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75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T形墙体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墙体一般按传统的现浇模式施工,现浇模式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

模板装拆工作量大

人工作业量大

施工条件恶劣和材料浪费严重等不足

装配式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和材料浪费少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墙体采用装配式施工,装配式施工通常是将混凝土墙体拆分为多种预制墙体,多种预制墙体在工厂预制成型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连接

但是预制墙体大都存在结构复杂

体型大和重量大等不足,导致了装配式墙体施工存在施工难度大和施工成本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装配式墙体施工存在施工难度大和施工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以降低装配式
T
形墙体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包括装配连接的三个一字形墙体单元,所述一字形墙体单元包括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连通的空腔模板,所述空腔模板的内部填充有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6]所述空腔模板包括从下至上叠合设置的多个空腔模板层,所述空腔模板层包括多个水平连通的一字形通道模块;
[0007]任意两个所述空腔模板层之间进行错缝设置并通过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固定连接;
[0008]所述三个一字形墙体单元的空腔模板层之间通过
T
形通道模块进行水平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一字形通道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左右两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之间也设有所述的第一连接板

由此,可便捷的将空腔模板层进行错缝定位砌筑,可提高空腔模板的砌筑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
T
形通道模块包括第一
T
形通道模块和第二
T
形通道模块,所述第二
T
形通道模块的连通道长度大于所述第一
T
形通道模块的连通道长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T
形通道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的左侧段中部分别开设有第四连通口和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的右侧端部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的左侧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挡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
T
形通道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七侧板和第八侧板,所述第七侧板的中间段开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七连通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七侧板和所述第八侧板的中间段两侧之间均设有所述的第四连接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空腔模板内部的结构钢筋和浇筑于所述空腔模板内部的混凝土,所述结构钢筋的底端与墙体底端的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连接,其顶端与墙体顶部的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一字形通道模块和所述
T
形通道模块的材质均为混凝土材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

)
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降低了装配式
T
形墙体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0019](

)
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采用采用方块空腔模板技术,具有拆分的构件形式少

结构简单

重量轻

通用性强

便于自动化生产

便于运输

便于机械自动化组装等优点

[0020](

)
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将免拆模板的技术原理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合,即可解决混凝土构件运输难的问题,又可使现场施工操作简单

成本更低,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像搭积木一样建造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一字形墙体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
未浇筑混凝时
)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一字形空腔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字形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
L
形墙体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
未浇筑混凝土时
)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
L
形空腔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第二方形空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一种
T
形装配式墙体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
未浇筑混凝土时
)

[0028]图8为本技术一种
T
形空腔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第一
T
形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
10
为本技术第二
T
形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
11
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十字形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
未浇筑混凝土时
)

[0032]图
12
为本技术一种十字形空腔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
13
为本技术第五方形空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在图中:
[0035]A、
一字形墙体单元;
B、L
形墙体单元;
C、T
形墙体单元;
D、
十字形墙体单元;
[0036]1、
空腔模板;
2、
结构钢筋;
3、
空腔模板层;
4、
一字形通道模块;
41、
第一侧板;
42、
第二侧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连接的三个一字形墙体单元
(A)
,所述一字形墙体单元
(A)
包括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连通的空腔模板
(1)
,所述空腔模板
(1)
的内部填充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空腔模板
(1)
包括从下至上叠合设置的多个空腔模板层
(3)
,所述空腔模板层
(3)
包括多个水平连通的一字形通道模块
(4)
;任意两个所述空腔模板层
(3)
之间进行错缝设置并通过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一字形墙体单元
(A)
的空腔模板层
(3)
之间通过
T
形通道模块进行水平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形通道模块
(4)
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
(41)
和第二侧板
(42)
,所述第一侧板
(41)
和所述第二侧板
(42)
的左右两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连接板
(43)
,所述第一连接板
(43)
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
(43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
(41)
和所述第二侧板
(42)
的中部之间也设有所述的第一连接板
(43)。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
T
形通道模块包括第一
T
形通道模块
(6)
和第二
T
形通道模块
(7)
,所述第二
T
形通道模块
(7)
的连通道长度大于所述第一
T
形通道模块
(6)
的连通道长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
T
形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T
形通道模块
(6)
包括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和于永军黄巍马范军王佐奇沈有辉王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