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连接件及光伏导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035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连接件及光伏导水系统,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由依次连接围设形成开口第一支撑壁、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壁,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撑面上的连接板,连接板沿背离第一支撑壁的方向延伸并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与外部结构连接,第一方向为从第一支撑壁延伸至第二支撑壁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平行于第一支撑面,且垂直于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之间连线的方向。上述设置实现了支撑连接件和光伏组件的直接连接,工作人员不需要在整个光伏导水系统安装完成后爬到光伏组件正面进行安装,具有避免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减少光伏组件由踩踏造成破损的有益效果。伏组件由踩踏造成破损的有益效果。伏组件由踩踏造成破损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连接件及光伏导水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光伏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连接件及光伏导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上对光伏发电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以光伏建筑形式存在的安装量,南方可能达60%以上,北方也越来越多。如何提供质量优良的使用在光伏建筑上的光伏支撑结构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0003]目前,在光伏建筑上使用的光伏支撑结构为了实现对光伏组件提供支撑、固定以及导水的作用,通常设置有支撑件、压块和导水件,支撑件跨设于导水件上再将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固定在支撑件上。
[0004]然而,上述方案中支撑件在支撑光伏组件时,需要通过压块将光伏组件压固在支撑件上,压块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员在施工中需要踩踏在光伏组件的正面进行安装,容易造成光伏组件的破损,还增加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连接件及光伏导水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光伏组件破损以及施工难度较高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连接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1),所述支撑部(11)包括第一支撑面(111)、第一支撑壁(112)和第二支撑壁(113),所述第一支撑壁(112)、所述第一支撑面(111)和所述第二支撑壁(113)依次连接围设形成开口;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第一支撑壁(112)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壁(113)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壁(112)和所述第二支撑壁(113)之间连线的方向;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壁(112)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12)用于连接光伏组件(17),所述第一支撑壁(112)和所述第二支撑壁(113)起支撑作用并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连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10)还包括底板(13),所述底板(13)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支撑壁(112)、所述第一支撑面(111)、所述第二支撑壁(113)和所述底板(13)围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连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还包括第一连接孔(121),所述第一连接孔(121)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连接板(12),所述第一连接孔(121)用于连接所述光伏组件(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连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包括凹槽(1111),所述凹槽(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凹槽(1111)向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凹陷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凹槽(1111)贯通所述第一支撑面(111),所述凹槽(1111)设于所述连接板(12)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连接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10)还包括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加强筋(14)和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张松周聪贺迪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