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348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盒体、感光鼓和显影辊,感光鼓的轴向端设有传动件,盒体在靠近传动件处设有凹陷部,传动件包括安装座、驱动力接收头和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迫使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安装座转动以使驱动力接收头复位;驱动力接收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合部,第一耦合部位于容纳腔外并朝向凹陷部设置,驱动力接收头上还设置有轴向限位部和传力臂,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轴向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在感光鼓的轴向上限位配合;容纳腔的内周壁上设有周向限位件,传力臂可与周向限位件在感光鼓的周向上限位配合。该处理盒能够保证扭曲凸起不会与驱动头脱开,实现驱动力的稳定传递。实现驱动力的稳定传递。实现驱动力的稳定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至少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的过程,在图像形成介质(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成像设备上使用的打印耗材的材料装置一般称为处理盒。
[0003]然而,由于现有成像设备对处理盒的方式有多种,因此,为了提高处理盒的通用性,公布号为CN11034702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在显影辊的端部设置了二级齿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处理盒中感光鼓的扭曲凸起与带有齿轮的驱动头啮合时,由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的长度较长或者驱动头的偏置设置,在处理盒装机过程中盒体驱动头与驱动头的自由端接触会使得驱动头摆动偏位,从而使得感光鼓端部的驱动头难以与驱动头接合正确接合,出现打滑现象。
[0004]原装处理盒中,显影辊轴端的显影辊齿轮为斜齿轮,成像设备的驱动头上的齿部也为斜齿,显影辊齿轮能够在径向上对驱动头进行支撑,并且在驱动头的斜齿与显影辊齿轮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旋转时,会产生使得驱动头朝向感光鼓的驱动头靠近的力F1,同时,驱动头上的扭曲凹部与感光鼓的端部的扭曲凸起的接合后,通过两者之间在接合状态下的旋转,也会产生使得驱动头朝向感光鼓的驱动头靠近的力F2,在力F1和F2的合力下,可以保证扭曲凹部与扭曲凸起之间稳定地连接,保证驱动力的稳定传递。
[0005]而上述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处理盒,由于取消了与驱动头的齿部啮合的齿轮,因此,驱动头仅能够在力F2的作用下朝向感光鼓的驱动头移动,由于作用力F2较小,因此驱动头的扭曲凹部与感光鼓端部的扭曲凸起在轴向上接合的长度较短,同时,由于成像设备停机时驱动头的位置是任意的,因此,处理盒装机后,通常处理盒的扭曲凸起与驱动头的扭曲凹部未完全卡合,这样,驱动头在转动过程中极易与扭曲凸起脱开,从而影响驱动力的传递。
[0006]另外,由于当使用者将该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安装腔中时,驱动头的扭曲凹部与处理盒的扭曲凸起的卡合位置一般不是正确的完全卡合位置,此时驱动头带动扭曲凸起旋转的扭矩瞬间增大,同时由于驱动头的扭曲凹部与感光鼓端部的扭曲凸起在轴向上接合的长度较短,并且没有齿轮对驱动头进行支撑,打印过程中由于成像设备的震动,导致驱动头沿径向晃动,极易导致扭曲凸起在不完全卡合位置产生较大的轴向分离,迫使驱动头与扭曲凸起脱开,从而无法实现驱动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扭曲凸起不会与驱动头脱开,实现驱动力稳定传递的处理盒。
[0008]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0009]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处理盒包括盒体、感光鼓和显影辊,感光鼓和显影辊均可旋转地支撑在盒体的两端壁之间,感光鼓的轴向端设置有传动件,盒体在靠近传动件处开设有凹陷部,凹陷部自盒体的第一端的端壁朝向盒体的第二端凹陷;传动件包括安装座、驱动力接收头和弹性复位件;安装座设置在感光鼓的轴向端并与感光鼓共轴线设置,安装座内开设有容纳腔,驱动力接收头安装在容纳腔,弹性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迫使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安装座转动以使驱动力接收头复位;驱动力接收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合部,第一耦合部位于容纳腔外并朝向凹陷部设置,驱动力接收头上还设置有轴向限位部,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轴向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限位配合,以使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安装座在感光鼓的轴向上固定;驱动力接收头还包括传力臂,容纳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周向限位件,传力臂能够与周向限位件在感光鼓的周向上限位配合。
[0010]由上述方案可见,处理盒装机时,成像设备内的驱动头的第二耦合部与第一耦合部接合,由于成像设备停机时驱动头停止的位置是不确定地,因此第一耦合部与第二耦合部的卡合位置不是正确的完全卡合位置,同时,由于驱动头的自由端能够在径向上略微摆动,所以当没有齿轮在径向上与驱动头的齿轮部啮合进行导向时,驱动头的轴线可能处于倾斜状态。接着,成像设备工作后,驱动头带动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安装座和感光鼓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驱动力接收头向弹性复位件施加作用力,同时第一耦合部逐渐转动至与驱动头的第二耦合部完全卡合的位置并与第二耦合部耦合。接着,随着驱动头继续带动驱动力接收头转动至传力臂与周向限位件抵接的位置后,驱动头带动安装座以及感光鼓转动,实现驱动力的传递,由于弹性复位件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得驱动力接收头能够更好地与驱动头完全卡合,减小了驱动力接收头所受到的扭矩,保证驱动头与第一耦合部的稳定连接,避免现有技术中驱动头带动扭曲凸起旋转的扭矩瞬间增大,使得第一耦合部与驱动头的第二耦合部脱开的问题。
[001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显影辊的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齿轮,感光鼓的轴向端设置有感光鼓齿轮,显影辊齿轮与感光鼓齿轮传动连接。
