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雨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86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雨水口,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壳体和挂篮,壳体壳体呈盒状结构,由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围合而成,侧板顶端具有用于将壳体安装在雨水阱口内的外凸边沿;挂篮嵌入安装在壳体上部,并在挂篮内壁上布置第一滤水孔,壳体上部侧板上布置第二滤水孔;壳体底部作为沉泥区,在壳体底部侧板上开设第三滤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用在新建项目,也可以直接用于既有立篦式雨水口改造,具有较大的过水面积和排水能力,易于制造和安装,适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保型雨水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截污功能的雨水阱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雨水口。

技术介绍

[0002]在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并在地面形成约15mm厚的地表径流,其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也会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质,故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若经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会给自然水体带来较大污染。
[0003]雨水阱作排水系统接纳雨水的最前端构筑物,可以通过增加截污设计来改善雨水污染情况。作为管道排水系统收集地表水的设施, 其分为平箅式、立箅式和联合式。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边石每隔一定距离处。雨水阱的泄水量是城市道路路面排水设计的关键,同时也将对路面结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000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改变以往外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将雨水留下并坚持“渗、滞、蓄、净、用、排”的原则,即雨水先在海绵设施中蓄存、净化、下渗、回用,将70%以上的雨水就地消纳,减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量。雨水口作为市政排水系统汇集地表径流的重要设施,提高其设计泄水能力的和初期污染拦截处理能力,具备重大意义。
[0005]治理初期雨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源头减量,就地处理。使用分散式初期雨水处理设施,使得雨水在进入管道系统之前得到处理。(2)收集调蓄处理。通过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和利用管道系统自身的调蓄容量,将雨水进行收集,待雨季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3)加强维护管理。初期雨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具有特殊性,加强对初期雨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是上述设施发挥效果的重要保证。
[0006]基于以上调研工作,本专利技术产品目标旨在处理初期雨水污染物问题;依据《雨水口》(16S518)图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

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

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

2008)等规范,设计一种全新结构的雨水阱内植器,在确保过水能力的同时提高截污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在源头对初期雨水的污染物减量,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一种新结构的环保型雨水口。
[0008]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雨水口,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壳体和挂篮;
[0009]所述壳体呈盒状结构,由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围合而成,所述侧板顶端具有外凸的边沿,所述边沿用于将壳体安装在雨水阱口内;
[0010]所述挂篮嵌入安装在壳体上部,挂篮内壁上布置第一滤水孔,壳体上部侧板上布
置第二滤水孔;
[0011]所述壳体底部作为沉泥区,在壳体底部侧板上开设第三滤水孔。
[0012]在沉泥区安装滤砖,所述滤砖沿沉泥区的侧板竖直安装的结构,并紧贴第三滤水孔。采用上下布置的多重过滤结构,对进入的雨水做多次过滤处理。
[0013]从整体结构强度、材料与制造成本优化设计,壳体与挂篮均采用金属板材冲孔折弯焊接成型的一体化结构。金属板材可以选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板、铝合金板,或者采用更廉价钢板,表面施加喷塑等防锈涂层。
[0014]挂篮形状优选为梯形体,其顶部开口是梯形体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挂篮底壁是梯形体面积较小的长方形,所述第一滤水孔布置在长方形长边所在的挂篮侧壁和挂篮底壁。
[0015]壳体形状优选为梯形体,壳体顶部开口是梯形体面积较大的长方形,底板是梯形体面积较小的长方形。壳体和挂篮的形状也都可以采用长方体。
[0016]在挂篮的两侧具有凸缘,并在壳体内壁设置用于挂接所述凸缘的凸棱。凸缘优选为长边两侧90度折弯的长条形边沿,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 凸棱可以在壳体侧壁长边靠近顶端内侧焊接产条形L金属条,或者直接冲压向内凸起。在挂篮的两端设有提手,直接采用冲孔成型,可以加橡胶护圈,方便定期取出挂篮维护。
[0017]在壳体底板上布置凸起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固定滤砖。同样可以采用焊接金属条或冲压凸起的方式。
[0018]所述第一滤水孔是纵向间隔布置的条形孔,所述第二滤水孔是横向阵列布置的条形孔,优选三行两列,所述第三滤水孔是竖向间隔布置的条形孔,如此第一滤水孔与第二滤水孔形成纵横交错的方式,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壳体和挂篮的结构强度,又具备较好的过滤效果。
[0019]壳体的横截面优选为长方形,第二滤水孔和第三滤水孔均布置在长方形长边的侧板上,长方形短边的侧板顶部布置管孔。相应地挂篮也是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滤水孔布置在长方体长边的侧壁和底壁。
[0020]专利技术原理:壳体具备较大的容量和过水面积,挂篮的第一滤水孔对进入雨水阱的雨水做第一道过滤,使用第二滤水孔对挂篮向四周排出的雨水做第二道过滤。
[0021]滤砖及第三滤水孔组成的过滤结构,对挂篮向下排入沉泥区的雨水做沉淀和再过滤。
[0022]在小雨及初期雨水进入雨水口时,通过挂篮底部第滤水孔进入底部沉泥区,主要借助滤砖进行细过滤和沉淀,经第三滤水孔排入管线。
[0023]当中大雨时,底部沉泥区水位上升,雨水主要通过纵横交错的挂篮两侧第一滤水孔和壳体第二滤水孔排出,以拦截雨水中树叶杂物等大块污染物为主,可有效避免管线堵塞,提高雨水排水能力。
[002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既可以用在新建项目,也可以直接用在既有立篦式雨水口改造的内植器,具有较大的过水面积和排水能力,而且整体结构简约表面平滑不易淤积和堵塞,易于制造和安装,适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有别于现有截污式雨水口,能满足一定的未来城市化发展需求,可谓环保智慧型雨水口,同时具有高强度性、高去除率等优点;制备产品原料较为普遍且操作简单,在满足一定标准的基础上具有便利的生产条件。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环保型雨水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27]图3是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环保型雨水口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环保型雨水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壳体1、挂篮2、边沿3、第一滤水孔4、第二滤水孔5、第三滤水孔6、滤砖7、凸缘8、凸棱9、卡槽10、提手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
[0033]本实施例的环保型雨水口如图1

图6所示,由壳体1、挂篮2和滤砖7三部分装配而成,其中,壳体1采用四块梯形侧板和一块矩形底板围合成的梯形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四个矩形侧板和一个矩形底板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雨水口,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挂篮;所述壳体呈盒状结构,由四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围合而成,所述侧板顶端具有外凸的边沿,所述边沿用于将壳体安装在雨水阱口内;所述挂篮嵌入安装在壳体上部,挂篮内壁上布置第一滤水孔,壳体上部侧板上布置第二滤水孔;所述壳体底部作为沉泥区,在壳体底部侧板上开设第三滤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砖,所述滤砖沿沉泥区的侧板竖直安装,并紧贴第三滤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金属板材冲孔折弯焊接成型的一体化结构,所述挂篮具有金属板材冲孔折弯焊接成型的一体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的两侧具有凸缘,所述壳体内壁具有用于挂接所述凸缘的凸棱,所述挂篮的两端设有提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状是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启张奎孙成刚彭爱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井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