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414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8
本申请属于空鼓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包括手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鼓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鼓是由于原砌体和粉灰层中存在空气引起的,检测的时候,用空鼓锤或硬物轻敲抹灰层及找平层发出咚咚声为空鼓

房屋质量中的“空鼓”一般是指房屋的地面

墙面

顶棚装修层
(
抹灰或粘贴面砖
)
与结构层
(
混凝土或砖墙
)
之间因粘贴

结合不牢实而出现的空鼓现象

[0003]传统技术中主要使用空鼓锤敲击墙面,通过敲击过程中产生过的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空鼓,但长时间使用空鼓锤敲击墙面时,容易使得工作人员的手臂产生酸痛感,因此,有些工作人员采用滑行检测的方法,通过握住空鼓锤,利用敲击球在墙面滑动,根据声音判断是否存在空鼓,但现有的敲击球通常与空鼓锤的杆体固定,长期的滑行检测会导致与墙面接触的敲击球部位出现严重磨损,当敲击球因磨损出现棱边时,容易使得墙面发生刮花现象,给后期墙面修补造成了一定麻烦,因此,需要进行相关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包括手柄

与手柄一端连接的伸缩杆组件以及设置于伸缩杆组件远离手柄一端的滚珠,所述伸缩杆组件远离手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保持滚珠活动过程中稳定性的保持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在空鼓检测过程中能够自由活动,保持组件则保持了滚珠活动过程中稳定性,滚珠的设置,使得墙面空鼓检测装置与墙面之间滚动连接,避免了因固定式的敲击球的同一部位长期磨损

最终导致墙面发生刮花的现象,降低了后期对墙面进行修补的概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与手柄一端固定的第一套管

与第一套管内壁贴合的第二套管以及与第二套管内壁贴合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端与第二套管下端以及第二套管上端与第三套管下端之间均通过弹性卡紧组件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滚珠上的弧形压紧片

与第三套管外壁靠近第三套管上端的位置螺纹连接的螺纹筒以及与螺纹筒内壁靠近螺纹筒顶部的位置固定的环形圈,所述弧形压紧片的内表面与滚珠外表面贴合,与所述滚珠顶部对应的弧形压紧片内径自滚珠中部向两侧递减,所述弧形压紧片两端均延伸至第三套管内,所述弧形压紧片外表面开设有与环形圈配合的弧形凹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压紧片内表面与滚珠外表面贴合,弧形压紧片外表面的弧形凹槽与环形圈配合,且与滚珠顶部对应的弧形压紧片内径自滚珠中部向两侧递
减,不仅保证了滚珠的自由活动,而且增强了滚珠在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便工作人员握住手柄并滑动墙面空鼓检测装置,通过滚珠滚过墙面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空鼓部位,减小了工作人员因长期敲击墙面而产生的酸痛感,同时减小了墙面发生磨损的概率

[0011]进一步的,以所述第二套管上端与第三套管下端之间的连接为例,所述弹性卡紧组件包括与第三套管内壁靠近第三套管下端的位置固定的
U
形弹性杆

贯穿设置于第三套管侧壁上并与第三套管滑移连接的圆柱体以及设置于圆柱体远离
U
形弹性杆一端的限位球,所述圆柱体远离限位球的一端开设有与
U
形弹性杆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圆柱体远离
U
形弹性杆一端开设有与限位球配合的半球形凹槽,所述第二套管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球穿过并限位的限位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U
形弹性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且能够保持原状,当工作人员需要伸长墙面空鼓检测装置时,只需将第二套管从第一套管内抽出,第三套管从第二套管抽出即可,在
U
形弹性杆的弹力作用下,限位球穿过限位孔,以此保持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之间以及第三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空鼓检测装置的长度进行适当调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压紧片上设置有用于标记的标记组件,所述标记组件包括与弧形压紧片侧壁固定的第一弧形板

