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63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该导管包括:前端组件和操作组件,前端组件包括外部层和内部组件,内部组件在前端组件的远端与外部层连接,并且内部组件与外部层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导电溶液的腔室;前端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被设置成围绕内部组件,第二电极被配置成围绕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处于外部层与内部组件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电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远端处形成间隙,第二电极沿导管的轴向朝向远端扩张延伸并形成导向结构,操作组件被设置为通过连接管与前端组件连接。本公开的导管相较于普通冲击波发生装置具有轮廓尺寸更小,单向发射冲击波更集中的优势。冲击波更集中的优势。冲击波更集中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地,血管中的钙化病灶或其它血管中的阻塞物,涉及动脉硬化、肾结石等。例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0003]特别地,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厉害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普通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因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块肿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
[0004]另外,肾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但亦与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未必平行,临床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除了一些病人有微量蛋白尿外,很少有其他异常改变,部分患者可发生动脉栓塞,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在应激状态下甚至发展为尿毒症。此症可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的动脉硬化,如心、脑或眼底改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分良性小动脉肾硬化与恶性肾小动脉硬化。治疗为降压、降血脂、延缓或减轻小动脉性肾硬化发展,以免出现肾功能不全,以下主要阐述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一般称之为高血压良性小动脉硬化症。
[0005]目前,针对上述病症存在利用射频能量来打开闭塞的导丝方案。然而,由射频能量击穿闭塞会产生很强的热点,继而会损坏动脉或血管壁。并且,射频能量产生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会烧灼其路径中的任何物质。因此,此类设备必须使用中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并且必须连续移动而不能停顿某处以免损伤动脉或血管。此外,这种治疗方案需要使等离子体在动脉或血管中保持对中的对中机构。这种对中,尤其是在动脉或静脉的拐角和弯曲处,从当前技术上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0006]因此,利用电极间产生普通规模的冲击波用以清除血管闭塞也有被提及。然而,对于严重钙化病变,面临需要诊治或需要通过的血管狭窄或者是部分直径过小,那么会导致普通规格冲击波碎石球囊导管无法通过,进而导致无法诊治。如何设置冲击波装置,用于产生正向冲击波以充分地冲开完全闭塞的血管,从而允许穿过其中递送诸如导丝和血管成形术球囊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地,为了优化特定放电方向的冲击波,如何通过设置冲击波装置结构,在现有外接输入功率规模的情况下,进一步地提升在血管中仅对目标方向
放射更高规模的冲击波能量,即提升放电方向冲击波的集中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
[0008]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包括:前端组件和操作组件,其中上述前端组件能够伸入血管内腔中,并且上述前端组件包括外部层和内部组件,上述内部组件在上述前端组件的远端与上述外部层连接,并且上述内部组件与上述外部层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导电溶液的腔室;上述前端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被设置成围绕上述内部组件,上述第二电极被配置成围绕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均处于上述外部层与上述内部组件之间,其中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电连接,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在远端处形成间隙,上述第二电极沿上述导管的轴向朝向远端扩张延伸并形成导向结构,上述操作组件被设置为通过连接管与上述前端组件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上述外部层包括可扩张球囊。
[00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被设置有第一绝缘保护层。
[0011]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电极的外表面被设置有第二绝缘保护层。
[0012]进一步地,上述内部组件被设置成双层内管,上述双层内管与上述外部层在远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上述双层内管被设置成具有内腔的管体,上述管体的内腔被构造成容纳导丝。
[0014]进一步地,上述双层内管被设置成由远端一直延伸至上述导管的近端、并且与近端的手柄输液通道连通。
[0015]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电极沿上述导管的轴向朝向远端扩张延伸并形成导向结构是指上述第二电极被设置成围绕上述内部组件的管状结构,并且上述第二电极在朝向远端、沿上述导管的轴向扩展开、形成开口状结构。
[0016]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管状段和第二管状段,上述第一管状段与上述第二管状段是连续连接的,并且上述第二管状段延伸至最外边缘处的直径是上述第二管状段与上述第一管状段邻接处的直径的1.2~3倍。
[0017]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管状段扩张边的管壁与上述第一管状段管壁成钝角,该钝角大于120
°
且小于170
°

[0018]本公开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1)将生成冲击波的电极嵌入到球囊内可有助于分解斑块,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更持久的治疗方案。跨越电极的电弧放电导致气泡快速膨胀和破裂,从而产生冲击波。冲击波通过球囊中的液体介质传播并撞击钙化斑块,粉碎坚硬的物质。这有利于钙化动脉进一步的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也可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0020](2)将第二电极(外电极)沿导管的轴向朝向远端扩张延伸并形成导向结构,由于导向结构具有聚集作用,使得该导管产生单方向的冲击波后,使得在单方向的冲击波更加集中,从而实现更好的碎石效果。进一步地,将第二电极设置成第一管状段和第二管状段,
第一管状段与第二管状段是连续连接的,而第二管状段延伸到尽头(即,最外边缘处)的直径是第二管状段与第一管状段邻接处直径的1.2~3倍,并且第二管状段扩张边的管壁与第一管状段管壁成钝角,该钝角大于120
°
且小于170
°
,则由此结构产生的前端方向的冲击波更具聚集性,继而还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整个导管产品的介入尺寸。
附图说明
[0021]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冲击波导管前端球囊部分局部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冲击波导管的整体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方向冲击波导管,包括:前端组件和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组件能够伸入血管内腔中,并且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外部层和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在所述前端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外部层连接,并且所述内部组件与所述外部层之间形成能够容纳导电溶液的腔室;所述前端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被设置成围绕所述内部组件,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处于所述外部层与所述内部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极导线和第二电极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远端处形成间隙,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导管的轴向朝向远端扩张延伸并形成导向结构,所述操作组件被设置为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前端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层包括可扩张球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被设置有第一绝缘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外表面被设置有第二绝缘保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组件被设置成双层内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鹤广彭惠群王阳秦鑫段勇俊
申请(专利权)人:谱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