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60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悬挑外廊结构,在悬挑外廊结构上安有钢连桥,悬挑外廊结构上设置排水槽,在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垫层;在排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层,在防水层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在排水槽的一内侧顶部设置有凸起,在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另一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与支第二撑件顶部上安装有篦子;在排水槽内设置有排水管;在钢连桥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连接件;该方法包括基础结构施工和排水沟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廊排水沟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廊是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

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建筑或观赏用的走廊,具有扩充建筑物间空间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间空间的利用率,也方便了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建筑外观的视觉冲击率与震撼力,外廊结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过街天桥

大型商业中心

大型办公大楼之间

运用十分广泛

外廊的常规做法为设置地漏排水,但是地漏排水往往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使得地面上易出现积水的情况,影响外廊的正常使用;还有一些使用不锈钢排水沟,排水沟的一侧与连廊螺栓连接,另一侧插入主体建筑上的缝隙中,排水沟与主体建筑

连廊连接部设置有密封胶用来防水,但随着胶层老化,封堵效果下降,雨水渗漏进入连接处,导致连廊和主体建筑被水浸泡

侵蚀

公告号为
CN215483429U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连廊与主体结构交接处的排水结构,其将排水沟设置在连廊面板底部,有效解决了连廊与主体结构交接处漏水,导致连廊和主体建筑被水浸泡

侵蚀的问题,但该排水沟结构位于连廊面板底部,不便于排水沟的施工作业,且对排水沟的清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避免了连廊积水的情况,排水沟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水能力,避免因漏水导致其他结构被浸泡侵蚀的问题,且便于排水沟内部的清理,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寿命长;该施工方法便于施工作业,施工的效果好,具有较短的施工周期,值得推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包括一体化浇筑设置在结构主体外侧的悬挑外廊结构,在所述悬挑外廊结构的悬挑端上安装有钢连桥,所述悬挑外廊结构上设置排水槽,在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槽表面的防水涂料层和设置在防水涂料层表层上的水泥砂浆找坡层;在排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层,在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排水槽

防水层和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形成排水沟结构;在排水槽的一内侧顶部设置有凸起,在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在排水槽的另一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撑件顶部上安装有篦子;在排水槽内设置有排水管,在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器,排水管的底部与建筑内排水系统密封相连;在钢连桥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一侧的方钢管,所述方钢管固定安装在钢连桥上,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悬挑外廊结构的悬挑端顶部上,在连接板与悬挑外廊结构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垫块

[0005]优选的,在所述建筑悬挑外廊结构顶部设置有外廊面层,在所述钢连桥的顶部安装有压型钢板非组合楼板,在所述压型钢板非组合楼板上设置有连廊建筑面层,所述连廊
建筑面层

外廊面层和所述篦子的顶部相平齐

[0006]优选的,所述悬挑外廊结构为由两个
L
形连接部构成的双
L
形构造,相邻的两个所述
L
形连接部之间形成了所述排水槽

[0007]优选的,在所述悬挑外廊结构上预埋设置有滑动支座,所述钢连桥的一端底部安装在所述滑动支座上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包括主防水卷材及搭接在主防水卷材两侧附加防水卷材,所述附加防水卷材与所述主防水卷材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400m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槽钢,所述第二支撑件为角钢

[0010]优选的,所述水泥砂浆找坡层最薄处的厚度不小于
10mm
,水泥砂浆找坡层使得所述排水槽底部两端具有向中间的坡度

[0011]优选的,所述连廊建筑面层和所述外廊面层均由花岗岩制成,所述篦子为石材盖板

[0012]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础结构施工,根据结构主体及悬挑外廊结构的位置搭建模板体系,模板体系搭建完后绑扎结构钢筋,然后对结构主体及悬挑外廊结构进行整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将滑动支座预埋安装在悬挑外廊结构上,通过连接件将钢连桥顶部固定连接在悬挑外廊结构上;步骤二,排水沟施工,先清理排水槽,然后在排水槽的内侧涂刷
1.5mm
厚的防水涂料,然后在防水涂料表层施工水泥砂浆找坡层,使得排水槽底部两端具有向中间的坡度,施工时水泥砂浆找坡层的最薄厚度不小于
10mm
;待水泥砂浆找坡层达到强度后施工防水层,施工时需确保防水层不被破坏;最后在防水层表层施工水泥砂浆保护层

形成排水沟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中,排水沟设置在悬挑外廊结构上

位于钢连桥的一侧,整体上位于悬挑外廊结构上,便于该排水沟的施工作业,且排水沟的顶部位于钢连桥顶面与悬挑外廊结构顶面的交界处,在受到震动的情况下,钢连桥的晃动不影响排水沟结构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排水沟的排水效果,避免损坏而造成漏水的现象

设置的防水层及垫层提高了该排水沟的防水能力,避免因漏水导致其他结构被浸泡侵蚀的问题

设置的篦子与外廊面层顶部相平齐,可快速开启该篦子对排水沟内部进行清理

设置的垫块可对连接板与悬挑外廊结构的连接进行缓冲,避免两者硬碰硬的连接

通过该施工方法提供的施工步骤,可简化施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
1、
悬挑外廊结构;
2、
钢连桥;
3、
排水槽;
4、
滑动支座;
5、
连接件;
6、
垫层;
7、
防水层;
8、
水泥砂浆保护层;
9、
凸起;
10、
垫块;
11、
第一支撑件;
12、
第二支撑件;
13、
篦子;
14、
排水管;
15、
过滤器;
16、
外廊面层;
17、
压型钢板非组合楼板;
18、
连廊建筑面层;
50、
连接板;
51、
方钢管;
60、
防水涂料层;
61、
水泥砂浆找坡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包括一体化浇筑设置在结构主体外侧的悬挑外廊结构,在所述悬挑外廊结构的悬挑端上安装有钢连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外廊结构上设置排水槽,在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槽表面的防水涂料层和设置在防水涂料层表层上的水泥砂浆找坡层;在排水槽内部设置有防水层,在所述防水层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排水槽

防水层和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形成排水沟结构;在排水槽的一内侧顶部设置有凸起,在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在排水槽的另一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撑件顶部上安装有篦子;在排水槽内设置有排水管,在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器,排水管的底部与建筑内排水系统密封相连;在钢连桥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一侧的方钢管,所述方钢管固定安装在钢连桥上,所述连接板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悬挑外廊结构的悬挑端顶部上,在连接板与悬挑外廊结构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垫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悬挑外廊结构顶部设置有外廊面层,在所述钢连桥的顶部安装有压型钢板非组合楼板,在所述压型钢板非组合楼板上设置有连廊建筑面层,所述连廊建筑面层

外廊面层和所述篦子的顶部相平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外廊结构为由两个
L
形连接部构成的双
L
形构造,相邻的两个所述
L
形连接部之间形成了所述排水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连廊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挑外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周龙杰吴再龙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新城控股集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