与第一弧形板远离弧形压紧片的一端固定的第一半圆管

与弧形压紧片侧壁固定的第二弧形板以及与第二弧形板远离弧形压紧片的一端固定的第二半圆管,所述第二半圆管与第一半圆管共同围成一个圆管状结构,所述标记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半圆管与第一半圆管之间的标记粉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滚动过墙面,检测到空鼓部位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手柄,使得标记粉笔朝向墙面,以便工作人员使用标记粉笔对墙面空鼓部位进行标记,提高了空鼓部位标记的便利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管外壁和第二半圆管外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体,所述环形槽体内设置有用于保持第一半圆管与第二半圆管闭合的环形橡胶片,所述第一半圆管外壁靠近环形槽体的位置上开设有豁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橡胶片内表面与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上的环形槽体配合,以此增强了第一半圆管与第二半圆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标记粉笔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当标记粉笔在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之间断裂时,工作人员只需取下环形橡胶片,并将弧形压紧片两侧向中间按压,使得弧形凹槽与环形圈分离,即可取出弧形压紧片和滚珠,从而打开弧形压紧片,并取出断裂的标记粉笔

以更换新的标记粉笔,最后重新安装弧形压紧片和滚珠即可

[001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筒外壁均匀固定有多个防滑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的设置,增强了工作人员转动螺纹筒过程中的摩擦力,降低了打滑概率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一侧设置有标记指示面,所述手柄另一侧设置有测量指示面,所述标记指示面与标记粉笔位于伸缩杆组件同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记指示面与标记粉笔位于同侧,测量指示面与滚珠位于同侧,以便工作人员转动手柄,通过滚珠进行空鼓检测或通过标记粉笔标记空鼓位置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
本申请中,滚珠在空鼓检测过程中能够自由活动,保持组件则保持了滚珠活动过程中稳定性,滚珠的设置,使得墙面空鼓检测装置与墙面之间滚动连接,避免了因固定式的敲击球的同一部位长期磨损

最终导致墙面发生刮花的现象,降低了后期对墙面进行修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包括手柄
(1)、
与手柄
(1)
一端连接的伸缩杆组件
(2)
以及设置于伸缩杆组件
(2)
远离手柄
(1)
一端的滚珠
(3)
,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组件
(2)
远离手柄
(1)
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保持滚珠
(3)
活动过程中稳定性的保持组件
(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杆组件
(2)
包括与手柄
(1)
一端固定的第一套管
(21)、
与第一套管
(21)
内壁贴合的第二套管
(22)
以及与第二套管
(22)
内壁贴合的第三套管
(23)
,所述第一套管
(21)
上端与第二套管
(22)
下端以及第二套管
(22)
上端与第三套管
(23)
下端之间均通过弹性卡紧组件
(6)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持组件
(4)
包括设置于滚珠
(3)
上的弧形压紧片
(41)、
与第三套管
(23)
外壁靠近第三套管
(23)
上端的位置螺纹连接的螺纹筒
(42)
以及与螺纹筒
(42)
内壁靠近螺纹筒
(42)
顶部的位置固定的环形圈
(43)
,所述弧形压紧片
(41)
的内表面与滚珠
(3)
外表面贴合,与所述滚珠
(3)
顶部对应的弧形压紧片
(41)
内径自滚珠
(3)
中部向两侧递减,所述弧形压紧片
(41)
两端均延伸至第三套管
(23)
内,所述弧形压紧片
(41)
外表面开设有与环形圈
(43)
配合的弧形凹槽
(41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建筑检测的墙面空鼓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以所述第二套管
(22)
上端与第三套管
(23)
下端之间的连接为例,所述弹性卡紧组件
(6)
包括与第三套管
(23)
内壁靠近第三套管
(23)
下端的位置固定的
U
形弹性杆
(61)、
贯穿设置于第三套管
(23)
侧壁上并与第三套管
(23)
滑移连接的圆柱体
(62)
以及设置于圆柱体
(62)
远离
U
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卿郑红省王可法邓高峰张延涛程新春吕伟赵贺星吴冰顾朝选周世浩吴高峰秦东雷王银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