[0012]由此可见,通过在感光鼓的端部设置感光鼓齿轮实现向显影辊传输驱动力。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显影辊齿轮和感光鼓齿轮均设置在盒体靠近传动件的一侧;感光鼓齿轮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或者感光鼓齿轮与安装座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显影辊齿轮和感光鼓齿轮均设置在盒体远离传动件的一侧。
[0015]由此可见,齿轮系也可以位于远离传动件的一端,设计灵活性更高。
[001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显影辊的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齿轮,在感光鼓的轴向上,显影辊齿轮位于第一耦合部靠近凹陷部的一侧,显影辊齿轮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凹陷部,在感光鼓的径向上,显影辊齿轮位于第一耦合部的径向外侧并靠近第一耦合部。
[0017]由此可见,也可以在第一耦合部靠近凹陷部的一侧设置显影辊齿轮,通过驱动头的齿轮部与显影辊齿轮的啮合,实现向显影辊等部件传递旋转力。
[001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复位件包括弹性件主体、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弹性件主体套设在驱动力接收头外,第一扭臂与驱动力接收头在安装座的周向上限位配合,第二扭臂与安装座在安装座的周向上限位配合。
[001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扭臂连接在传力臂上,第二扭臂自弹性件主体的周壁沿径
向向外延伸并与周向限位件在周向上限位配合。
[002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驱动力接收头包括沿着轴向布置的第一耦合部、支撑台和连接柱,传力臂设置在连接柱上,传力臂的至少一端自连接柱的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或者传力臂设置在支撑台上,传力臂连接在支撑台的周壁上并沿着驱动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
[002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耦合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自靠近凹陷部的一端至远离凹陷部的一端沿着逆时针方向扭曲。
[0022]由此可见,第一耦合部呈扭曲状,在与驱动头的第二耦合部接合后,随着驱动头的转动,会向第一耦合部施加朝向靠近感光鼓的作用力,保证第一耦合部与驱动头连接的稳定性。
[002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安装在显影辊的轴芯上或导向件安装在盒体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处理盒,包括盒体、感光鼓和显影辊,所述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均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盒体的两端壁之间,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端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处理盒在靠近所述传动件处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盒体的第一端的端壁朝向所述盒体的第二端凹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安装座、驱动力接收头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端并与所述感光鼓共轴线设置,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驱动力接收头安装在所述容纳腔,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迫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复位;所述驱动力接收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合部,所述第一耦合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外并朝向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驱动力接收头上还设置有轴向限位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所述轴向限位部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固定;所述驱动力接收头还包括传力臂,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周向限位件,所述传力臂能够与所述周向限位件在所述感光鼓的周向上限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齿轮,所述感光鼓的轴向端设置有感光鼓齿轮,所述显影辊齿轮与所述感光鼓齿轮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齿轮和所述感光鼓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侧;所述感光鼓齿轮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感光鼓齿轮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齿轮和所述感光鼓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端设置有显影辊齿轮,在所述感光鼓的轴向上,所述显影辊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耦合部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一侧,所述显影辊齿轮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凹陷部,在所述感光鼓的径向上,所述显影辊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径向外侧并靠近所述第一耦合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弹性件主体、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弹性件主体套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易新华何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