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
,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工件的折弯成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冲头直接冲压工件至成型槽中,形成成型工件,属于刚性折弯,另一种是采用齿轮驱动,带动滚轴沿产品折弯角轮廓转动,实现产品折弯成型
。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折弯工件时,工件的两端因受力会伸长,使得工件的折弯拐角处易出现裂纹,后续加工时内侧易出现缺料,降低了工件被折弯后的成型工件的品质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压模具,以提高工件被折弯后的品质
。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冲头,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0005]两组固定座,间隔设于所述下模,且两组所述固定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齿条;
[0006]承载组件,设于两组所述固定座之间,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两组所述固定座可上下移动;
[0007]折弯组件,包括两组齿轮模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两组固定座,间隔设于所述下模,且两组所述固定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齿条;承载组件,设于两组所述固定座之间,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两组所述固定座可上下移动;折弯组件,包括两组齿轮模组
、
两个折弯件及两个抵持件,两组所述齿轮模组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承载组件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齿轮模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齿条相啮合,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滑动连接对应的所述齿轮模组,所述抵持件的一端滚动抵接所述承载组件,另一端用于抵持工件,每个所述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齿轮模组,且两个所述折弯件设于两个所述抵持件之间,所述冲头朝向所述下模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冲头在合模时下压所述工件以带动所述承载组件移动,以使所述齿轮模组带动对应的所述折弯件及所述抵持件转动,从而使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抵持所述工件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所述折弯件折弯所述工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活动板;承载模组,设于所述活动板,且所述承载模组的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模组的另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模组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组包括:支撑件,设于所述活动板并开设有支撑凹槽及弧形槽,所述支撑凹槽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向另一个所述固定座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面,所述弧形槽贯穿所述支撑凹槽的其中一侧壁,并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所述支撑凹槽的另一侧壁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两个导向件,均连接所述支撑件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导向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支撑凹槽的导向槽,所述抵持件在所述齿轮模组的带动下转动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并滚动抵持所述导向槽的底壁;承载件,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包括:本体;滑块,连接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齿轮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翟性超,杨丹,赵风茂,张旭明,郭永刚,宋均,
申请(专利权)人:富联科技山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