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29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耐压化同时能够应对开关元件的动作高频化的复合电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对于逆变器用的平滑电容器,伴随着开关元件的高速化,谋求降低噪声

在逆变器中,组装有三组或两组由串联连接且交替地接通
/
断开的互补型的高侧及低侧的一对开关元件构成的支线

近年来,支线中的开关元件的动作速度日益高速化,由此引起的噪声的强度也增大

[0003]作为向电机等交流负载供给的电源,将平滑用的电容器
(
主电容器
)
交接连接于并联连接逆变器的支线的高侧的电源线和低侧的电源线

为了实现逆变器中的
PWM
控制,优选平滑用的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电平稳定

[0004]但是,当因伴随开关动作的高速化的高频噪声的影响而直流电压电平变动时,无法高精度地进行作为负载的电机等电气设备的控制

[0005]因此,正在开发将作为静电电容较小的噪声去除用的电容器的副电容器与主电容器并联连接的复合电容器

[0006]在以往的复合电容器中,噪声去除用的副电容器与平滑用的主电容器同样地也使用金属化膜电容器
。(
例如,日本专利再表
2010/067514
号公报
)
[0007]以下,参照图
10
~图
12
对现有例进行说明


10
>~图
12
所示的复合电容器具有主电容器
50、
电容器元件
51、
板状导体
(
汇流条
)52a、
板状导体
52b、
副电容器
60、
以及电容器元件
61。
电容器元件
51
在主电容器
50
中具有较大的静电电容

板状导体
(
汇流条
)52a(

12)
是主电容器
50
中的阴极
(N

)
侧的导体

板状导体
52b
是电容器
50
中的阳极
(P

)
侧的导体

电容器元件
61
在副电容器
60
中具有较小的静电电容

[0008]在现有例中,阴极为下表面侧,阳极为上表面侧

静电电容较大的电容器元件
51
用于平滑处理

静电电容较小的电容器元件
61
用于去除噪声

[0009]平滑用的主电容器
50
具有静电电容较大的多个电容器元件
51。
各电容器元件
51
卷绕有金属化膜

金属化膜由在膜面上形成有蒸镀电极的电介质膜构成

电容器元件
51
具有卷绕或层压有金属化膜并且在轴向两端形成有金属电极
(
金属喷镀
)
的结构

这样的静电电容较大的平滑用的多个电容器元件
51
以相互平行的姿势接触配置

在各电容器元件
51
的轴方向下端的金属电极上电连接且机械连接有阴极
(N

)
侧的板状导体
52a。
在各电容器元件
51
的轴向上端的金属电极上电连接且机械连接有阳极
(P

)
侧的板状导体
52b。
[0010]如图
12
所示,板状导体
52b
具有板状导体主体部
52b1、
板状导体延伸部
52b2、
以及板状导体端子部
52b3。
板状导体主体部
52b1水平地延伸

板状导体延伸部
52b2从板状导体主体部
52b1立起,进而弯折而水平地延伸

板状导体端子部
52b3从板状导体延伸部
52b2的自由端部分成三个,呈倒
L
字状延伸

[0011]板状导体
52a
具有与板状导体
52b
类似的形状

板状导体
52a
具有水平姿势的板状导体主体部
52a1、
板状导体延伸部
52a2、
三个倒
L
字状的板状导体端子部
52a3。
[0012]阳极的板状导体端子部
52b3和阴极的板状导体端子部
52a3成对地沿横向交替地配置

[0013]如上所述,由平滑用的电容器元件
51
和一对板状导体
52a、52b
构成静电电容相对较大的主电容器
50。
[0014]静电电容相对较小的副电容器
60
中的噪声去除用的电容器元件
61
也卷绕有金属化膜

除了电容
(
横向尺寸

进深尺寸

轴向尺寸
)
较小这一点以外,副电容器
60
具有与电容器元件
51
相同的结构

电容器元件
61
具有比电容器元件
51
小的静电电容

电容器元件
61
具有比电容器元件
51
小的容积

例如,电容器元件
61
的纵向尺寸

横向尺寸

高度尺寸均比电容器元件
51


[0015]现有例的复合电容器具有两个电容器元件
61
和四个电容器元件
51。
因此,作为整体,副电容器
60
的静电电容与主电容器
50
的静电电容相比足够小

[0016]两个电容器元件
61
的轴向下端的金属电极彼此经由板状导体连接

一个电容器元件
61
与板状导体
52b
的板状导体主体部
52b1连接

另一个电容器元件
61
与接地端子
62b
连接

[0017]图
11
表示将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多个电容器元件上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复合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主电容器,所述主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卷绕或层压有在电介质膜上覆盖有电极的金属化膜,并且在轴向两端具有第一金属电极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第一板状导体,所述第一板状导体具有:第一板状导体主体部,所述第一板状导体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连接;第一板状导体延伸部,所述第一板状导体延伸部从所述第一板状导体主体部延伸;以及第一板状导体端子部,所述第一板状导体端子部从所述第一板状导体延伸部延伸,第二板状导体,所述第二板状导体具有:第二板状导体主体部,所述第二板状导体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连接;第二板状导体延伸部,所述第二板状导体延伸部从所述第二板状导体主体部延伸;以及第二板状导体端子部,所述第二板状导体端子部从所述第二板状导体延伸部延伸,副电容器,所述副电容器为平行平板式并具有比所述主电容器小的静电电容,所述副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具有:第一电极板主体部;第一电极板延伸部,所述第一电极板延伸部从所述第一电极板主体部延伸;以及第一电极板端子部,所述第一电极板端子部从所述第一电极板延伸部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状导体端子部连接,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具有:第二电极板主体部,所述第二电极板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延伸部隔开预定的微小间隔平行地配置;第二电极板延伸部,所述第二电极板延伸部从所述第二电极板主体部延伸;第二电极板端子部,所述第二电极板端子部从所述第二电极板延伸部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板状导体端子部连接,片状电介质,所述片状电介质被夹持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主体部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主体部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隆志能势卓志
申请(专利权)人:尼吉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