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失调校准的R2R SAR ADC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失调校准的
R2R SAR ADC。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技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进步和工艺尺寸的持续减小的推动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可穿戴设备
、
智能家居等多个应用场景的飞速进步
。
在这些环境中,电子设备需要在保持其核心功能的同时,具有高能效,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周期
。
然而,大量用于收集模拟信号的无线传感器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系统功耗过高
。
作为无线传感器中将模拟输入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连接起来的关键部分,模数转换器
(ADC)
一直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
。
在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相关技术的推动下,模数转换器的速度和精度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提高
。
[0003]模数转换器有多种类型,包括快闪型
、
流水线型
、
逐次逼近型和
Sigma
‑
de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失调校准的
R2R SAR ADC
,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器
、
失调校准电路
、
电荷泵控制逻辑模块
、SAR
逻辑模块
、R2R DAC
;失调校准电路的控制端作为输入采样信号输入端和校准控制信号输入端,失调校准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失调校准电路的输入端与电荷泵控制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
SAR
逻辑模块的输入端
、
电荷泵控制逻辑模块的输入端,
SAR
逻辑模块的输出端与
R2R DAC
连接,以控制
R2R DAC
,
R2R DAC
的输出端与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失调校准的
R2R SAR ADC
,其特征在于,失调校准电路由反相器
、
电容
C1
‑
C4、
两个
Buffer、
一个
OTA、
开关
S1
‑
S6
组成,第一
Buffer
的同相端经
C3
连接至
V
ss
,第一
Buffer
的同相端还作为失调校准电路的输入端,第一
Buffer
的反相端与第一
Buffer
的输出端相连接并经
S1
与
S2
的一端
、C1
的一端连接,
C1
的另一端经
C2
与
S5、S6
的一端连接,
S5
的另一端连接至
V
ss
,
S6
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压
V
in
,
C1
的另一端还与
OTA
的反相端连接,并经
S3
与
S2
的另一端
、OTA
的输出端
、S4
的一端连接,
OTA
的同相端接
V
ss
,
S4
的另一端经
C4
连接至
V
ss
,
S4
的另一端还连接至第二
Buffer
的同相端,第二
Buffer
的反相端与第二
Buffer
的输出端相连接作为失调校准电路的输出端并输出信号
V
p
,输入采样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一对反相采样信号即采样信号
SA、
采样的反相信号
SAB
中,
SA
用于控制
S2、S4
,
SAB
用于控制
S1、S3
,校准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一对反相校准控制信号即校准控制信号
EN、
校准的反相控制信号
ENB
中,
SA
和
EN
共同控制
S5
,
SAB
和
ENB
共同控制
S6。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失调校准的
R2R SARADC
,其特征在于,失调校准电路校准失调电压的工作方式为:当
EN
置为高电平,
ENB
为低电平时,电路开始校准且
SAR
逻辑模块不工作;在
SAB
置为高电平,
SA
则为低电平时,即
S1、S3、S5
闭合,
S2、S4、S6
断开,
C1
左侧电位为电荷泵控制逻辑模块为之充电的
V
c
,
C2
左侧电位为
V
ss
,已知电荷量公式:
Q
=
CV
其中
C
表示电容,
V
为电容两侧电压差,由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榕山,李航琪,魏聪,周圻坤,黄黎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