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60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框架、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模组框架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通常包括模组框架及设置在模组框架内的电芯,模组框架能够对多个电芯进行限位,以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性

[0003]现有技术中,模组框架包括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端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板相对设置,且两个端板与两个侧板相互连接形成方形容置空间,以用于容置电芯

电池模组还设有液冷板,液冷板通常布置在电芯的底面,与电芯接触以能够用于电芯的冷却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两个侧板仅具有固定电芯的作用,功能较单一

[0004]因此,亟需一种模组框架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框架,用于形成模组框架的液冷侧板不仅具有限位电芯组功能,还具有冷却电芯组的功能,功能较丰富,实现了液冷侧板的多用

[0006]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模组框架,包括:
[0008]端板,相对设有两个;
[0009]液冷侧板,相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冷侧板与两个所述端板交替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液冷侧板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液冷腔及与所述液冷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液冷腔内的冷却液能冷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电芯组;
[0010]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被配置为加热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电芯组

[0011]可选的,还包括导热结构胶,每个所述液冷侧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热结构胶

[0012]可选的,所述液冷侧板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液冷侧板的高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液冷腔分隔形成多个液冷流道,每个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液冷侧板包括主体部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凸部,一部分所述液冷腔由所述主体部形成,另一部分所述液冷腔由所述凸部形成,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凸部上,一个所述液冷侧板上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凸部朝向另一个所述液冷侧板的表面

[0014]可选的,所述液冷侧板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
/
或所述凸部,所述液冷侧板通过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端板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液冷侧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堵头

[0016]可选的,所述加热件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

[001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功能较丰富

[0018]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9]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及如上所述的模组框架,所述电芯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电芯组的底面与所述加热件接触,所述液冷腔内的冷却液能冷却所述电芯组

[0020]可选的,所述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电芯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的泡棉,多个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平行于两个所述端板的排布方向

[0021]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能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0022]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23]动力电池包,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的模组框架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两个液冷侧板与两个端板相互配合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电芯组的容置空间,使得液冷侧板能够用于限位电芯组,每个液冷侧板还具有液冷腔,冷却液能流入液冷腔,使得液冷腔内的冷却液能够冷却液位于容置空间内的电芯组,使得液冷侧板既具有冷却液电芯组的功能,还具有限位电芯组的功能,进而使得液冷侧板的功能较丰富,实现了液冷侧板的多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侧板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侧板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图3所示的
A
处放大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侧板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一;
[00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二

[0034]图中:
[0035]1、
端板;
2、
液冷侧板;
21、
液冷腔;
22、
入口;
23、
出口;
24、
隔板;
25、
液冷流道;
26、
主体部;
27、
凸部;
28、
转接头;
29、
密封堵头;
3、
加热件;
31、
镂空孔;
32、
插接头;
4、
导热结构胶;
5、
第一接头;
6、
第二接头;
7、
螺栓;
10、
容置空间;
20、
电芯组;
201、
电芯;
202、
泡棉;
30、
高压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
(1)
,相对设有两个;液冷侧板
(2)
,相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冷侧板
(2)
与两个所述端板
(1)
交替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
(10)
,所述液冷侧板
(2)
为中空结构且具有液冷腔
(21)
及与所述液冷腔
(21)
连通的入口
(22)
和出口
(23)
,所述液冷腔
(21)
内的冷却液能冷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10)
内的电芯组
(20)
;加热件
(3)
,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10)
内,并被配置为加热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10)
内的所述电芯组
(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结构胶
(4)
,每个所述液冷侧板
(2)
朝向所述电芯组
(20)
的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热结构胶
(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侧板
(2)
内设有多个隔板
(24)
,多个所述隔板
(24)
沿所述液冷侧板
(2)
的高度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多个所述隔板
(24)
将所述液冷腔
(21)
分隔形成多个液冷流道
(25)
,每个所述液冷流道
(25)
与所述入口
(22)
和所述出口
(23)
均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侧板
(2)
包括主体部
(26)
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26)
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凸部
(27)
,一部分所述液冷腔
(21)
由所述主体部
(26)
形成,另一部分所述液冷腔
(21)
由所述凸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国赵伟张福增张野蒋会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