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474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截流井的溢流口设置有鸭嘴阀,且鸭嘴阀的后污水管线设置有第一水质在线监测仪和三通阀,三通阀设置有两条管线,两条管线分别是水力旋转筛网进水管和超越管线,且超越管线的出水端连接于河道;水力筛网的进水端连接于三通阀,且出水端通过污水管连接于沉砂沉淀室;沉砂沉淀室的内圈为沉砂池,外圈为沉淀池,沉砂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用于污水流通的挡墙底部孔隙;生物转盘通过生物转盘进水管与沉砂沉淀室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镇排水系统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系统,其中截流式合流制是采用同一管道输送雨水和污水混合液并利用截流管道将部分雨污混合液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合流制排水方式

这种方式能很好的改善合流制管网系统带来的水环境污染

然而,随着降雨量增加,实际收集到的雨水流量超过合流制设计截流倍数对应的管道输送能力时,就会形成合流制溢流混合液而进入河道

目前,我国污水收集管道旱季长期低流速运行导致的管道沉积问题较为突出,降雨后挟带大量管道沉积物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是很多城市河道雨后黑臭的重要根源

合流制溢流污水由于混合了旱季污水

降雨径流和从管道内冲刷出的沉积物,颗粒物

悬浮物含量更高,且有一定浓度有机物,水质水量波动更大,具有间歇性

爆发性特征,对河道水质的短时冲击影响更强

[0003]河道水环境修复首要技术路线是控源截污,内源治理

为解决合流制溢流混合液对河道水质的负面影响,需要开发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在降雨前期快速拦截净化溢流混合液,减少混合液污染物直接入河总量,还能在降雨中后期减少低浓度大水量的溢流混合液对处理单元的冲击

同时,为了避免污染控制系统在旱季时无水而导致闲置的问题,还应考虑处理单元尤其是生物处理单元的旱季处理河水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截流井

水力筛网

沉砂沉淀室

生物转盘

控制系统

超越管线,以及河水管线;
[0006]所述截流井的溢流口设置有鸭嘴阀,且鸭嘴阀的后污水管线设置有第一水质在线监测仪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有两条管线,两条管线分别是水力旋转筛网进水管和超越管线,且超越管线的出水端连接于河道;
[0007]所述水力筛网的进水端连接于三通阀,且出水端通过污水管连接于沉砂沉淀室;
[0008]所述沉砂沉淀室的内圈为沉砂池,外圈为沉淀池,所述沉砂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用于污水流通的挡墙底部孔隙;
[0009]所述生物转盘通过生物转盘进水管与所述沉砂沉淀室连接,生物转盘的出水端设置有消毒设备和第二水质在线监测仪,生物转盘的底部设置有生物转盘集泥管,且外连设置有生物转盘排泥管,生物转盘进水端同时连接有河水进水泵和河水管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砂沉淀室底部为倒三角形结构,沉砂池底外连排砂管,沉淀池底三角形顶点位置设置有穿孔集泥管,外连沉淀排泥管,沉砂沉淀室出水
端设置有液位控制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砂池中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沉淀池上部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沉淀池的顶部周边为穿孔溢流集水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鸭嘴阀

第一水质在线监测仪

三通阀

沉淀出水泵

河水进水泵

液位控制器,以及第二水质在线监测仪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排泥管和生物转盘排泥管分别连接有沉淀排泥泵和生物转盘排泥泵,且通过污泥管线与截流井截流口连接

[0014]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
S1、
当发生降雨时,当截流井发生溢流时,鸭嘴阀自动打开,管道通水,控制系统通电,三通阀连接水力筛网的方向打开,溢流混合液经污水管线进入水力筛网,推动水力筛网旋转拦截去除塑料,大石块等栅渣,并通过集渣罐收集;水力筛网出水自流经沉砂沉淀室进水管进入竖流式沉砂池去除砂石等较大杂质后通过挡墙底部空隙流入沉淀池,打开混凝剂加药管加入混凝剂与污水混合,底部沉砂由排砂管收集后外运,沉淀污泥由穿孔排泥管收集后通过沉淀排泥管和沉淀排泥泵转输至污泥管线,沉淀池上清液由上部穿孔溢流集水槽收集后经沉淀出水泵进入生物转盘进行生物处理,经过消毒后排入河道;
[0016]步骤
S2、
当处于降雨中后期,通过第一水质在线监测仪显示水质浓度与河水旱季浓度相当时,关闭水力筛网方向阀门,打开超越管线阀门,溢流混合液直接经超越管线排入河道;
[0017]步骤
S3、
当降雨结束后,液位控制器显示沉砂沉淀室出水端液位低于设定值时,关闭沉淀出水泵,开启河水进水泵,抽送河水进入生物转盘进行生物处理且保持生物转盘持续挂膜,在下次降雨时,关闭河水进水泵,重复降雨时步骤;
[0018]步骤
S4、
生物转盘污泥由生物转盘排泥管和生物转盘排泥泵转输至污泥管线,连同沉淀污泥一起运至截流井截流口,随截流污水一起转输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0020]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超越管线,使降雨中后期低浓度

流速大

水量大的溢流混合物直接入河,此时的溢流混合液对河道影响较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处理单元的冲击

设计的河水管线在旱季时将河水抽送至生物转盘进行生物处理,能够去除
COD、NH
4+

N
等影响水质营养状态的物质,起到河道旁侧处理和生物转盘持续挂膜的效果

[0021]生物转盘在旱季时由河水持续挂膜,雨季能及时处理溢流污水中的
COD

NH
4+

N
等,水力网筛和沉砂池有效去除较大颗粒物,沉淀池进一步去除较小颗粒物
SS

TP
,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并调节溢流量,减少生物转盘的水量冲击

沉淀池和生物转盘产生的污泥在旱季通过污泥泵和污泥管转输至截流井,经截流管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增加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效能

生物转盘能适应于
BOD5浓度<
10mg/L
的污水,停留时间
0.5

2h
,具有快速净化的能力,适合于合流制溢流混合液处理

通过水质和水量在线监测控制生物转盘停留时间,以保证出水与河流水质相近,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井

水力筛网

沉砂沉淀室

生物转盘

控制系统

超越管线,以及河水管线;所述截流井的溢流口设置有鸭嘴阀,且鸭嘴阀的后污水管线设置有第一水质在线监测仪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有两条管线,两条管线分别是水力旋转筛网进水管和超越管线,且超越管线的出水端连接于河道;所述水力筛网的进水端连接于三通阀,且出水端通过污水管连接于沉砂沉淀室;所述沉砂沉淀室的内圈为沉砂池,外圈为沉淀池,所述沉砂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用于污水流通的挡墙底部孔隙;所述生物转盘通过生物转盘进水管与所述沉砂沉淀室连接,生物转盘的出水端设置有消毒设备和第二水质在线监测仪,生物转盘的底部设置有生物转盘集泥管,且外连设置有生物转盘排泥管,生物转盘进水端同时连接有河水进水泵和河水管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沉淀室底部为倒三角形结构,沉砂池底外连排砂管,沉淀池底三角形顶点位置设置有穿孔集泥管,外接沉淀排泥管,沉砂沉淀室出水端设置有液位控制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中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沉淀池上部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沉淀池的顶部周边为穿孔溢流集水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排泥管和生物转盘排泥管分别连接有沉淀排泥泵和生物转盘排泥泵,且通过污泥管线与截流井截流口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鸭嘴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亚侯红勋汝小瑞范信生吴可胡洁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