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5932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簇金属材料可精确应用于转基因蛋白Bt蛋白融合基因Cry1Ab/Ac的快速检测,具有以下特有优势:测定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测定时间短;通过把酶固定在纳米金属簇材料上,能够保证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实现高效固定酶分子以实现信号放大,并建立Cry1Ab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定量检测关系,实现对Bt蛋白的高效定量检测。现对Bt蛋白的高效定量检测。现对Bt蛋白的高效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安全免疫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已经实施了强制性的标识条例,但仍有许多非法种植,销售转基因作物的案例发生。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的转基因作物鉴定方法,对转基因产品的监管和安全评价变得尤为重要。金属纳米簇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同时实现材料合成与酶的固定。该材料因为其特殊的合成化过程和材料性质,在负载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转基因作物培育过程中,苏云金芽孢杆菌(Btillusthuringiensis,Bt)是一种天然的土壤细菌,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阳性及好氧杆状细菌,在其生长周期的稳定过程中,可以产生对某些特定昆虫具有杀虫功能的活性蛋白,传统的ELISA检测Bt蛋白方法中,一个酶分子通常只结合一个分子的分析物,限制了其检测灵敏度的提高。由于在一个纳米颗粒上可以同时固定多个酶分子,因此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酶的载体来实现信号放大。虽然酶的固定比较牢固,但是步骤繁琐,试剂繁多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酶活力损失。这些问题都会给检测结果带来不确定性。所以,酶的固定化问题是纳米材料应用于酶标分析的核心问题。
[0003]为了实现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酶的固定方法,调控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质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金属纳米材料中,纳米簇因其表面积大,热和稳定性好,易于官能化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最广泛地用于固定化酶。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催化特性,稳定性和表面功能性。目前纳米簇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和分析应用。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转基因蛋白Bt蛋白简单、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实现转基因蛋白Bt蛋白简单、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取氯金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金酸溶液;
[0007]取氯化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化钯溶液;
[0008]取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得聚乙烯醇溶液;
[0009]取硼氢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硼氢化钠溶液;
[0010]将1.7mL氯金酸溶液、1.7mL氯化钯溶液和4mL聚乙烯醇溶液加入水稀释搅拌,得到混合液;
[0011]将硼氢化钠溶液溶液中加入混合液中,静置反应,得到胶体;
[0012]将1g二氧化硅加入胶体中,搅拌得到Au

Pd/SiO2,将所得到的Au

Pd/SiO2纳米材料重新分散在1mLPBS缓冲溶液中,得到Au

Pd/SiO2/PBS缓冲溶液;
[0013]在Au

Pd/SiO2/PBS缓冲溶液中,加入BCSA,混合均匀,振荡反应之后,用水离心洗涤,将洗涤后的BCSA/Au

Pd/SiO2纳米材料重新分散在1mLPBS缓冲溶液中,稀释得到BCSA/Au

Pd/SiO2缓冲溶液;
[0014]将碳酸盐缓冲溶液加入到0.1mg/mL鼠单克隆抗体溶液中,稀释100倍,加入到96酶标孔板,100μL/孔,在5℃的温度下孵育过夜,得到抗体溶液A;
[0015]用500μLPBST/孔振荡洗涤抗体溶液A后,加入500μL1%BSA封闭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抗体溶液B;
[0016]取PBST洗涤抗体溶液B后,加入不同浓度的Bt蛋白Cry1Ab,100μL/孔,孵育得到Bt蛋白检测溶液;
[0017]将0.1mg/mL兔多克隆抗体稀释500倍,加入Bt蛋白检测溶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标记反应溶液A;
[0018]将BCSA/Au

