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81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筐和依次向下固定于外筐内部的上顶板、上底板、下顶板以及下底板,上顶板与上底板围合形成上水箱,下顶板与下底板围合形成下水箱,上底板与下顶板上设有若干环形排列且同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细管,上底板下端设有漏水板,漏水板上设有供细管穿过的漏水孔,细管与漏水孔之间设有间隙,细管连通上水箱与下水箱,上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出水管,下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进水管,外筐下端设有开口,外筐上设有外循环进水管,外循环进水管位于上底板与漏水板之间,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由下至上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由上至下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0003]专利号为202010986702.7,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闭式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冷却塔本体内设置有内循环冷却机构和外循环冷却机构;内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内循环盘管总成和内循环水轮机,所述内循环盘管总成一端连接有内循环水泵,另一端连接内循环水轮机的进水口,内循环水轮机设置在冷却塔本体上部,内循环水轮机出水口连接有延伸至冷却塔本体外的内循环出水管,内循环水轮机上连接有风扇一;外循环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冷却塔本体底部的外循环水箱,外循环水箱上连接外循环水泵,外循环水泵上连接有外循环水轮机,外循环水轮机出水口连接有布水管总成,外循环水轮机上连接风扇二。本专利技术整体能耗降低70%以上、噪音降低了20%以上,降温效果更加显著。
[0004]但是该冷却塔通过内循环盘管总成进行喷淋降温,由于从上至下喷淋,导致与送入的待冷却水管内的底面接触面积小,进而使得降温效果不佳。
[0005]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的冷却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却塔。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却塔包括:外筐和依次向下固定于外筐内部的上顶板、上底板、下顶板以及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上底板围合形成上水箱,所述下顶板与下底板围合形成下水箱,所述上底板与下顶板上设有若干环形排列且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细管,所述上底板下端设有漏水板,所述漏水板上设有供细管穿过的漏水孔,所述细管与漏水孔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细管连通上水箱与下水箱,所述上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出水管,所述下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进水管,所述外筐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外筐上设有外循环进水管,所述外循环进水管位于上底板与漏水板之间。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筐底部设置有钢架,所述钢架外端设有围堰,所述围堰内设有储水腔。
[000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围堰外部设有球阀。
[00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顶板、上底板、下顶板、下底板和漏水板上均设有若干环形排列的通风口,所述通孔与漏水孔均环形排列设置于通风口外,所述通风口顶部与外筐顶部连通设置。
[00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筐顶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上顶板的通风口上方。
[00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顶板与下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冷却塔的有益效果:
[0014]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由下至上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由上至下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细管数量多且直径小,使内部的待冷却热水单位流量小,与外筐内大流量的冷却水换热,同时冷却水从环形的漏水孔间隙内流动,增加与细管内供待冷却热水换热接触面积,能进一步提交换热速度,实现快速降温,节能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漏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外筐,11

开口,12

外循环进水管,13

钢架,14

围堰,15

储水腔,16

球阀,17

通风口,18

风机,2

上顶板,3

上底板,4

下顶板,5

下底板,51

支撑柱,61

通孔,62

细管,7

上水箱,8

下水箱,81

内循环出水管,82

内循环进水管,9

漏水板,91

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冷却塔,包括:外筐1和依次向下固定于外筐1内部的上顶板2、上底板3、下顶板4以及下底板5,所述上顶板2与上底板3围合形成上水箱7,所述下顶板4与下底板5围合形成下水箱8,所述上底板3与下顶板4上设有若干环形排列且同轴的通孔61,所述通孔61内设有细管62,所述上底板3下端设有漏水板9,所述漏水板9上设有供细管62穿过的漏水孔91,所述细管62与漏水孔9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细管62连通上水箱7与下水箱8,所述上水箱8上连接有内循环出水管81,所述下水箱8上连接有内循环进水管82,所述外筐1下端设有开口11,所述外筐1上设有外循环进水管12,所述外循环进水管12位于上底板3与漏水板9之间。
[0025]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将需要冷却的热水从内循环进水管82进入下水箱8内,然后从若干组细管62由下至上向上流动直至上水箱7,然后从内循环出水管81流出,冷却水从外循环进水管12进入外筐1内部,位于上底板3与漏水板9之间,从漏水板9与细管62的间隙内向下流动,向下流动过程中细管62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下方
的开口11流动至外部。本技术内部设置的细管62总数为576根。
[0026]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由下至上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由上至下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细管数量多且直径小,使内部的待冷却热水单位流量小,与外筐内大流量的冷却水换热,同时冷却水从环形的漏水孔间隙内流动,增加与细管内供待冷却热水换热接触面积,能进一步提交换热速度,实现快速降温,节能且效果好。
[0027]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筐和依次向下固定于外筐内部的上顶板、上底板、下顶板以及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上底板围合形成上水箱,所述下顶板与下底板围合形成下水箱,所述上底板与下顶板上设有若干环形排列且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细管,所述上底板下端设有漏水板,所述漏水板上设有供细管穿过的漏水孔,所述细管与漏水孔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细管连通上水箱与下水箱,所述上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出水管,所述下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进水管,所述外筐下端设有开口,所述外筐上设有外循环进水管,所述外循环进水管位于上底板与漏水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明
申请(专利权)人:千钰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