0006]排水管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口;
[0007]截污装置,设置于集水口处,排水管道中的雨水经过集水口进入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体和滤芯,第一截污体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过水通孔,第一截污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过水通孔;滤芯设置于第一截污体的底部,滤芯覆盖第一过水通孔和第二过水通孔;
[0008]沉降装置,设置于排水管道的底部,排水管道内的雨水经过沉降装置后进入截污装置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滤芯为由一块底板和四块侧板合围而成的槽型滤芯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滤侧壁对应滤芯位置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溢流孔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沉降装置包括:
[0012]安装座;
[0013]多个齿片,倾斜设置于安装座上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座包括:
[0015]安装底板;
[0016]两个安装提手,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的两端;
[0017]两个安装侧板,分别设置于安装底板的除设置有安装提手的另外两个侧边处;多个齿片在安装侧板的延伸方向上间距设置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安装侧板上均设置有卡接槽,齿片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安装侧板上相应的卡接槽内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二截污体,设置于第一截污体的开口处;第二截污体内具有第二截污腔,且第二截污体的底面和侧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截污孔,雨水依次经第二截污腔和第一截污腔后被过滤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截污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溢流孔,第二溢流孔设置于第二截污体的侧壁上靠近第二截污腔开口的一端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水管道的底部和
/
或侧壁上设置有缓释装置

缓释装置为孔径较小的排水孔,或者为填充有一定孔隙缓释材料的孔径较大的排水孔

[0022]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集水口处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的底部和
/
或侧壁上设置有缓释装置

缓释装置为孔径较小的排水孔,或者为填充有一定孔隙缓释材料的孔径较大的排水孔

[0023]具体地,当缓释装置为孔径较小的排水孔时,对于储水体积为
V
的集水井来说,储水的水排空时间为:公式中,
T
是指缓释放空时间
(
单位
s)

V
是指集水井内可调蓄的水体积
(
单位
m3)

μ
是指缓释装置的流量系数,
g
是指重力加速度
(
单位
m/s2)

h
是指集水井储水深度
(
单位
m)。
[0024]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缓释装置为填充有一定孔隙缓释材料的孔径较大的排水孔时,实际流量系数
μ

,故集水井储水的水排空时间为:公式中,
T
'是指缓释放空时间
(
单位
s)

V
是指集水井内可调蓄的水体积
(
单位
m3)

μ
'是指缓释装置的实际流量系数,
g
是指重力加速度
(
单位
m/s2)

h
是指集水井储水深度
(
单位
m)。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6]1、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结构,包括沉降装置和截污装置,实现沉降和过滤两级截污处理,提升了排水结构的整体除污效率以及实用性

其中,通过设置包括第一截污体和滤芯的截污装置,对雨水中的油类

盐分



磷和悬浮物等进行过滤,减小了雨水排放对于水环境的危害

同时,通过设置沉降装置,在前端对进入截污装置的雨水中的泥沙等颗粒物进行沉降处理,能够实现快速沉降雨水中的颗粒污染物,减少进入截污装置的颗粒污染物,同时防止已经沉降的污染物被后续流入的雨水扰动

上浮,减少颗粒污染物附着在滤芯上而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

减少其使用寿命,提高了该排水结构的实用性

[0027]2、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结构,通过在第一截污体的过滤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一过水通孔,在第一截污体底面设置多个第二过水通孔,并在第一截污体底部设置一由一块底板和四块侧板合围而成的槽型滤芯,使滤芯的侧板可以覆盖第一截污体的过滤侧壁上的第一过水通孔,底板可以覆盖第一截污体底面上的第二过水通孔,不仅可以通过滤芯对进入第一截污体的雨水中的油类

盐分



磷以及悬浮物等进行过滤,减小了雨水排放对于水环境的危害,同时增加了过滤面积,有效提升截污装置的截污效果以及排水效率,保证排水通畅

[0028]3、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结构,通过在沉降装置的安装座上设置安装提手,当沉降装置内污染物积累较多时,可以轻松提拉取出;齿片通过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口;截污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水口处,所述排水管道中的雨水经过所述集水口进入所述截污装置;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体和滤芯,所述第一截污体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所述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过水通孔,所述第一截污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过水通孔;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一截污体的底部,所述滤芯覆盖所述第一过水通孔和第二过水通孔;沉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水管道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内的雨水经过所述沉降装置沉降后进入所述截污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由一块底板和四块侧板合围而成的槽型滤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侧壁在对应滤芯位置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溢流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包括:安装座;多个齿片,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底板;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启王哲刘振善张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井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