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47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公开了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具有阻燃外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
,

CN116609898A
公开了一种松套嵌合式光纤带光缆,具有中心加强件

多根松套管

外护套,多根松套管位于中心加强件之外;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多个嵌合部件,嵌合部件由嵌合本体

位于嵌合本体两端的第一嵌合端及第二嵌合端构成,嵌合本体的外缘为圆柱面的一部分,第一嵌合端及第二嵌合端都向嵌合本体的外缘所在的圆柱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松套管由套管本体构成,套管本体的外缘上具有凹槽,松套管的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套管腔,套管腔内具有至少一根光纤带,光纤带由多根光纤

将多根光纤整体包覆住的粘结层构成;松套管上的凹槽面向外护套,每根松套管的凹槽内都嵌入有一个嵌合部件的第一嵌合端和另一个嵌合部件的第二嵌合端,每根松套管的凹槽内的第一嵌合端和第二嵌合端是相紧贴的且与松套管的凹槽的内壁相紧贴,所有嵌合部件的嵌合本体的外缘在同一圆柱面上,外护套包覆在嵌合部件之外

[0003]上述现有技术都存在如下缺憾:
1、
松套管内光纤带相互接触,受外力时容易相互挤压,从而影响传输性能;
2.
通过嵌合部件固定松套管,成缆相对复杂,效率不高;
3.
松套管和中心加强件相互接触,当光缆受到压力时会挤压松套管,抗压性能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具有阻燃外护层

铠装层
、n
个传输单元和中心加强件,
n≥3

n
为正整数,阻燃外护层挤塑于铠装层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由
n
个铠装层主体构成,同一截面内,
n
个铠装层主体围成一个正
n
边形的铠装层容腔,正
n
边形的铠装层容腔的折角处形成一个限位槽,相邻两个限位槽之间的铠装层容腔的内壁上间隔设有
m
个插块,
m ≥3

m
为正整数,相邻两个插块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所述中心加强件位于铠装层容腔内,中心加强件由中心加强件主体和
n
个支撑部件构成,相邻两个支撑部件之间形成一个间隔槽,同一截面内,支撑部件的一端与中心加强件主体相连,支撑部件的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每个间隔槽内设有一个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由外套管
、m
‑1根第一光纤带和
m
‑2个内传输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光纤带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外套管由
m
‑1个第一容腔体构成,第一容腔体内形成一个第一容腔,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之间通过两个连接部件相连,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形成第二容腔,并将相邻两个第一容腔连通,上侧的连接部件与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插接槽,内传输单元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容腔内;第一光纤带位于对应的第一容腔内,第一光纤带的高度大于第二容腔的高度;
所述传输单元的第一容腔体的一侧插入对应的容纳槽内,插块插入对应的插接槽

[0006]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上侧的连接部件的两端向下各设有一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之间形成一个凹槽,下侧的连接部件与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下的插接槽,下侧的连接部件的两端向上各设有一个凸块;所述内传输单元由内传输单元主体构成,内传输单元主体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限位块,且内传输单元主体上方的限位块位于对应的第二容腔上方的凹槽内,内传输单元主体下方的限位块位于对应的第二容腔下方的凹槽内,内传输单元主体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第二容腔的宽度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上侧的连接部件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撕裂口,下侧的连接部件的下表面设有一个撕裂口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材料为钢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主体材料为阻燃材料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件材料为钢

[0013]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内传输单元主体内设有两根蝶形单元加强件和一根光纤,两根蝶形单元加强件位于光纤的上下两侧

[0014]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单元加强件为磷化钢丝

[0015]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内传输单元主体内设有一个内传输单元容腔,第二光纤带分别位于对应的内传输单元容腔内,第二光纤带由至少两根光纤并带而成

