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386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树脂密封装置,其在压制装置的固定压盘中,可防止闭模时模具固定面的平坦度的降低,且可谋求轻量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密封装置包括进行上模及下模的闭模/开模的压制装置,压制装置具有供上模及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的固定压盘及供另一者固定的可动压盘、将固定压盘加以固定并且能够升降地保持可动压盘的系杆、以及使可动压盘升降的驱动装置,固定压盘为如下结构,即,在本体部中的第一面侧设置有与系杆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并且在与第一面为相反方向的第二面侧设置有吊钟状部,上模及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于吊钟状部。及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于吊钟状部。及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于吊钟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利用密封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树脂”)对在基材搭载有电子零件的工件进行密封而加工为成形品的树脂密封装置的例子,已知有利用转移成形方式或压缩成形方式的树脂密封装置。
[0003]转移成形方式为以下技术:设置罐来向设置于包括上模及下模而构成的密封模具的两个上下模的密封区域(模腔)供给规定量的树脂,在与所述各密封区域对应的位置分别配置工件,通过利用上模及下模夹持并从罐向模腔浇注树脂的操作进行树脂密封。另外,压缩成形方式为以下技术:向设置于包括上模及下模而构成的密封模具的密封区域(模腔)供给规定量的树脂,并且在所述密封区域配置工件,通过利用上模与下模夹持的操作进行树脂密封。作为一例,已知有在使用在上模设置有模腔的密封模具的情况下,向工件上的中心位置一并供给树脂来进行成形的技术等。另一方面,已知有在使用在下模设置有模腔的密封模具的情况下,供给覆盖包含所述模腔的模具面的膜及树脂而进行成形的技术等。
[0004]在任一方式中,均设置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

093987号公报)等中例示的压制装置、即进行密封模具(上模及下模)的闭模(合模)来进行工件的树脂密封的机构。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

09398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

04235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

1489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1]此处,密封模具通常构成为,固定于一对可动压盘及固定压盘,通过由驱动装置朝向固定压盘驱动(推动)可动压盘,从而对所述密封模具施加闭模力(加压力)。然而,由于作为加压力而作用有极大的力,因此固定压盘产生变形,特别是供密封模具(上模或下模)固定的模具固定面的平坦性降低(恶化)成为课题。即,当发生所述模具固定面的平坦性的降低(恶化)时,经固定的密封模具产生变形(挠曲),成为成形不良(具体而言,成形品的尺寸形状并非按照设计的状态)的原因,因此期望解决此问题(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

04235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

148933号公报等)。
[0012]为了谋求所述课题的解决,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努力研究,首先,关于压制装置的固定压盘,想出了如下结构(比较例),即,通过与闭模力(夹持力)即施加至密封模具的加压力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特别是径向的中心位置处的壁厚(即,闭模方向(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来确保刚性,从而抑制模具固定面的变形(未图示)。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制品(基于树
脂密封的成形品)的大型化、或需要提高填充性等的器件(成形品的组装制品)的增加,对能够施加更大的闭模力(夹持力)的装置的需求高涨,其结果,产生了固定压盘成为极厚且重的结构的其他课题。如此,防止固定压盘的模具固定面的变形与固定压盘的单体重量的轻量化成为了相反的课题。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树脂密封装置,其在压制装置的固定压盘中,可防止闭模时模具固定面的平坦度的降低,且可谋求轻量化。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以下作为一实施方式记载那样的解决手段来解决所述课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密封装置使用包括上模及下模的密封模具并利用树脂对工件进行密封而加工为成形品,所述树脂密封装置的必要条件在于,包括进行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闭模/开模的压制装置,所述压制装置具有供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的固定压盘及供另一者固定的可动压盘、将所述固定压盘加以固定并且能够升降地保持所述可动压盘的系杆、以及使所述可动压盘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压盘为如下结构,即,在本体部中的第一面侧设置有与所述系杆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并且在与所述第一面为相反方向的第二面侧设置有吊钟状部,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吊钟状部。
[0017]据此,关于构成压制装置的固定压盘,可同时实现在施加有闭模力时模具固定面的平坦度的降低的防止、及小型化、轻量化。作为一例,相对于所述比较例,可将变形量(相对于平坦面的挠曲量)抑制为二分之一以下,且可将上下方向尺寸小型化50%左右,从而可获得能将重量轻量化30%左右的效果。
[0018]另外,优选为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吊钟状部之间设置有朝向径向的中心穿设的周状的凹陷部。据此,可获得保持吊钟状部中的靠近径向的中心的变形量与靠近径向的外周的变形量的平衡、即不产生变形量的差异的作用效果。因此,可获得将模具固定面保持为平坦面的效果(即,不使模具固定面的平坦性降低(恶化)的效果)。
[0019]另外,优选为所述凹陷部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径向的最里部位于比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其中一者的外周部更靠近径向的中心的位置。据此,可更进一步提高将模具固定面保持为平坦面的效果(即,不使模具固定面的平坦性降低(恶化)的效果)。
[0020]另外,优选为所述固定部设置于在所述本体部的四角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臂部的前端部,所述臂部构成为挠曲产生部,所述挠曲产生部通过设定为在进行所述闭模时使应力集中而产生比其他部位相对较大的挠曲。据此,在闭模力发挥作用时,通过使臂部积极地变形(挠曲),可防止吊钟状部特别是模具固定面的变形。可在不使用增加固定压盘的径向的中心位置处的壁厚的以往的刚性提高方法的情况下抑制模具固定面的变形。
[0021]另外,优选为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吊钟状部通过铸造而一体地构成,在径向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沿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穿设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形成为内径沿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呈阶梯状或锥状地变小。据此,可使经由被固定的其中一个模具而作用于吊钟状部的闭模力朝向臂部发挥作用,即,使应力集中于臂部。另外,可谋求固定压盘的轻量化。进而,能够通过铸造进行一体形成,可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减少。
[0022]另外,优选为所述中心孔形成为不贯通至所述吊钟状部中的模具固定面。据此,可
更进一步提高将模具固定面保持为平坦面的效果、即,不使模具固定面的平坦性降低(恶化)的效果。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谋求防止固定压盘的模具固定面的变形与固定压盘的单体重量的轻量化这样相反的课题的解决。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树脂密封装置的例子的平面图。
[0026]图2是表示图1的树脂密封装置的压制装置的例子的正面剖面图。
[0027]图3是表示图1的树脂密封装置的密封模具的例子的正面剖面图。
[0028]图4是表示图1的树脂密封装置的固定压盘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9]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密封装置,使用包括上模及下模的密封模具并利用树脂对工件进行密封而加工为成形品,所述树脂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进行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闭模/开模的压制装置,所述压制装置具有供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的固定压盘及供另一者固定的可动压盘、将所述固定压盘加以固定并且能够升降地保持所述可动压盘的系杆、以及使所述可动压盘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压盘为如下结构,即,在本体部中的第一面侧设置有与所述系杆固定在一起的固定部,并且在与所述第一面为相反方向的第二面侧设置有吊钟状部,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的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吊钟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吊钟状部之间设置有朝向径向的中心穿设的周状的凹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沢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山田尖端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