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10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端子及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内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沿第一壳体的后端部延伸;所述电路板插接于第一壳体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线缆组件,由一股或多股线束由第一端合股后汇聚至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一端子或/和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与线缆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将第一端子后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可提高第一端子的保持力,防止端子退针。防止端子退针。防止端子退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服务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0003]目前,服务器机柜里一般集成安装有多台服务器,由于服务器的数量较多,为保证供电,通常在服务器机柜内配置有PDU(电源分配单元),再在PDU上连接多根电源线缆,以便通过各根电源线缆分别对各个服务器进行供电。由于电源线缆较粗,且电源线缆分布密度较高,因此需要较大的机柜安装空间,不利于小型化的设计。
[0004]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其电源端子一般垂直插接在电路板上,该种结构中由于电路板与电源端子垂直设置,整体体积较大。且在连接器中要求端子插拨的保持力须要大于一定的标准值,由于端子压接和装配问题,经常导致端子退针现象。
[0005]因此如何降低电源线缆的高度,减小电源线缆分布密度,防止端子退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可提高第一端子的保持力,且可实现小型化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端子及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内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沿第一壳体的后端部延伸;所述电路板插接于第一壳体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线缆组件,由一股或多股线束由第一端合股后汇聚至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一端子或/和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与线缆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电源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电源管理的芯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槽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插接于第一壳体后端;所述第一端子沿第二方向上设置有两排,所述电路板为双面电路板,且电路板插接至两排第一端子之间,电路板的两面分别与两排第一端子电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内设置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线缆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槽沿平行于第二方向安装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与第一端子外部注塑有外模,所述外模将线缆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的电连接处包覆在内。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卡扣盖,所述卡扣盖位于线缆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一侧,且所述卡扣盖与第二壳体卡接。
[0013]所述卡扣盖包括盖板及垂直于盖板设置的至少两个卡扣板,所述卡扣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卡凸,所述卡槽与卡凸配合实现卡接。
[00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三个,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设置有两排,每排4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内设置有两排,每排6个第二端子。
[0015]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为12VHPWR接口连接器。
[0016]优选的,所述线缆组件的部分线束与第一端子电连接,部分线束与电路板电连接。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将第一端子后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可提高第一端子的保持力,防止端子退针。线缆组件的第一端可以直接与第一端子连接,也可以与电路板连接,可以适用于多种传输不同类型信号的线束的连接,减少信号损耗。
[0019]2、将芯片设置在电路板上,可以取消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芯片,节省了主板空间,且便于返修,通过这一设计,可以通过芯片对电源信号进行功能控制以及配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4是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中隐去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图6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第一连接器隐去外模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8]图9是第二连接器与线缆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10是图9的分解示意图。
[0030]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1]1:第一连接器,11:第一壳体,111:第一插接槽,12:第一端子,13:电路板,14:外模,2:线缆组件,21:a线束;22:b线束,3:第二连接器,31:第二壳体,311:第二插接槽,312:卡凸,32:第二端子,33:卡扣盖,331:盖板,332:卡扣板,333:卡槽,4: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3]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器1,线缆组件2及第二连接器3。
[0034]结合图4~8所示,本实施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端子12及电路板13。第一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11,第一插接槽111内设置第一端子12,第一端子12沿第一壳体11的后端部延伸。第一插接槽111用于与外部的第一电子元器件进行插接以实现电连接。第一电子元器件可以是插卡,插卡的相应导电部(通常是在插卡的边缘处或其附近的焊盘)经由第一插接槽111插入第一壳体11中,以与第一端子12的前端
部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又如,第一电子器件也可以是被配置成与第一壳体11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其插头部分经由第一插接槽111插入第一壳体11中,以使得其导电部与第一端子12的配合部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
[0035]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为2x4Pin的Power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1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上设置有两排端子,电路板13为3mm的贴片的双面PCB板,且电路板13插接至两排端子之间,如图5所示,电路板13沿平行于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插接于第一壳体后端,且与第一端子12电连接,可以增强第一端子的保持力,防止退针。电路板13与第一端子12外部注塑有外模14,外模14将线缆组件2的第一端的电连接处包覆在内,以包覆电连接处形成绝缘层。
[0036]线缆组件2由一股或多股线束由第一端(T端)合股后汇聚至第二端(W端),第一端与第一端子或/和电路板1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线缆组件2的第一端设置有三股线束,分别与三个第一连接器1连接。如图6、图7所示,每股线束都具有多根,a线束21与第一端子12电连接,b线束22与电路板13电连接。a线束21可以是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b线束22可以是用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线缆。高速信号是指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时间小于100ps的信号,或者沿着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器(1),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端子(12)及电路板(13),所述第一壳体(11)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11),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内设置所述第一端子(12),所述第一端子(12)沿第一壳体(11)的后端部延伸;所述电路板(13)插接于第一壳体(11)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端子(12)电连接;线缆组件(2),由一股或多股线束由第一端合股后汇聚至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一端子或/和电路板(13)电连接;第二连接器(3),与线缆组件(2)的第二端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为电源连接器,所述电路板(13)上设置有用于电源管理的芯片(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11)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电路板(13)沿第一方向插接于第一壳体(11)后端;所述第一端子(12)沿第二方向上设置有两排,所述电路板(13)为双面电路板,且电路板(13)插接至两排第一端子(12)之间,电路板(13)的两面分别与两排第一端子(12)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壳体(31)及第二端子(32),所述第二壳体(31)内设置有第二插接槽(311),所述第二插接槽(311)内设置所述第二端子(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初卢凯杨显贵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