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锥检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176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力锥检验装置,包括试验电缆,所述试验电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其中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连接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其中第一均压环连接高压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和方法缩短了被试品试验安装时间,提高了应力锥的检测效率;且能有效的模拟应力锥在实际使用安装时的工作状态,试验结论可靠,实现了对应力锥进行高效便捷的检验。效便捷的检验。效便捷的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力锥检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试验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力锥检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应力锥是用来増加高压电缆绝缘屏蔽直径的锥形装置,是改善金属护套末端电场分布、降低金属护套边缘处电场强度的重要电气设备。根据国家标准gb/t11017.3的要求,应力锥出厂时要逐个进行工频耐压、局部放电试验,所以试验效率对生产厂商而言至关重要,传统的应力锥进行出厂试验时,需要把应力锥放于专用的试验桶内进行,需要先对试验桶进行抽真空后充sf6气体0.3mpa,才能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需要对sf6气体进行回收。整个试验过程需要用到真空泵、sf6气体回收装置等设备,试验装置部件繁多,试验过程麻烦,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测试效率高的应力锥检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应力锥检验装置及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力锥检验装置,包括试验电缆,所述试验电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其中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连接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即是对试验电缆的外层护套层等剥除,仅留线芯部分在外。
[0006]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其中第一均压环连接高压引线。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试验电缆周围,保证没有电位差。本技术装置在使用时,将待测应力锥套于试验电缆上,并通过第一均压环引入高压电,通过观察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的数值,观察到试验电缆的局部放电值和工频耐压测试结果,从而可确定待测应力锥是否符合出厂要求。
[0007]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长度相同。如此设置,当本技术装置安装完成后,任意端线芯即无论第一线芯外露段或第二线芯外露段都可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试验,不会存在正反顺序错误的问题。
[0008]所述试验电缆上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用以屏蔽高压引线端的尖端放电及不均匀电场。
[0009]所述试验电缆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待测应力锥和第二待测应力锥配合的第一辅助伞裙和第二辅助伞裙。本装置可以同时对两个应力锥进行检测,将第一辅助伞裙和第二辅助伞裙安装于第一待测应力锥和第二待测应力锥上,可以增加爬电距离,从而增加绝缘强度。
[0010]所述试验电缆由支架支撑。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力锥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将第一待测应力锥和第二待测应力锥套设在试验电缆的两侧,并将试验电缆两端剥除仅留线芯,分别为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方便连接均压环和高压引线。
[0013]2)在所述试验电缆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设置于第一待测应力锥和第二待测应力锥之间;
[0014]3)将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分别与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连接;
[0015]4)将第一线芯外露段与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连接;
[0016]5)第一均压环连接高压引线,对高压引线通电引入高压电,观察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和结果显示值。
[0017]第一线芯外露段和第二线芯外露段长度相同。
[0018]第一待测应力锥和第二待测应力锥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辅助伞裙和第二辅助伞裙。
[0019]所述第一待测应力锥、第一线芯外露段、第一屏蔽罩分别与第二待测应力锥、第二线芯外露段、第二屏蔽罩对称设置,使得电场均匀分布。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同时采用本技术装置和方法缩短了被试品试验安装时间,提高了应力锥的检测效率;且能有效的模拟应力锥在实际使用安装时的工作状态,试验结论可靠,实现了对应力锥进行高效便捷的检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应力锥检验装置,包括试验电缆3,试验电缆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长度相同。
[0024]其中第一线芯外露段31连接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本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为符合国家标准市售产品即可。
[0025]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均压环21和第二均压环22,其中第一均压环21连接高压引线。试验电缆3上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屏蔽罩61和第二屏蔽罩62。试验电缆3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待测应力锥51和第二待测应力锥52配合的第一辅助伞裙41和第二辅助伞裙42。试验电缆3由支架7支撑。
[00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力锥检验方法,可采用如上所述应力锥检验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7]1)将第一待测应力锥51和第二待测应力锥52套设在试验电缆3的两侧,并将试验电缆3两端剥除仅留线芯,分别为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长度相同。
[0028]2)在试验电缆3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屏蔽罩61和第二屏蔽罩62,第一屏蔽罩61和第二屏蔽罩62设置于第一待测应力锥51和第二待测应力锥52之间。第一待测应力锥51、第一线芯外露段31、第一屏蔽罩61分别与第二待测应力锥52、第二线芯外露段32、第二屏蔽罩62对称设置。
[0029]3)将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分别与第一均压环21和第二均压环22连接。
[0030]4)将第一线芯外露段31与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连接。
[0031]5)第一均压环21连接高压引线,对高压引线通电引入高压电,观察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的结果显示。
[0032]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第一待测应力锥51和第二待测应力锥5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辅助伞裙41和第二辅助伞裙42。
[0033]本技术应力锥检验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检测到显示结果,判定待测应力锥是否符合要求,通常情况下,如电压设置为1.5U
O
,无超过背景的放电,同时工频电压设置为2.5U
O
,30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力锥检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试验电缆(3),所述试验电缆(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其中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31)连接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和工频耐压测试系统;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芯外露段(3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均压环(21)和第二均压环(22),其中第一均压环(21)连接高压引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力锥检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线芯外露段(31)和第二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凯王才杰梁军令李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