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33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安检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技术的安检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安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重大体育赛事

会议以及相关群体活动中有着严格的安检管理制度

但由于活动现场人员的参差不齐,在执行随身物品进出安全管理

人员进场管理方面缺乏身份

数据

工具装置统一的数据验证装置

[0003]并且各种的进出检测系统缺乏有效的融合统一,当前同进同出系统可以实现部分人员进出标牌统一的功能,但对于随身物品安全的检测等,仍需要借助另外一套
RFID
管理系统,开发出一种以基于视频人脸识别技术为基础,降低人工安检对进出人员身份验证

随身物品统一的检测系统,可弥补人为检测的偏差,为减轻安检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安检工作管理的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及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包括:
[0007]S100
:基于视频监控和
RFID
读写器分别获取安检通道内的第一人脸数据

人员身份数据;
[0008]S200
:将人员身份数据输送到神经网络模型内,获取对应第二人脸数据,将第二人脸数据和第一人脸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分析比对的结果以及安检门的检测结果对该安检通道内的安全状态进行判断;
[0009]S300
:当安检通道内安全状态不符合安全标准时,则根据判断结果控制该安检通道内的安全门关闭,并进行第一危险预警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员身份数据包括身份权限数据及携带工具数据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
S300
中,当该安检通道内安装状态符合安全标准时,将身份信息为工作人员的携带工具数据传输至数据终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二重判断;
[0012]若二重判断结果不符合安全标准,则进行第二危险预警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二重判断的分析处理过程为:
[0014]获取当前工作人员历史进出信息,历史进出信息包括每次进出的间隔时长和历史次数,获取进出次数随时间变化数据
D(t)

[0015]获取
T(t)

T0(t)
对应的拟合曲线
K
值持续大于零的时间区间
[t
α

t
β
];
[0016]通过公式:
[0017][0018]计算出进出稳定值
D
(
αβ
)

[0019]其中,
T0(t)
为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出次数随时间变化数据,
S
(
αβ
)
为时间区间
[t
α

t
β
]内通过安检通道的总次数;
δ
为预设系数;
[0020]通过进出稳定值
D
(
αβ
)
与参考阈值
D
th
进行比对:
[0021]若
D
(
αβ
)
≥D
th
,则判断当前工作人员进出状态异常;
[0022]否则,判断当前工作人员进出状态正常;
[0023]所述参考阈值
D
th
根据历史进出信息确定

[002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危险预警的过程为:
[0025]对时间区间
[t
α

t
β
]内获取的携带工具数据进行识别,识别后的携带工具数据与预设的携带工具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获得该时间区间
[t
α

t
β
]内对应的危险系数
J

[0026]若携带工具数据与预设携带工具数据相同,则
J
=1;
[0027]若携带工具数据与预设携带工具数据不同,则
J
>1;
[0028]通过公式:
[0029][0030]计算获得工作人员预警值
F
(
αβ
)
,其中
α1、
α2为预设系数;
[0031]S
(
αβ
)
为当前工作人员在时间区间
[t
α

t
β
]内通过安检通道的总次数;
x1为时间区间
[t
α

t
β
]内携带工具与上次携带工具不同的数量;
[0032]若工作人员预警值超过风险阈值,则对该工作人员进行危险标记,并基于蜂鸣器进行安全预警
[003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4]S400
:基于视频监控实时获取安检通道内的人流量,基于温度传感器获取安检通道内的温度随人流量变化数据
P(w)

[0035]将数据
P(w)
输送至数据终端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立安检通道的通风策略;
[003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风策略包括:
[0037]控制安检通道内的排风扇启用数量

[003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数据分析的过程为:
[0039]判断数据
P(w)

P0(w)
的形态;
[0040]若
P(w)
持续处于
P0(w)
的下方,则无需建立加速通风策略;
[0041]若
P(w)
呈现位于
P0(w)
的上方,建立加速通风策略

[0042]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43]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人员信息以及人脸图像数据;
[0044]通信模块,用于将安检通道内的人员信息

人脸视频图像数据和
RFID
信息进行存储并传输;
[0045]数据终端,用于接收通信模块输出的数据和信息,并对该数据和信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
:基于视频监控和
RFID
读写器分别获取安检通道内的第一人脸数据

人员身份数据;
S200
:将人员身份数据输送到神经网络模型内,获取对应第二人脸数据,将第二人脸数据和第一人脸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分析比对的结果以及安检门的检测结果对该安检通道内的安全状态进行判断;
S300
:当安检通道内安全状态不符合安全标准时,则根据判断结果控制该安检通道内的安全门关闭,并进行第一危险预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身份数据包括身份权限数据及携带工具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00
中,当该安检通道内安装状态符合安全标准时,将身份信息为工作人员的携带工具数据传输至数据终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二重判断;若二重判断结果不符合安全标准,则进行第二危险预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重判断的分析处理过程为:获取当前工作人员历史进出信息,历史进出信息包括每次进出的间隔时长和历史次数,获取进出次数随时间变化数据
D(t)
;获取
T(t)

T0(t)
对应的拟合曲线
k
值持续大于零的时间区间
[t
α

t
β
]
;通过公式:计算出进出稳定值
D
(
αβ
)
;其中,
T0(t)
为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出次数随时间变化数据,
S
(
αβ
)
为时间区间
[t
α

t
β
]
内通过安检通道的总次数;
δ
为预设系数;通过进出稳定值
D
(
αβ
)
与参考阈值
D
th
进行比对:若
D
(
αβ
)
≥D
th
,则判断当前工作人员进出状态异常;否则,判断当前工作人员进出状态正常;所述参考阈值
D
th
根据历史进出信息确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
RFID
技术的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危险预警的过程为:对时间区间
[t
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钱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亚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