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输送装置及截断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337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组件、输送装置及截断机,涉及精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第一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一右托持部,第二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将第一左托持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左托持部的长度,第一右托持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右托持部的长度,从而可增大支撑工件的支撑面,以提高支撑工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托持部采用一长一短的设计方式,在提高支撑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用有限的空间。用有限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组件、输送装置及截断机


[0001]本技术涉及精加工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支撑组件、输送装置及截断机。

技术介绍

[0002]硅棒等硬脆性工件在进行截断(切片或开方)等操作时,一般需要通过输送装置将工件输送至待切割位置进行切割,输送装置在起到运输工件的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由于切割装置是采用从上至下地切割工件的方式,因此如果仅靠输送装置来对工件进行支撑,则工件的稳定性不能保证,因此切割后形成的切割段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及切割设备、输送装置及截断机,用于至少解决上述的一个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
[0005]所述第一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一右托持部;
[0006]所述第二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
[0007]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沿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沿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0008]通过设置上述四个托持部,能够在切割时,对工件从下向上地提供支撑力,并且四个托持部可对工件形成四点支撑的效果,从而可最大程度地保证工件在切割时的稳定性,以提高切割后工件段的质量。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轴向上,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长度,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组还包括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一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下侧相连,
[0011]其中,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并远离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
[0012]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从而可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空间。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支撑组还包括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二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下侧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下侧的中间位置相连。
[0014]其中,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托持部较长的第一左托持部或第一右托持部的下部且靠
近外侧的位置处,从而第一支撑套设和第二支撑套之间可形成容纳其他部件(例如各检测开关)的空间,由此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此外,第一支撑套分别与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一右托持部相连,第二支撑套分别与第二左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相连,因此具有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一右托持部同时动作,第二左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同时动作的效果。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组还包括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一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下侧相连;
[0016]其中,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
[0017]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处。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支撑组还包括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二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下侧相连;
[0019]其中,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二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二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
[0020]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二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处。其中,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托持部较长的第一左托持部或第一右托持部的下部且靠近外侧的位置处,从而第一支撑套设和第二支撑套之间可形成容纳其他部件(例如各检测开关)的空间,由此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0021]此外,第一支撑套分别与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二左托持部相连,第二支撑套分别与第一右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相连,因此具有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二左托持部同时动作,第一右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同时动作的效果。
[002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之间的间隙为10

50mm,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之间的间隙为10

50mm,以避免支撑工件时工件从间隙中掉落的现象。
[002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上的第一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上的第一右托持面相对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槽,多个所述第一防滑槽沿工件的轴向等间距地设置。
[002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上的第二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上的第二右托持面相对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槽,多个所述第二防滑槽沿工件的轴向等间距地设置,防止工件在轴向上产生滑动。
[002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套和所述第二支撑套的下侧相连的固定座,所述第一支撑套中设置有第一伸缩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套中设置有第二伸缩支撑体;
[0026]所述第一伸缩支撑体和所述第二伸缩支撑体均与所述固定座下方的锁紧气缸相连,所述锁紧气缸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支撑套和所述第一伸缩支撑体伸出或缩回,以及所述锁紧气缸分别驱动所述第二支撑套和所述第二伸缩支撑体伸出或缩回,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支撑组和所述第二支撑组的支撑高度,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组和所述第二支撑组支撑工件
或与工件分离。
[002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套和所述第二支撑套之间,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套和所述第二支撑套是否缩回到位,以保证运行安全。
[002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滑板的侧部的支撑进给结构,所述支撑进给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在与其配合的导轨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组和所述第二支撑组及其上方的工件移动。
[002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进给结构包括:
[0030]支座,其与所述滑板的侧部相连;
[0031]进给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
[0032]减速机,其与所述进给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及
[0033]齿条机构,其与所述导轨平行地设置,所述齿条机构用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所述进给电机和所述减速机可驱动所述齿轮在所述齿条机构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支座及所述滑板在所述导轨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组和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托持部和第一右托持部;所述第二支撑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左托持部和第二右托持部;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沿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沿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还包括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一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下侧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并远离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还包括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二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下侧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下侧的中间位置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还包括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一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下侧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左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下侧的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左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还包括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二支撑套分别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下侧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下侧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二支撑套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右托持部的中心并远离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第二支撑套与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形成悬臂结构;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下侧的第二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右托持部的中间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左托持部之间的间隙为10

50mm,所述第一右托持部和所述第二右托持部之间的间隙为10

50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托持部上的第一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部上的第一右托持面相对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左托持面和所述第一右托持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帅孙鹏朱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