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59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包括卸载滚筒和运煤传输皮带,采煤工作面采出的煤经卸载滚筒送出落入运煤传输皮带运出,所述卸载滚筒出煤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煤矿主运顺槽与大巷传输皮带之间的运煤转载装置,尤其是一种改变卸料口转载方式的装置

技术背景
[0002]在煤矿中,现有卸料口转载设备一般采用煤仓式落煤方式,采煤工作面的块煤由主运顺槽皮带机头直接落入二盘区运煤主皮带,二者落差大约5米左右

这种落煤方式会使块煤在垂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造成进入二盘区皮带块煤的运动速度很高,而且由于块煤下落的速度方向和输送带运行速度方向夹角很大,在接触传输皮带时,对传输皮带形成很大的冲击力,同时还会使块煤破碎,块煤跌落过程中也会相互碰撞破碎

同时撞击到阻挡

改变煤流流向皮带的挡板等也会再次破碎块煤

这一过程使块煤的块煤率下降,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是一种改变卸料口转载方式的装置

通过在主运顺槽与运煤传输皮带之间设置一个旋转传输通道,增加煤块下落的长度,使煤块从自由落体掉落至运煤传输皮带,改为沿通道滑落至运煤传输皮带,减缓了煤块下落的速度,减小了对传输皮带的冲击力,降低了块煤的破损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4]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包括设置于主运顺槽出口主运皮带机头的卸载滚筒和设置于二盘区的运煤传输皮带,采煤工作面采出的煤经主运顺槽出口的卸载滚筒送出落入二盘区的运煤传输皮带运出,卸载滚筒与运煤传输皮带之间有大于4米的高度落差,其中,所述卸载滚筒出煤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呈
90
度角设置,在所述卸载滚筒与运煤传输皮带之间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为旋转溜槽,旋转溜槽在所述高度落差范围内将与卸载滚筒衔接的溜槽进口水平方向和与运煤传输皮带衔接的出口水平方向旋转
90
度,使得煤从溜槽出口溜出的水平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一致,并且,旋转溜槽进口方向下倾斜与卸载滚筒水平出煤方向的夹角,以及旋转溜槽的出口倾斜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运行方向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
30


[0005]进一步是:所述溜槽前端进口与所述卸载滚筒的垂直衔接距离不大于5厘米,所述溜槽前端进口槽底设于所述卸载滚筒之下不大于
10
厘米

[0006]进一步是:所述溜槽分为三段,分别为进口段溜槽

中间段溜槽和出口段溜槽,三段溜槽均采用
10
毫米钢板焊接而成,三段溜槽之间通过角钢连接固定

[0007]进一步是:所述进口段溜槽高1米,长2米,宽
1.2
米,呈螺旋向下旋转,螺旋升角
30
°
,所述中间段溜槽高
1.5


长3米,宽
1.2


呈螺旋向下
90
°
方向旋转,螺旋升角
30
°
,所述出口段溜槽高
2.5


长5米


1.2


呈直面向下倾斜设置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通过在主运顺槽与运煤传输带之间设置一个旋转传输通道,增加煤块下落的长度,使煤块从自由落体掉落至运煤传输带的过程,改为沿通道滑落至运煤传输带,避免了块煤卸料落煤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被直接抛下,减缓了煤块下落的速度,减小了对传输皮带的冲击力,避免了块煤转运过程中的急转弯,让块煤乘坐螺旋滑梯的方式滑下而非被抛下,大大降低了块煤的破损率

减小了块煤与下一步皮带接触时块煤运动方向与皮带运动方向的夹角冲击,确保了大巷皮带运输的安全运行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溜槽出口与运煤传输皮带衔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煤矿主运顺槽与大巷传输皮带之间的运煤转载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运煤转载装置包括设置于主运顺槽出口主运皮带机头的卸载滚筒1和设置于二盘区的运煤传输皮带2,主运顺槽与采煤工作面连接,主运顺槽中设置有煤主运传输带3,从采煤工作面采出的煤经主运顺槽出口运煤传输带的卸载滚筒1送出落入二盘区的运煤传输皮带2运出,二盘区与主运顺槽不在一个平面上,通常主运顺槽出口的卸载滚筒1与运煤传输皮带2之间有5米的高度落差,本实施例中,所述卸载滚筒1出煤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2传输方向呈
90
度转角设置,为了减少块煤跌落过程中相互碰撞破碎,以及减小对二盘区中运煤传输皮带2的撞击,在所述卸载滚筒1与运煤传输皮带2之间设置有溜槽4;所述溜槽4为旋转溜槽,旋转溜槽在所述高度落差范围内将与卸载滚筒1衔接的溜槽进口
401
水平方向和与运煤传输皮带2衔接的溜槽出口
402
水平方向旋转
90
度,使得煤从溜槽出口
402
溜出的水平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
A
一致

旋转溜槽进口
401
向下倾斜与卸载滚筒1水平出煤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
30
度,旋转溜槽的出口
402
倾斜方向与运煤传输皮带2运行方向
A 的夹角小于或等于
30


[0015]实施例2:
[0016]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的细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了与卸载滚筒1衔接适当,减少遗漏:所述溜槽4前端进口
401
与所述卸载滚筒1的垂直衔接距离不大于5厘米,本实施例为5厘米;所述溜槽4前端进口槽底设于所述卸载滚筒1之下不大于
10
厘米,本实施例为
10
厘米

[0017]实施例3:
[0018]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的细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溜槽分为三段,分别为进口段溜槽
403、
中间段溜槽
404
和出口段溜槽
405
,三段溜槽均采用
10
毫米钢板焊接而成,三段溜槽之间通过角钢
406
连接固定

所述进口段溜槽
403
高1米,长2米,宽
1.2
米,呈螺旋向下旋转,螺旋升角
30
°
,所述中间段溜槽
404

1.5


长3米,宽
1.2


呈螺旋向下完成
9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煤矿运煤转载装置,包括设置于主运顺槽出口主运皮带机头的卸载滚筒和设置于二盘区的运煤传输皮带,采煤工作面采出的煤经所述主运顺槽出口的所述卸载滚筒送出落入二盘区的所述运煤传输皮带运出,所述卸载滚筒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之间有大于4米的高度落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滚筒出煤方向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呈
90
度角设置,在所述卸载滚筒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之间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为旋转溜槽,旋转溜槽在所述高度落差范围内将与所述卸载滚筒衔接的所述溜槽进口水平方向和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衔接的出口水平方向旋转
90
度,使得煤从所述溜槽出口溜出的水平方向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传输方向一致,并且,所述旋转溜槽进口方向下倾斜与所述卸载滚筒水平出煤方向的夹角,以及旋转溜槽的出口倾斜方向与所述运煤传输皮带运行方向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
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运煤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前端进口与所述卸载滚筒的垂直衔接距离不大于5厘米,所述溜槽前端进口槽底设于所述卸载滚筒之下不大于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新金海洲赵金凯曾殿权李如川董浩谢金富白玉虎王建行孔祥利胡延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华泰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