[0016]上述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其制造方法为:第一步:光纤外固化有一层用于区分的彩色油墨;第二步:将多根光纤平行放置,并在外部固化粘结涂料,形成第一光纤带和第二光纤带;第三步:通过挤塑模具挤出塑料管,并在内传输单元容腔内穿入第二光纤带,牵引并经过水槽冷却形成内传输单元;第四步:通过挤塑模具挤出外套管,并在外套管的第一容腔内穿入第一光纤带,第二容腔内穿入第三步中形成的内传输单元,内传输单元的两个限位块位于对应的凹槽内,牵引并经过水槽冷却形成传输单元;第五步:根据需要选择铠装层,铠装层的铠装层主体与第四步中形成的传输单元的数量相同,将传输单元与对应的铠装层主体卡接;第六步:将第五步形成的传输单元和铠装层的结合体,卷在中心加强件周围,使支撑部件分别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传输单元位于间隔槽内,形成缆芯,铠装层的重合处采用热熔胶粘连;第七步:将缆芯穿过护套挤塑及的模芯孔,挤出阻燃料并包覆在缆芯外形成外护套,完成了阻燃光纤带光缆的制造

[0017]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第一光纤带位于不同的第一容腔内,所有第一光纤带互不接触,相互不会挤压,从而影响传输性能

[0018]2.
传输单元固定于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之间,既增强了外套管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传输单元内具有第一光纤带和内传输单元两种传输部件,易于区分,可传输不同种类的信号,且传输密度更大

[0019]3.
连接部件设置撕裂口,使取用相应的第一光纤带和内传输单元更加方便

[0020]4.
传输单元与铠装层主体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具有阻燃外护层
(1)、
铠装层
(2)、n
个传输单元
(3)
和中心加强件
(4)

n≥3

n
为正整数,阻燃外护层
(1)
挤塑于铠装层
(2)
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
(2)

n
个铠装层主体
(21)
构成,同一截面内,
n
个铠装层主体
(21)
围成一个正
n
边形的铠装层容腔
(25)
,正
n
边形的铠装层容腔
(25)
的折角处形成一个限位槽
(24)
,相邻两个限位槽
(24)
之间的铠装层容腔
(25)
的内壁上间隔设有
m
个插块
(22)

m≥3

m
为正整数,相邻两个插块
(22)
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
(23)
;所述中心加强件
(4)
位于铠装层容腔
(25)
内,中心加强件
(4)
由中心加强件主体
(41)

n
个支撑部件
(42)
构成,相邻两个支撑部件
(42)
之间形成一个间隔槽
(43)
,同一截面内,支撑部件
(42)
的一端与中心加强件主体
(41)
相连,支撑部件
(42)
的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
(24)
内;每个间隔槽
(43)
内设有一个传输单元
(3)
,所述传输单元
(3)
由外套管
(31)、m
‑1根第一光纤带
(32)

m
‑2个内传输单元
(33)
构成,所述第一光纤带
(32)
由至少两根光纤
(321)
并带而成,外套管
(31)

m
‑1个第一容腔体
(311)
构成,第一容腔体
(311)
内形成一个第一容腔
(312)
,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
(311)
之间通过两个连接部件
(314)
相连,两个连接部件
(314)
之间形成第二容腔
(313)
,并将相邻两个第一容腔
(312)
连通,上侧的连接部件
(314)
与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
(311)
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插接槽
(316)
,内传输单元
(33)
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容腔
(313)
内;第一光纤带
(32)
位于对应的第一容腔
(312)
内,第一光纤带
(32)
的高度大于第二容腔
(313)
的高度;所述传输单元
(3)
的第一容腔体
(311)
的一侧插入对应的容纳槽
(23)
内,插块
(22)
插接插入对应的插接槽
(31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上侧的连接部件
(314)
的两端向下各设有一个凸块
(318)
,所述两个凸块
(318)
之间形成一个凹槽
(317)
,下侧的连接部件
(314)
与相邻两个第一容腔体
(311)
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下的插接槽
(316)
,下侧的连接部件
(314)
的两端向上各设有一个凸块
(318)
;所述内传输单元
(33)
由内传输单元主体
(331)
构成,内传输单元主体
(3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沈峰翁国勇王俊斐杨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