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490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
‑3‑
环己烯
‑1‑
甲酸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合成的
,尤其涉及一种
(S)
‑3‑
环己烯
‑1‑
甲酸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
‑3‑
环己烯
‑1‑
甲酸作为手性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和有机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已经表现出多种药物活性,因此
(S)
‑3‑
环己烯
‑1‑
甲酸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开发绿色

高效和简便的合成新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
(S)
‑3‑
环己烯
‑1‑
甲酸的合成主要采用手性源合成法和外消旋体手性拆分法

其中,手性源合成法由于天然手性物质的种类有限,使得合成特定目标产物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工业上主要采用非对映异构体拆分技术制备
(S)
‑3‑
环己烯
‑1‑
甲酸,以手性苯乙胺作为手性拆分剂,将外消旋3‑
环己烯
‑1‑
甲酸甲酯与苯乙胺形成的非对映体异构体,基于这对非对映体异构体在丙酮中的溶解度差异来进行分离,并经过缓慢冷却多次重结晶后,才能得到手性纯度较好的产品,然而该方法操作复杂,所使用的手性拆分剂价格昂贵且用量大,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亟需提供一种方案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S)
‑3‑
环己烯
‑1‑
甲酸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能够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作用下,高效不对称合成
(S)
‑3‑
环己烯
‑1‑
甲醛,并实现
(S)
‑3‑
环己烯
‑1‑
甲酸的高效合成,且制得的
(S)
‑3‑
环己烯
‑1‑
甲酸具有良好的收率和高达
99.8
%的
ee


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反应效率高,具有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
(S)
‑3‑
环己烯
‑1‑
甲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在第一溶剂中,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丙烯醛
I
与1,3‑
丁二烯
II
进行以下反应后,生成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0007][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
(S)
‑3‑
环己烯
‑1‑
甲醛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对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
进行高效合成,具有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有利于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
在药物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0009]可选地,丙烯醛
I
与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时,将所述丙烯醛
I
与过量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

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了
(S)
‑3‑
环己烯
‑1‑
甲醛的得率

[0010]可选地,将所述丙烯醛
I
与过量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时,所述丙烯醛
I
与所
述1,3‑
丁二烯
II
的摩尔比为
1∶(2

4)。
[0011]可选地,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有机胺类催化剂;所述有机胺催化剂包括咪唑烷酮类催化剂

其有益效果在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廉价易得且反应活性高,其内不含有过渡金属,避免了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且性质稳定,有利于反应结束后回收利用,提高了反应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0012]可选地,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与所述丙烯醛
I
的摩尔比为
(0.01

0.10)∶1。
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较低剂量下即可实现对反应的加速

[0013]可选地,将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时,控制反应温度为0‑
40℃。
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条件温和

[0014]可选地,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将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生成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后,提纯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并回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其有益效果在于,对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进行分离,有利于对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并且提高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的合成纯度,有利于应用

[0015]可选地,提纯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并回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过程中,包括:调节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反应后的混合体系的
pH
至2‑4后,加入第一萃取剂萃取分离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向分离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后的混合体系的
pH

10

14
,加入第二萃取剂萃取分离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0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S)
‑3‑
环己烯
‑1‑
甲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溶剂中,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丙烯醛
I
与1,3‑
丁二烯
II
进行以下反应后,生成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醛
I
与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时,将所述丙烯醛
I
与过量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丙烯醛
I
与过量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时,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的摩尔比为1:
(2

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有机胺类催化剂;所述有机胺催化剂包括咪唑烷酮类催化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与所述丙烯醛
I
的摩尔比为
(0.01

0.10)∶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为促进剂,将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进行反应生成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后,提纯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并回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纯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并回收所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过程中,包括:调节所述丙烯醛
I
与所述1,3‑
丁二烯
II
反应后的混合体系的
pH
至2‑4后,加入第一萃取剂萃取分离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调节分离所述
(S)
‑3‑
环己烯
‑1‑
甲醛
III
后的混合体系的
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琥张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