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54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之间共同压固有线束,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线束相匹配的分线槽,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均与模板本体之间共同抵接有多个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均包括行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模板本体根据电器内部走线机构制作1:1设计,可以确保线束产品在电器内能顺利连接各个电子器件,走线顺畅,再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分线槽,替代原有的双面胶固定机构,使得线束产品不易发生脱落现象。使得线束产品不易发生脱落现象。使得线束产品不易发生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

技术介绍

[0002]线束工作原理是在两个或者多个孤立不通的电子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由于电子线束本体是由多股电线组成,在安装使用时很容易出现线路间互相缠绕的情况。导致安装和检修不便,降低工作效率。为满足线束在电器机构中的排布方式和便捷使用的需求,需模仿电器机构排线方式,对其进行捆扎。
[0003]且随着电器产品不断发展,追求更小,更薄,更轻便的体验,电器内部空间不断缩减,线束作为电器产品内部构件的一部分,也要求做到功能多元化,一根线束连接多个器件。满足功能的情况下更贴合电器内部机构,缩小占比空间;
[0004]现有的组装模板通常用双面胶固定线头、需要用胶带捆扎的位置,用黑色胶带做标识。整个模版十分简易,双面胶粘性非常强的时候容易粘连在产品上造成污渍、粘连异物降低粘性等缺点。反复使用后,双面胶粘性下降,作业过程中产品易脱落,后续捆扎尺寸异常,导致产品在电气机构中出现因尺寸位移不能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之间共同压固有线束,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线束相匹配的分线槽,所述模板本体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均与模板本体之间共同抵接有多个定位模块;
[0007]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均包括行程槽,且行程槽开设在模板本体的顶部,所述行程槽内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两个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线束位于相邻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移动组件与模板本体之间共同安装有驱动组件。
[0008]进一步的,三个所述移动组件均包括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与行程槽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对称螺纹套接有两个活动块,且活动块的两侧外壁与行程槽的两侧内壁之间贴合滑动并与相邻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可以对不同大小线材进行固定,避免线材发生脱落。
[0009]进一步的,三个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安装腔,且安装腔开设在模板本体的内部,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行程槽的内壁延伸至安装腔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蜗杆,蜗轮与蜗杆配合具有一定自锁性,当蜗杆不动时,蜗轮不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蜗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安装腔的内顶壁延伸至
模板本体的顶部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块,驱动块的顶部为六角螺头,有利于外部扳手带动其转动。
[0011]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定位模块均包括定位块,且定位块位于模板本体的顶部,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设有六角转块,所述六角转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且定位块螺纹套接在螺杆的外表面,定位块具有标注定位捆扎位置的作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T形槽内部的压板,压板、定位块和螺杆配合,可以将定位块固定在相应位置。
[0013]进一步的,六个所述固定板的内表面均开设有防滑纹,增加固定板内表面摩擦力,使得线材不易发生脱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在使用时,该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模板本体根据电器内部走线机构制作1:1设计,可以确保线束产品在电器内能顺利连接各个电子器件,走线顺畅,再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分线槽,替代原有的双面胶固定机构,使得线束产品不易发生脱落现象;
[0016]本技术在使用时,该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通过设置的T形槽和定位模块,其中定位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标注定位捆扎位置,同时还能够根据线束产品支线长短不同调节定位模块的位置,提供整体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移动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模块安装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蜗杆与转轴连接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模板本体;2、定位块;3、固定板;4、线束;5、分线槽;6、驱动块;7、蜗轮;8、双向丝杆;9、活动块;10、行程槽;11、蜗杆;12、六角转块;13、螺杆;14、压板;15、T形槽;1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24]图1至图4所示,涉及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模板本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之间共同压固有线束4,模板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线束4相匹配的分线槽5,模板本体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15,两个T形槽15均与模板本体1之间共同抵接有多个定位模块。
[0025]第一固定模块与第二固定模块配合可以将散乱的线材能固定在模板本体1上,避免出现线路间互相缠绕、滑落、偏移等情况,有利于安装和检修。
[0026]其中,分线槽5的设置可以理清线路走向,定位模块可以标注定位捆扎位置。
[0027]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均包括行程槽10,且行程槽10开设在模板本体1的顶部,行程槽10内安装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两个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且线束4位于相邻两个固定板3之间,移动组件与模板本体1之间共同安装有驱动组件。
[0028]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移动组件运行,从而驱动两个固定板3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对不同线材大小进行居中固定,保证固定效果。
[0029]图1和图2所示,六个固定板3的内表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0030]防滑纹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板3与线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打滑现象,提供固定效果。
[0031]图1和图3所示,多个定位模块均包括定位块2,且定位块2位于模板本体1的顶部,定位块2的顶部设有六角转块12,六角转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13,且定位块2螺纹套接在螺杆13的外表面。
[0032]螺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T形槽15内部的压板14。
[0033]在使用时,将定位块2移动到设定位置,然后按住定位块2,接着通过外部扳手或手动拧动六角转块12转动,六角转块12带动螺杆13转动,从而带动压板14和螺杆13上升,直至压板14与T形槽15顶部抵接,从而完成定位块2的固定。
[0034]其中,压板14为圆形,螺杆13在转速时可以带动压板14转动,不会影响压板14与T形槽15之间的抵接面积。
[0035]定位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方块,方块位于T形槽15的槽口处,具有限位作用,降低松开压板14时的难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之间共同压固有线束(4),所述模板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线束(4)相匹配的分线槽(5),所述模板本体(1)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T形槽(15),两个所述T形槽(15)均与模板本体(1)之间共同抵接有多个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模块均包括行程槽(10),且行程槽(10)开设在模板本体(1)的顶部,所述行程槽(10)内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两个活动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且线束(4)位于相邻两个固定板(3)之间,所述移动组件与模板本体(1)之间共同安装有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头线束组装模板,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移动组件均包括双向丝杆(8),且双向丝杆(8)与行程槽(10)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8)的外表面对称螺纹套接有两个活动块(9),且活动块(9)的两侧外壁与行程槽(10)的两侧内壁之间贴合滑动并与相邻固定板(3)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合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