Pd/SiO2缓冲溶液加入至标记反应溶液A,100μL/孔,加入底物显色剂TMB溶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标记反应溶液B;
[0019]在标记反应溶液B中加入H2SO4溶液,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每个孔的光密度。
[0020]其中,在取氯化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化钯溶液的步骤中:
[0021]氯化钯溶液溶液中的Pd
2+
离子浓度为0.01~0.1mol/L。
[0022]其中,在取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得聚乙烯醇溶液的步骤中:
[0023]聚乙烯醇溶液PVA的浓度为0~50mg/mL。
[0024]其中,在将1.7mL氯金酸溶液、1.7mL氯化钯溶液和4mL聚乙烯醇溶液加入水稀释搅拌,得到混合液的步骤中:
[0025]水的体积为0~100mL,搅拌温度0~50℃,时间为0~10h。
[0026]其中,在将硼氢化钠溶液溶液中加入混合液中,静置反应,得到胶体的步骤中:
[0027]反应温度0~50℃,反应时间为0~10h,硼氢化钠溶液体积为0~100mL。
[0028]其中,在Au

Pd/SiO2/PBS缓冲溶液中,加入BCSA,混合均匀,振荡反应之后,用水离心洗涤,将洗涤后的BCSA/Au

Pd/SiO2纳米材料重新分散在1mLPBS缓冲溶液中,稀释得到BCSA/Au

Pd/SiO2缓冲溶液的步骤中:
[0029]稀释倍数为0~30倍。
[0030]其中,在用500μLPBST/孔振荡洗涤抗体溶液A后,加入500μL1%BSA封闭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抗体溶液B的步骤中:
[0031]PBST的pH为0~10。
[0032]其中,在取PBST洗涤抗体溶液B后,加入不同浓度的Bt蛋白Cry1Ab,100μL/孔,孵育得到Bt蛋白检测溶液的步骤中:
[0033]Bt蛋白Cry1Ab的浓度包括0、0.8、1.6、3.4、5.0、11.0ng/mL。
[0034]其中,在标记反应溶液B中加入H2SO4溶液,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每个孔的光密度的步骤中:
[0035]H2SO4溶液的浓度为0~5mol/L,检测波长为300~600nm。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在转基因蛋白Bt蛋白融合基因cry1Ab/Ac
检测的应用。
[003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及其在转基因Bt蛋白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取氯金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金酸溶液;取氯化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化钯溶液;取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得聚乙烯醇溶液;取硼氢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硼氢化钠溶液;将1.7mL氯金酸溶液、1.7mL氯化钯溶液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氯金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金酸溶液;取氯化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化钯溶液;取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得聚乙烯醇溶液;取硼氢化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得硼氢化钠溶液;将1.7mL氯金酸溶液、1.7mL氯化钯溶液和4mL聚乙烯醇溶液加入水稀释搅拌,得到混合液;将硼氢化钠溶液溶液中加入混合液中,静置反应,得到胶体;将1g二氧化硅加入胶体中,搅拌得到Au

Pd/SiO2,将所得到的Au

Pd/SiO2纳米材料重新分散在1mLPBS缓冲溶液中,得到Au

Pd/SiO2/PBS缓冲溶液;在Au

Pd/SiO2/PBS缓冲溶液中,加入BCSA,混合均匀,振荡反应之后,用水离心洗涤,将洗涤后的BCSA/Au

Pd/SiO2纳米材料重新分散在1mLPBS缓冲溶液中,稀释得到BCSA/Au

Pd/SiO2缓冲溶液;将碳酸盐缓冲溶液加入到0.1mg/mL鼠单克隆抗体溶液中,稀释100倍,加入到96酶标孔板,100μL/孔,在5℃的温度下孵育过夜,得到抗体溶液A;用500μLPBST/孔振荡洗涤抗体溶液A后,加入500μL1%BSA封闭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抗体溶液B;取PBST洗涤抗体溶液B后,加入不同浓度的Bt蛋白Cry1Ab,100μL/孔,孵育得到Bt蛋白检测溶液;将0.1mg/mL兔多克隆抗体稀释500倍,加入Bt蛋白检测溶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标记反应溶液A;将BCSA/Au

Pd/SiO2缓冲溶液加入至标记反应溶液A,100μL/孔,加入底物显色剂TMB溶液,100μL/孔,孵育得到标记反应溶液B;在标记反应溶液B中加入H2SO4溶液,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每个孔的光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纳米簇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取氯化钯溶于去离子水中,得氯化钯溶液的步骤中:氯化钯溶液溶液中的Pd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高鸿飞王坚赵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