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45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包括支架;多个板式换热器,多个板式换热器均安装在支架上,多个板式换热器间隔设置;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相连通;第一出液管,第一出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相连通;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相连通;第二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分别接收从不同高度回流的液体;通过设置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将液体输送至不同高度,使得液体换热输送过程稳定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热泵升温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热泵升温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吸收式热泵工作中,需要通过换热介质对液体进行升温处理,常用的换热介质为溴化锂,溴化锂在使用之后温度降低,需要通过热泵升温单元对溴化锂进行换热升温后重新输入到吸收式热泵中。然而,由于吸收式热泵高度较高,从不同高度回流到热泵升温单元的液体压力、浓度不同,液体进入热泵升温单元时的状态不同,这导致了热泵升温单元对溴化锂进行换热升温过程不稳定,并且需要将换热升温后的溴化锂重新输送至不同的高度,需要的输送压力也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升温单元无法分别接受不同压力的液体,以及将液体输送至不同高度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包括支架;多个板式换热器,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间隔设置;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向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供液;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向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供液;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管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溶液泵和第一高真空挡板角阀。
[0006]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三高真空挡板角阀。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隔膜阀,用于取样。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高真空挡板角阀。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液管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真空调节阀和第一球阀。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出液管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溶液泵、第二真空调节阀和第二球阀。
[0011]进一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相平行。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液管位于第二出液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液管位于第二进液管的下方。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分别接收从不同高度回流的液体;通过设置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将液体输送至不同高度,使得液体换热输送过程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高效热泵升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高效热泵升温单元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高效热泵升温单元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高效热泵升温单元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热泵升温单元;10、板式换热器;11、支架;12、第一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14、第二进液管;15、第二出液管;121、第一溶液泵;122、第一高真空挡板角阀;131、隔膜阀;132、第二高真空挡板角阀;133、第一球阀;134、第一真空调节阀;141、第三高真空挡板角阀;151、第二球阀;152、第二真空调节阀;153、第二溶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4]本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热泵升温单元1。
[0025]参照图1至图5,高效热泵升温单元1包括:支架11、多个板式换热器10、第一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二进液管14和第二出液管15,多个板式换热器10均安装在支架11上,多个板式换热器10间隔设置;第一进液管12安装在支架11上,第一进液管12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第一进液管12向多个板式换热器10供液;第一出液管13安装在支架11上,第一出液管13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第一出液管13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第二进液管14安装在支架11上,第二进液管14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第二进液管14向多个板式换热器10供液;第二出液管15安装在支架11上,第二出液管15的侧面与多个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第二出液管15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
[0026]通过设置多个板式换热器10进行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设置第一进液管12和第二进液管14分别接收从不同高度回流的液体;通过设置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5将液体输送至不同高度,使得液体换热输送过程稳定可靠。
[0027]进一步,第一进液管12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溶液泵121和第一高真空挡板角阀122。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2主要用于接受低层的液体,压力较低,通过第一溶液泵121进行增压后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同时通过第一高真空挡板角阀122控制流量。
[0029]其中,第二进液管14上设置有第三高真空挡板角阀141。第二进液管14可以接受较高层的液体,此时压力较高可直接通过第三高真空挡板角阀141接入板式换热器10内,第二进液管14上的第三高真空挡板角阀141主要用于控制流量。
[0030]在此基础上,第一出液管13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隔膜阀131,用于取样。换言之,通过在第一出液管13的一端设置隔膜阀131,通过隔膜阀131可以进行取样,从而检测溶液的浓度。
[0031]进一步,第一出液管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高真空挡板角阀132。通过第二高真空挡板角阀132来实现对液体出液流量的控制。
[0032]优选地,第一出液管13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真空调节阀134和第一球阀133。更为优选地,第二出液管15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溶液泵153、第二真空调节阀152和第二球阀151。
[0033]换言之,第一真空调节阀134和第一球阀133可以避免第一出液管13内的液体出现倒流,第二真空调节阀152和第二球阀151可以避免第二出液管15内的液体出现倒流,第二溶液泵153可以对液体进行加压,以输送至较高的高度。
[0034]在本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板式换热器10之间间隔设置。当然,实际可根据换热效率对板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多个板式换热器(10),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均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间隔设置;第一进液管(12),所述第一进液管(12)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一进液管(12)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12)向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供液;第一出液管(13),所述第一出液管(13)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一出液管(13)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13)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第二进液管(14),所述第二进液管(14)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二进液管(14)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14)向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供液;第二出液管(15),所述第二出液管(15)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二出液管(15)的侧面与多个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15)用于排出升温后的液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泵升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12)沿其内部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溶液泵(121)和第一高真空挡板角阀(12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滈杨家华代明玺闫云鹏贾怀勇张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海新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