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57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包括储液器、缓冲室、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所述储液器上侧中部设有储液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出口与高位缓冲室连接;所述缓冲室与第一分压器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器与第二分压器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器与第三分压器连接;所述储液器后侧设置有与各分压器一一对应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储液器后侧设置有与各制冷剂入口一一对应的提升管接口;各分压器与对应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储液器前端面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器接口和储液器进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气泡泵产生的气泡通过一定压力控制向提升管内持续输入一定压力范围的蒸汽用于提升溴化锂溶液,可稳定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提升效率。冷气泡泵提升效率。冷气泡泵提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式制冷以及低品位能源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领域中,气泡泵是无泵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关键部件。气泡泵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整个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虽然有学者对气泡泵的结构和气泡流型进行了相关研究,追求气泡泵的提升管中保持弹状流或块状流以达到最佳提升效率,但是气泡泵仍然存在着效率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能够将气泡泵产生的气泡通过一定的压力控制进行分流,然后向提升管内持续输入一定压力范围的蒸汽用于以弹状流或块状流的形式提升溴化锂溶液,以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的提升效率以及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包括储液器、缓冲室、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所述储液器前侧上端面中部设有储液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出口通过软管与处在高位的缓冲室底部连接;所述缓冲室上端与第一分压器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器与第二分压器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器与第三分压器连接;所述储液器后侧中下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与各分压器一一对应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储液器后侧中上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与各制冷剂入口一一对应的提升管接口,用于连接提升管接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所述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分别通过软管与对应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储液器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有热交换器接口,下部设置有储液器进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内部设有储液室Ⅰ和储液室Ⅱ,两室之间通过挡板隔离,只有底部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的结构相同,包括分压下室、分压上室、端盖、内衬块、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第一微型弹簧、第二微型弹簧、第一弹簧限位器、第二弹簧限位器和移动挡条;
[0008]所述分压下室底部设置有分压器入口,分压下室一侧中下部区域设置有条形出口,条形出口外侧设置有第二分压出口;所述分压下室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器;所述第一调节器下部覆盖分压器入口,上部竖直穿过第一弹簧限位器的中部;所述第一微型弹簧套设在第一调节器的中下部区域,且其上部位于第一弹簧限位器底部,并通过设置在第一调节器上的限位固定螺母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调节器的下部连接有移动挡条;所述移动挡条的一边覆盖在条形出口的内侧;
[0009]所述分压上室由上下两个腔室经限位圆管连通,分压上室的下腔室底部对应与分
压下室的顶部螺栓密封连接,且分压上室的下腔室内部设置有内衬块;所述端盖对应密封连接在分压上室的上腔室的顶部,且端盖的中部与限位圆管同轴设置有第一分压出口;分压上室的上腔室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限位器;所述第二弹簧限位器与内衬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器;所述第二调节器底部位于内衬块内部且直径大于限位圆管的直径;所述第二调节器上部依次穿过限位圆管和第二弹簧限位器中部;所述第二微型弹簧套设在第二调节器中上部区域,且其上部位于第二弹簧限位器底部,第二微型弹簧的两端通过设置在调节器上的两个限位固定螺母进行限位;
[0010]其中,第一分压器底部的分压器入口与缓冲室顶部连接,侧部第二分压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二分压器底部的分压器入口连接,第二分压器侧部第二分压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三分压器底部的分压器入口连接,第三分压器侧部第二分压出口通过密封盖进行密封;各分压器的第一分压出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制冷剂入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的结构相同,均由轻质圆片和同轴固连在轻质圆片上端面的光滑轻质圆轴构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器采用轻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块的中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大直径圆孔和小直径圆孔,所述第二调节器底部的轻质圆片位于大直径圆孔内,且大直径圆孔的侧向开有两个相对的矩形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挡条为一个轻质直角折弯的矩形片,采用轻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而成,且其一边套设在第一调节器的轻质圆轴上,另一边对应覆盖条形出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限位器和第二弹簧限位器结构相同,均为工字型结构,且中部设置有圆柱形通孔,用于穿过轻质圆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入口与对应的提升管接口在储液器内部的同一侧通过内衬室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体两腔的结构设计,节省了空间并减少了相关的密封操作。
[0019]2.本专利技术将气泡泵中的产气过程和输运过程分隔开,并且可以按照压力范围对输运至每个提升管中的气流进行控制,可以将不稳定的产气过程最终转化为稳定的提升效果。
[0020]3.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压器的数量,并且每个分压器压力可以提前调节以适应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衬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弹簧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1

储液器;2

储液器进口;3

热交换器接口;4

缓冲室;5

第一分压器;6

第二分压器;7

第三分压器;8

第一提升管接口;9

第二提升管接口;10

第三提升
管接口;11

第三制冷剂入口;12

第二制冷剂入口;13

第一制冷剂入口;14

储液室Ⅰ;15

储液器出口;16

储液室Ⅱ;17

内衬室;18

分压器入口;19

第一调节器;20

第一弹簧限位器;21

限位固定螺母;22

分压下室;23

内衬块;24

第一分压出口;25

端盖;26

分压上室;27

条形出口;28

软管;29

第二分压出口;30

第一微型弹簧;31

移动挡条;32

第二调节器;33

第二微型弹簧;34

第二弹簧限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泵包括储液器、缓冲室、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所述储液器前侧上端面中部设有储液器出口;所述储液器出口通过软管与处在高位的缓冲室底部连接;所述缓冲室上端与第一分压器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器与第二分压器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器与第三分压器连接;所述储液器后侧中下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与各分压器一一对应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储液器后侧中上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与各制冷剂入口一一对应的提升管接口,用于连接提升管接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所述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分别通过软管与对应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储液器前端面的上部设置有热交换器接口,下部设置有储液器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内部设有储液室Ⅰ和储液室Ⅱ,两室之间通过挡板隔离,只有底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控制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器、第二分压器和第三分压器的结构相同,包括分压下室、分压上室、端盖、内衬块、第一调节器、第二调节器、第一微型弹簧、第二微型弹簧、第一弹簧限位器、第二弹簧限位器和移动挡条;所述分压下室底部设置有分压器入口,分压下室一侧中下部区域设置有条形出口,条形出口外侧设置有第二分压出口;所述分压下室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器;所述第一调节器下部覆盖分压器入口,上部竖直穿过第一弹簧限位器的中部;所述第一微型弹簧套设在第一调节器的中下部区域,且其上部位于第一弹簧限位器底部,并通过设置在第一调节器上的限位固定螺母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调节器的下部连接有移动挡条;所述移动挡条的一边覆盖在条形出口的内侧;所述分压上室由上下两个腔室经过限位圆管连通,分压上室的下腔室底部对应与分压下室的顶部螺栓密封连接,且分压上室的下腔室内部设置有内衬块;所述端盖对应密封连接在分压上室的上腔室的顶部,且端盖的中部与限位圆管同轴设置有第一分压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涛郭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